近日,被赛维LDK收购的SPI蓄势试图冲击美国资本市场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关于太阳能产业企业并购命运的思考。
SPI于2011年被赛维收购,如今看来这是一起富有深意的企业动作,眼观行业发展形势,深陷制造端泥沼的赛维LDK也将目光放在了电站终端,期望开辟一个新局面。
抓资源补漏洞,大鱼吃小鱼
“赛维收购SPI其实质是由商业模式演化带来的纵向并购需求,现在光伏产业纵向并购需求的驱动因素有三个方向,专业精细化、制造端一体化以及终端渗透一体化,并购是商业模式演化的重要手段,资本市场是光伏并购的主要平台,美国资本市场是比较理想的平台。”深圳证券交易所林乐阐述道。
他表示,短期内这种制造端和终端环节的一体化整合(向上资源、向下渠道)将频繁发生。比较明显的案例还有Solarcity并购Silevo、协鑫集团收购森泰集团、晶科兼并尖山光电、天合光能并购捷佳伟创、顺风光电收购尚德等。
今年5月,保利协鑫能源以总代价14.4亿港元现金收购森泰集团有限公司67.99%股权,将收购过来的森泰集团更名为协鑫新能源,通过收购,协鑫新能源被定义为协鑫集团专注发展集中和分布式新能源系统以及其他太阳能项目的上市平台。相比赛维,协鑫的速度、动作及顺利程度让人眼红,也使其成为国内光伏企业中同时抓住上游及终端并各持有资本运作能力的公司。
与赛维、协鑫相反,SolarCity收购美国组件制造商Silevo,是其往上制造端延伸的一个动作,未来两年内我们将有可能看到SolarCity开始生产自己的组件。Silevo启用混合n型“隧道结”电池结构来实现约21%的高转换效率,其路线图旨在未来几年交付24%的电池效率。SolarCity称,并购的目的在于通过结合高能量输出及Silevo技术的低成本,实现“太阳能发电成本的突破”。
顺风光电收购尚德,也是其往制造端的一个延伸,两者融合优势互补,目前尚德虽然不是排名第一,但至少做出调整重新出发。
晶科兼并尖山光电与天合光能并购捷佳伟创有类似的意图与特点,都扩大了其制造端的产能,在整个并购进行与完成过程中,都有当地政府参与的影子。
2013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企业间的收购、并购动作明显增加,除了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有关,政府政策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赫然明显的标志是2013年9月,工信部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明确指出未达标企业须必须在国家政策指引下,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等达标。这些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行业主管部门开始着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为整合光伏制造业,制定一系列标准方法迫使光伏公司为现代设备和工艺投资,满足标准的企业方能获得国内市场的支持,工信部先后公布第一批、第二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尖山光电并不在名单内,在不符合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被收购,为同在海宁的晶科能源所用。
淘汰落后产能、收购优质资产,一些有实力的光伏公司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动性又具配合性,有些抓到了资源,有些则增加了负担。英利沉重了,垂直一体化的策略及多元化的发展使其资金链紧张、短债压顶,持续亏损的局面难以扭转。并购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优化企业结构,是企业资本增长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不适应,则很有可能反噬。
企业并购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把收购方的竞争对手吃掉,以降低产业竞争激烈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下一个并购大案,期望不要在英利上演。
从中民投看产业外资本混合并购
资本市场层面,国家同样做出了新的调整,2014年3月、5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里面提到取消下放部分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拓宽并购融资渠道、丰富并购支付方式,改革股份定价机制,破除市场壁垒和行业分割等,这些为光伏产业并购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产业外资本进入带来的混合并购需求将使并购进一步加深。
资本市场上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使产业外资本通过并购布局光伏产业、跨境(技术和市场)并购开始出现,比较突出的是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中民投)。
今年5月国字头民营公司中民投在上海完成注册,注册资金500亿元人民币,法人代表李怀珍,即民生银行监事会副主席,中民投已经确认兼并重组的三大板块为钢铁、光伏和船舶。
公开报道称,中民投将对三个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兼并重组,并将设立三只产业基金,其基金规模应该不低于3000亿,钢铁、光伏、船舶三个板块各1000亿。在每个产业板块,中民投选择不同的民营企业注资,作为其进行兼并重组和行业整合的平台。
据悉,目前部分已经搭建完毕,有些已经进入试水阶段,光伏领域尚没有实质动作传出,除了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此前透露的与中民投达成了100亿元投资光伏产业整合的合作协议。但据一位投资公司合伙人分析,光伏产业将有更多战略并购的机会,只是这块资产量比较大,中民投未来介入除了带来大资金,也必将对并购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参与实体运营。
另一方面,跨界并购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操作,尽管政策有所调整,但与境外资本市场相比,境内市场的融资、支付手段还不丰富,存在税收和贷款政策、地方保护等外在环境因素阻碍光伏产业兼并重组的推进,但不管如何,光伏成为确认的三大板块之一,就已经拉开了产业外资本运作光伏产业的序幕。
还有一家在业内饱受争议的公司-汉能,其光伏产业并购之路在这几年不断上演,2010年9月并购铂阳太阳能进入光伏产业,2012年9月并购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2013年1月并购美国CIGS薄膜制造商MiaSole,2013年7月并购Globalsolarenergy,成为全球首家实现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大规模量产公司。
汉能的并购目标是处于非主流的光伏产品-薄膜,不管其成绩如何,汉能集中在薄膜领域的收购一方面为其贴上了明显的识别LOGO,另一方面撑下了国内光伏薄膜的技术发展,向行业内外讲述了一个关于薄膜的故事,为李河君进一步资源积累与融资找到了卖点。
“汉能其实是满足了产业外资本通过跨境(技术和市场)并购的驱动因素,通过并购为其自身投资组合增添一个又一个产品,而这些产品可以被用来推荐给客户。”林乐表示,未来资本市场在光伏产业并购过程中的基础平台性功能将进一步凸显,上市光伏公司将面临更优化的并购环境,产业外资本并购将持续发生,而制造端大规模整合潮的到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原标题:从赛维SPI事件探底光伏企业并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