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林晓峰(化名)是因为论坛的一个求职帖子。“熟悉半全熔高效铸锭工艺,半熔可达18.0%以上。”短短一句话,让很多业内人士或惊叹或质疑。目前半熔铸锭的行业平均效率是17.6%,而林提到的数字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0.4个百分点。带着同样的好奇,记者联系到了林晓峰。林晓峰是江西新余人,2006年加入赛维LDK。彼时赛维刚刚成立一年,正处于蓄势待发之际。2007年,赛维即成功登录美国纽交所。他告诉记者,当初进入赛维只是为了在家乡找到一份薪资还可以的工作。“后来了解到赛维做的产品和卫星上吸收阳光来发电的东西差不多,就觉得这东西

首页 > 光伏原材料及辅料 > 硅片 > 人物 > 正文

8年铸锭人再起航

2014-06-23 10:38 来源: Solarzoom 作者: 涉江

结识林晓峰(化名)是因为论坛的一个求职帖子。“熟悉半全熔高效铸锭工艺,半熔可达18.0%以上。”短短一句话,让很多业内人士或惊叹或质疑。目前半熔铸锭的行业平均效率是17.6%,而林提到的数字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了0.4个百分点。带着同样的好奇,记者联系到了林晓峰。

林晓峰是江西新余人,2006年加入赛维LDK。彼时赛维刚刚成立一年,正处于蓄势待发之际。2007年,赛维即成功登录美国纽交所。

他告诉记者,当初进入赛维只是为了在家乡找到一份薪资还可以的工作。“后来了解到赛维做的产品和卫星上吸收阳光来发电的东西差不多,就觉得这东西是高科技产品,决心好好做下去。”

进入赛维后,林晓峰被分配做硅料清洗和分选工作,这段经历对他识别各种硅料的属性、好坏等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之后,林晓峰申请到铸锭区工作。

当时的赛维虽然属于民营企业,但国企的味道浓厚。据林晓峰介绍,赛维初期招的都是一些国企的中层干部,这些人擅长“收贿赂、托熟人、拉关系”。受到这些人的搅局,“一些赛维人认为自己无论做事多努力,技术多出色,都不可能有升职的机会。”

呆了4年,林晓峰决定离开赛维。他的铸锭经验和赛维经历帮助他成功跳槽。那几年光伏产业发展乐观,多晶硅价格一路攀升,很多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新建的铸锭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都想分一杯羹。因而,像林这样有铸锭经验又是从上市公司出来的人广受欢迎。

林晓峰去了广西一家新成立的铸锭厂,帮助其建厂、设备调试。2011年开始,光伏行业遭遇寒冬,行情大幅下挫,影响到了绝大多数的光伏企业和光伏人。林晓峰也因为各种原因辗转了两家企业。

8年之后再回首,对其初入职场的平台赛维,林晓峰举了个例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很多年前电视上有个专题报导,讲述一个叫‘春都’的做火腿肠的企业因为扩张太快,最后导致集团倒闭。2008年赛维就大肆扩张,当时我就说了一句话,希望赛维别和那个做火腿肠的企业一样。”

赛维的大起大落、由盛及衰有其独特性,也不无普遍性。它犹如一面镜子照射出很多光伏企业乃至行业的病根。记者接触过很多前赛维人,他们如林晓峰一样,对这个家乡企业“爱恨交加”。一方面,感谢这个企业所给予自己的一切;另一方面,部分管理层的贪污腐败等“灰色面”又让他们痛恨不已。让记者感触尤为深刻的是,他们跟记者聊完后几乎都会说——“希望赛维好起来”。

8年之后再启程,面对行业的巨变和并不乐观的行情,三十出头的林晓峰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肯定会坚持下去的。”

以下是记者和林晓峰的对话:

记者:铸锭的良率能做到多少?产量多少?成本能降到多少?

林晓峰:现在的铸锭良率分两种,一种是全熔工艺,一种是半熔工艺;全熔良率在68%-70%左右,半熔在60%-64%左右,但半熔做出来的硅片效率要高;产量是每台设备每月10埚左右,全熔多1到2埚。

成本看每个厂的控制,比如当地的工资水平,聘请技术人员的工资和数量,还有就是中、西部的电费差价等,这些是主要影响因素。

记者:你认为铸锭工艺的关键点在哪里?目前的重心在降本还是增效?

林晓峰:铸锭工艺的关键点在初始形核的材料选择,因为不论准单晶、高效多晶还是全熔高效多晶,都有一个初始晶粒形核的材料。材料选好了,硅片的位错就低,光电转换效率就高。

成本与效率,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解决,铸锭就无利可盈。像现在的硅片价格一路下跌,但生产硅锭的原生多晶硅却没有降价,愁坏了很多铸锭厂家。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降本和增效都得进行。在原材料不降价的情况下公司只能从减员和调节铸锭工艺等方面进行。增效不是指的增产,而是增加转换效率,只有这样你的硅片才能卖的出去,现在效率低的硅片,基本是以白菜价卖掉的。

记者:铸锭技术的发展方向?

林晓峰:目前行业出现了分水岭现象,即半熔和全熔生产工艺,个人偏向于全熔,因为全熔产生的时间更短些,厂家投入的研发也非常的少。全熔高效,应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记者:国产铸锭设备和进口设备的比较?

林晓峰:我接触过三个厂家的铸锭设备,其中一家美国的,两家国内的,但也是仿美国设备生产的。要说仿得最好的个人认为是浙江绍兴的一家,不论是稳定性和操作性都不错,这是因为它使用的控制电器都和美国的是一样的,如OPTO、ABB、Schneider等都是国际著名的控制器和电器生产厂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内相较国外的铸锭设备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记者:客户反馈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我们是如何解决的?

林晓峰:目前客户主要反映的问题有碎片率、效率的稳定性、以及线痕等问题,碎片和效率的稳定性在铸锭这边来解决,线痕等在铸锭后道工序切片解决。

记者:在提高硅片的转换效率方面大家都做了哪些努力?

林晓峰:每个硅片企业,只要是做过研发的,都需要非常大的投入。首先你得做试验,试验过程中不论是配料、坩埚、铸锭工艺和铸锭设备哪一步出问题,都可能会导致整埚报废;有时候为了试验更好的形核材料,得找十几个厂家。

记者:如何看待一炉四锭技术?市场的可行性?

林晓峰:我不大看好一炉四锭生产技术。主流的一炉一锭在产量上可以生产G6、G7甚至G8或更大的锭(所谓G6即6*6=36块小方锭,其它以此类推),在锭的质量上相信一炉一锭也会更好些。除此之外,一炉四锭做高效片也有局限性。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观点。

原标题:8年铸锭人再起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