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超日债违约了。中国信用市场刚性支付神话破灭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了!大机构为债市今后走向更理性定价欢呼,而企业债与信托投资者却不免有兔死狐悲的担忧。
无人兜底,本金恐难保
“11 超日债”出事,最闹心的当属买入该债券的投资者。3 月4 日晚,*ST 超日公告称,“11 超日债”本期利息将无法按期全额支付,原本8000多万的到期利息,仅能按期支付400 万元。这是中国债市历史上首例违约。
一名投资者贴出他的股息入账截图,上面显示税后112 元。其表示,原本可拿到2514.4 元。对于这些不幸踏雷的倒霉者来说,目前最大的担忧不是利息多少,而是害怕本金不保。这几天,少数激进的投资者,已经开始到处索赔。除了发债方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外,债券主承销商中信建投也被投资者连带告上。而超日太阳公司所在地上海奉贤区政府信访办,更是成为债券人投诉的主战常《CM华夏理财》记者翻阅“11 超日债”的相关说明,发现虽然债权人们索赔心切,但除了债务缠身的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公司,目前看来,几乎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曾经公开地书面承诺对这款产品保本付息。
涉事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协议是有效的,但协议上面写的是“临时流动性”,超日公司目前情况恐怕不是“临时流动性”,因此届时应该不会提供贷款。而 “11 超日债”担保情况更是堪忧。超日公司《第二期利息无法按期全额支付的公告》显示,“11 超日债”发行时为无担保债券,而后根据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公司为本期债券补充提供担保,担保的资产范围包括公司及子公司的部分应收账款、部分不动产及机器设备。而上述不动产及机器设备,绝大部分早就被超日公司的债权银行查封了。因此,这种所谓的担保,几乎毫无价值。光大保德信基金认为,虽然“11超日债”目前只是利息违约,但因为光伏行业和公司基本面无改善迹象,从早先青国投对超日的收购被叫停来看,政府此次继续兜底的态度存疑,所以债券到期本金的违约概率很大。
风险扩散,谁会是下一家?
“11 超日债”违约,对于直接购买该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悲剧。但对于中国信用市场发展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福音。中金公司分析师张莉在一份报告中称,超日债欠息是一种典型的违约事件,该违约打破了市场刚性预期,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市场情绪仍然会有较大冲击,特别要关注其背后反映的“打破刚性兑付”的信号意义和可能引发的道德风险。机构欢呼,散户担忧。不少企业债投资者心有戚戚,担心这样的厄运落到自己身上。事实上,出现信用风险的债券,不止超日一家。根据《CM华夏理财》金融资本研究中心梳理,风险债券有如下共同特点:发债主体为民营企业,无政府信用背书,企业经营连续亏损,债券到期收益率高,信用评级低。按上述特点寻找,类似风险产品还有华锐债、湘鄂债、毅昌债、中孚债、天威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企业债违约,不仅让散户受损,还殃及了部分券商资管计划。以“11 中孚债”为例,截至2013年底,共有包括华安、天风、长江在内的三家券商资管持有该债券。而对于产品规模极为庞大的信托产品,是否也会受到冲击?中泰信托董事长吴庆斌表示,不同于债券市场中的主要金融机构承担的责任,信托市场上信托公司对于发行的信托产品有明显的信用背书,这决定了信托产品的违约成本要远高于债券类产品。从违约成本角度考虑,信托市场的违约可能性要低于债券市常但从长期来看,金融市场没有违约情况出现是不可能的,信托产品违约事件未来必然会出现。接受《CM 华夏理财》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整个金融体系与社会投资者均还没有为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做好准备,一旦信托违约事件短期内真正出现,势必对整个金融市场形成较大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不只是局限于通常意义上的市场风险或资产管理风险,而是结构性问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