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银行2011年向某上市公司提供两亿元贷款,后签订延期协议,但到期时,对方仍未能还款。为此,银行将该上市公司诉至市一中院,要求对方偿还本息共计超1.8亿元。目前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中国进出口银行诉称,2011年11月30日,银行与超日股份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2亿元,借款期限届满后,根据超日股份公司的申请,银行与其签订了延期协议,将还款期限延至2013年2月28日。倪开禄、超日贸易公司为借款提供担保。延期届满后,超日股份公司未能依约还款,故进出口银行提起诉讼,要求超日股份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总额超过1.8亿元,并要求超日贸

首页 > 企业 > 正文

陷危机难还款 光伏企业被起诉

2013-08-06 09:45 来源:北京晨报 

中国进出口银行2011年向某上市公司提供两亿元贷款,后签订延期协议,但到期时,对方仍未能还款。为此,银行将该上市公司诉至市一中院,要求对方偿还本息共计超1.8亿元。目前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

中国进出口银行诉称,2011年11月30日,银行与超日股份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进出口银行提供贷款2亿元,借款期限届满后,根据超日股份公司的申请,银行与其签订了延期协议,将还款期限延至2013年2月28日。倪开禄、超日贸易公司为借款提供担保。延期届满后,超日股份公司未能依约还款,故进出口银行提起诉讼,要求超日股份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总额超过1.8亿元,并要求超日贸易公司和倪开禄承担担保责任。

记者了解到,鉴于本案涉及光伏企业危机,具有特殊的行业及国际贸易纠纷等背景情况,且我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光伏产品贸易争端已达成价格承诺,法官表示,目前合议庭正在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方诉讼权利的前提下,积极运用调解手段解决纠纷。

相关背景

光伏危机引发大量诉讼

承办此案的法官告诉记者,几年前,我国的光伏产业排名世界第一,占据全球市场60%以上的份额,但近年来该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等负面因素,加之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导致该行业快速走向低迷,大量的光伏企业陷入危机并引发大量诉讼。该案例便是其中比较有典型性的一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