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对于多晶硅的“双反”结果仍然悬而未决,但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显而易见。
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份至今,多晶硅价格已上涨将近20%。其中2月份出厂均价从12.31万元/吨涨至13.85万元/吨,单月涨幅为12.49%。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此轮多晶硅价格出现的上涨,主要与一线多晶硅企业的“减产保价”、对美韩企业的“双反”调查等因素有关。
而原定于2月份公布的对多晶硅“双反”的初裁结果,已经被再度推迟。
对此,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双反”初裁结果的推迟可能与存在利益博弈有关,一方面是国内下游企业的压力,一方面是商务部也在跟欧盟进行磋商和谈判,预计国内多晶硅“双反”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盟“双反”的态度。“但不管欧盟的‘双反’结果如何,对硅料企业都是有利的。”上述报告表示。
价格回升
申银万国3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的国内多晶硅价格为131元/千克,进口价格为18.7美元/千克,相比上周分别上涨3元/千克,1.1美元/千克。
而如果将时限再拉长一些的话,其涨幅更大。生意社公布的数据显示,多晶硅价格自今年1月份至今,已上涨将近20%,其中2月份出厂均价从12.31万元/吨涨至13.85万元/吨,单月涨幅为12.49%。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则介绍说,2012年12月底,多晶硅价格触底至11.5万-12.5万元/吨;从2013年1月初开始,各类多晶硅光伏产品价格开始出现止跌反弹现象;其后,受需求回暖、下游企业主动停产及对美韩“双反”等几大因素影响,全产业链价格上涨幅度扩大,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全面上涨。
影响多晶硅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因素,可能来自于一线厂商的“限产保价”。
根据NPDSolarbuzz发布的报告,一线多晶硅厂商在过去6个月里大幅降低产能利用率,季度平均产能利用率降低到70%以下。而在历史上,领先多晶硅厂商的产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90%以上,即使是在多晶硅现货价格下降了70%时,产能利用率仍处于高位。
“双反”博弈
对于多晶硅而言,另外的一个决定因素,则来自于商务部的“双反”调查。
2012年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欧盟的多晶硅发起“双反”调查。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自欧盟进口多晶硅14643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提供的平均60美元/千克的价格,总价值超过55亿元人民币。而在2012年,中国国内的多晶硅进口攀升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也导致国内绝大部分企业不得不进行停产或限产。
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表示,为了打压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发展,2012年国外多晶硅企业以不公平竞争手段,包括低于成本价格倾销挤占中国市场、利用长单胁迫中国下游客户等,迫使国内多晶硅企业不得不降价销售,导致包括部分优势企业在内的一批企业停产或者限产,严重影响中国光伏及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董事长刘汉元在“两会”提案中也指出,在2012年遭遇欧美国家联手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之时,国内光伏企业随即遭受重创,不仅组件生产企业严重亏损甚至大面积停产,上游的多晶硅企业也被波及,全行业超过90%的多晶硅企业停产,而勉强维持生产的少数几家企业,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产量同比下降达20%,进口依存度再次突破50%。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此次商务部的“双反”初裁结果将于2月份出炉,但目前来看,明显已经被推迟。
对此,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表示,“双反”初裁结果的推迟可能与存在利益博弈有关,一方面是国内下游企业的压力,一方面是商务部也在跟欧盟进行磋商和谈判,预计国内多晶硅“双反”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欧盟“双反”的态度。
反弹or反转
“如果欧盟‘双反’结果严厉,则国内多晶硅‘双反’结果也会严厉,对于国内多晶硅企业是利好;如果国内欧盟双反都较宽松,则国内下游需求也将好转,对硅料企业仍然有利。”上述报告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现在国内多晶硅价格的回升存在一定的基础,但究竟能反弹到什么程度,还存在不确定性。
在NPDSolarbuzz副总经理lesAnnis看来,多晶硅厂商的合理化供应在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稳定价格,并将一直持续到2013年第一季度,但即便如此,由于多晶硅厂商希望能够尽快提高产能利用率,价格压力仍将较大。目前一些多晶硅工厂仍然在建,但在终端市场需求提升之前,这些新产能将很有可能处于闲置状态。
民生证券分析师王海生也认为,多晶硅的涨价虽势不可挡,但并非出现反弹。因为,很多多晶硅厂家当前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产能严重过剩依然存在。“光伏业如果年内反转,应该不早于今年四季度,否则行业内的过剩产能洗不掉。”王海生表示。
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生意社分析师袁婷。她认为,多晶硅价格最高预计不会超过20万元/吨,“因为如中国最终确定对美韩欧多晶硅征收40%-50%的惩罚性关税,则每吨进口多晶硅的到港价格和关税之和,将与国内20万元/吨的多晶硅价格持平。”
根据目前一些厂商约在24-25美元/千克的成本来看,上述30美元/千克的价格,无疑将让这些企业摆脱亏损状态。但这在目前价格基础上约40%的涨幅,则将进一步影响下游组件企业的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