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低迷期后,中国光伏企业似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相关数据显示,受订单明显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开工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与此相对应,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等产品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不过,对当前光伏业所展现的回暖迹象,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仍持怀疑态度,其理由包括产能过剩并未好转、欧盟的“双反”结果依然悬而未决、企业仍处在大幅亏损境地等。而从最新的迹象来看,对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短期前景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欧盟“双反”结果,可能难言乐观。就在3月5日,欧盟宣布将自3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

首页 > 光伏原材料及辅料 > 多晶硅 > 评论 > 正文

光伏业复苏的挑战一:盈利难题

2013-03-11 12:53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低迷期后,中国光伏企业似乎看到了复苏的曙光。

相关数据显示,受订单明显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的开工率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与此相对应,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等产品价格也开始止跌回升。

不过,对当前光伏业所展现的回暖迹象,也有不少业内人士仍持怀疑态度,其理由包括产能过剩并未好转、欧盟的“双反”结果依然悬而未决、企业仍处在大幅亏损境地等。

而从最新的迹象来看,对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短期前景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欧盟“双反”结果,可能难言乐观。

就在3月5日,欧盟宣布将自3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实施进口登记。

根据调查程序来看,这是其启动此次调查后的第二步,其后将在6月和8月份分别公布倾销案与补贴案的初步裁决。而在此前的2月底,欧盟则已经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光伏玻璃发起反倾销调查。

从现有的市场逻辑来看,此次欧盟“双反”调查结果,还将关系到国内上下游之间的博弈。

有分析认为,中国对海外多晶硅厂商的“双反”调查,可能将视此次欧盟“双反”结果而定。如果欧盟做出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初裁结果,对于国内组件企业而言,则意味着既要承受失去市场的痛苦,同时还要面临着原材料上涨的压力。而上游多晶硅企业的压力就要小得多了,即使欧盟的“双反”结果有利于中方,其同样会受益于市场需求的回升,只不过通过对外多晶硅“双反”来摆脱亏损乃至促进价格快速回升的期望可能落空罢了。

其实,无论是组件企业还是多晶硅企业,在仍然存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市场的需求回暖并不能与扭亏为盈画上等号,降低成本仍然是首要任务。

盈利难题

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即便市场需求出现一定的回升,但如果价格不能同步走强的话,光伏企业当前的亏损局面可能仍将持续

在经历了较长的低迷期后,光伏行业正出现回暖迹象。

相关数据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受需求回暖、下游企业主动停产及对美韩“双反”等几大因素的影响,包括硅片、电池片在内的光伏产业链全线产品价格,均出现上涨现象。

与此同时,近期国内多家光伏企业订单明显增加,甚至出现久违的大规模招工情形。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我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虽然当前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但在导致行业陷入困境的一些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未来行业的发展和走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NPDSolarbuzz高级分析师MichaelBarker认为,总的来说,2013年看上去仍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如果运转得当,整个行业有可能会开始复苏。

“但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在全球范围内,整个行业必须在一系列严重影响光伏供应链的贸易争端中小心前进。在公司层面,进入项目开发领域的公司将被迫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商业模式,同时还要承受较低的平均销售价格和利润水平。”MichaelBarker表示。

从相关数据看,尽管面临需求回升态势,但组件企业仍然还处在亏损状态,何时扭亏仍然是未知数。

开工率回升

英利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2012年全年收入为113.9亿元人民币,净亏损30.6亿元,其中第四季度收入增加至29亿元人民币,主要缘于组件发货量较上年同期上涨40.6%。而这一势头仍在延续,2013年1、2月份总出货量同比增加15%左右,并预计今年发货量较2012年增长39.4%到43.7%。

资料显示,包括阿特斯、晶科等在美上市的国内光伏企业今年的出货量均有明显增加,整个行业开工率超过80%。

NPDSolarbuzz发布的报告则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需求为29.0GW,较2011年的27.7GW增加5%,十年以来增幅首次低于10%。

该报告还表示,虽然2012年光伏需求未能突破30GW,但仍创造了新的年度需求记录,其中有近30%来自于2012年年底的安装,中国终端市场在2012年下半年的快速成长是重要推动因素。

NPDSolarbuzz分析师韩启明认为,近两个月来企业开工之所以出现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欧美市场补库存需求和国内市场扩容。

而与之相对应,包括组件在内的相关产品的价格也开始出现小幅上涨。

当前光伏产品的“量价”齐升,正显露出行业复苏的曙光。

产能过剩犹存

不过,从相关的数据来看,制约着国内光伏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未得到缓解。

MichaelBarker认为,虽然2012年全球光伏需求并没有下滑,但也没有增长到能够大幅扭转供需失衡的局面,且平均销售价格的下降以推动需求(尤其是新兴市场需求)大幅上升的期待也没有实现。

根据NPDSolarbuzz发布的报告,如果2012年市场要达到供需均衡,那么终端市场需求应接近45GW水平,而这比2012年的实际需求高出了50%以上,折射出当前产业需求弹性欠缺的问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则认为,虽然当前行业出现回暖迹象,但导致行业陷入困境的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未来行业的发展和走向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目前来看,我国光伏行业仍然是产能过剩,这个基本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孟宪淦说,2012年,仅我国的太阳能电池产量就达到23GW,比2011年的21GW略有增加,但这一年全球太阳能的安装量不到30GW,是近十年来增速最慢的一年。

盈利难题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即便市场需求出现一定的回升,但如果价格不能同步走强的话,光伏企业当前的亏损局面可能仍将持续。

以英利为例,该公司201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113.919亿人民币(18.285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的净营收总额为29.029亿人民币(4.66亿美元),约占全年总收入的1/4,但从盈利方面看,其四季度净亏损12.49亿人民币(2.005亿美元),也占到了其全年净亏损额30.644亿人民币(4.919亿美元)的四成。

“从以上的数据来看,仅仅有出货量是不够的,最主要的是产品价格也需要有一定的回升。否则的话,对于缓解行业当前困局可能并无太大的作用。”有分析人士认为。

与之类似,国内的二三线企业也均面临着如何扭亏的难题。

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201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2.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81%;实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为-3.5亿、-3.2亿和-3.4亿元人民币,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218.9%、986.4%和1070.2%。

无独有偶,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也出现了亏损。数据显示,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1.94%。公司实现营业利润-2.7亿元,利润总额为-2.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588.68%、545.30%和562.69%。

对于亏损原因,上述两家公司均称,虽然公司光伏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但受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欧美国家实施产业贸易保护政策等诸多因素的持续影响,产品价格同比出现了大幅下跌,同时公司运营成本增加,最终使得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此外,由于2012年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大幅上升。另受经济不景气影响,欧洲市场当地银行缩紧银根,虽然公司适当延长了客户的信用期限,但仍有客户违约情形,部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

而根据统计数据来看,自从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晶硅组件的毛利率就已经长期徘徊在亏损状态。与之相比,那些参与下游电站投资的公司的毛利率要相对较高,可以达到两位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实事求是的来看,这些公司的高毛利率也经不起推敲,可能更多的是财务上的把戏,不过是通过各种方式将本应属于电站项目的毛利率提前输送给了组件环节而已。

“暂且不论这种利益输送是否违规,但大规模参与电站投资对其资金链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超日太阳的资金链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MichaelBarker也认为,制造企业这种大规模投资下游电站的商业模式转型的风险显而易见,无论一个企业在制造业中多么有效率,都不能保证能够在项目开发领域取得成功。

“在项目开发中一个最主要的挑战是建立可靠又有效率的运作机制,这未必能从制造业背景中直接转化过来。对项目所处市场、政策和法规的深入了解至关重要,任何错误都会造成影响,小到项目延期,大到合同取消。这还给业绩指导和财务表现带来另一个挑战,因为仅仅几个星期的项目延期都会造成收入不能确认并进入相应的季度报表,使得项目储备和生产制造之间的平衡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还造成与原有客户直接竞争的可能,从而危及原有的供应关系。”MichaelBarker表示,如此众多一线厂商的进入,造成了下游行业一个类似上游的局面,即增长的产能和加剧的竞争集中在一个细分市场,导致价格下降到毛利率无法维持两位数的水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