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头“尚德”因进入光伏行业,掌门人一举成为中国首富,但如今,尚德不但打回到了十年前,而且变成了《暴风骤雨》中的“赵光腚”,负债高达35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河南“尚德”们和全国各地的“尚德”们,在美国和欧盟“双反”(反倾销、反补贴)下,全行业基本上陷入没顶之灾。这局面就像“中国光伏产业之父”杨怀进所说,这像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都是灰。
每次经济下行,都是一次优胜劣汰、行业洗牌的过程,光伏产业遇到的是灭顶之灾还是涅槃重生?国家和地方给冻僵的光伏企业送来暖风,那么,冻僵的企业,能否看到明天的太阳?
现状
光伏巨头纷纷轰然倒下
河南保绿是我省光伏企业巨头之一,2010年10月,总投资40亿元兴建的50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一期投产,这也是我国该项目的第二大基地,350千瓦非晶硅太阳能电站同日发电,预示着我省人民将有希望拥有自己的“屋顶家庭电站”。10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郑州高新区梧桐街上的河南保绿,留守人员不让进门:“投资方都撤走了,走时交代不准接采记者采访。”
这不是河南最大个头光伏企业的宿命。2010年12月,郑州航空港区作为全国首批13个“金太阳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之一进行挂牌,项目由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计划投资60亿元,主要服务航空港区入驻企业,通过在企业厂房屋顶铺设多晶硅太阳能组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今年10月31日,记者拨打位于郑州高新区合欢街的该公司电话,因电话未交电话费而打不通。记者再拨打设于高新区冬青街的投资方美国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电话,也打不通。记者来到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证实,该公司早停业关门了。
10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郑州高新区合欢街的河南华瑞能源有限公司,这里也是大门紧闭。门卫说,工厂早停产关门。记者在郑州高新区了解到,郑州西利康光伏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停止了光伏产业的一切业务。
光伏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郑州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集群。光伏企业纷纷倒闭,如今,该区管委会有关部门人士无奈地说:“现在高新区不提光伏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现在光伏企业都在比谁最后死。”这是阿特斯(洛阳)光伏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总经理隋锋抛给采访记者的一句话。据了解,目前洛阳中硅、洛阳尚德、凤凰光伏等光伏企业,生产、管理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
影响
“大象”倒下压死很多“蚂蚁”
仅仅一年时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光伏产业瞬间转入冰冻期。我省光伏企业被“冻死”、“冻僵”的最直接原因,缘于欧美的“双反”寒流,它使得国内光伏巨头们少有的“同台亮相”。
今年年初,美国开始对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做出裁决,中国企业的最终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14.78%~15.97%。9月6日,欧盟发布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诉讼正式立案公告。中国光伏电池10%出口到美国,80%出口到欧洲。美欧“双反”不仅针对产品本身,还牵扯到上下游,把路都堵死了,这对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作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无锡尚德电力,受影响最大。目前,该公司负债总额达到35.82亿美元,市值已从上市之初的49.22亿美元跌到如今的1.49亿美元。9月上中旬,该公司收到纽约证交所的退市警告。尚德的遭遇也是河南光伏企业的缩影。
“大象”倒下的话,会压死很多“蚂蚁”,因为光伏的采购链是很长的。在这众多企业败落的身后,成千上万员工不得不再次创业。记者在10月30日召开的我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解到,欧美“双反”将阻碍河南光伏产业超过1亿美元的出口。副省长陈雪枫说,煤炭、光伏行业确实遇到了大问题。
原因
“大跃进”注定悲剧
尚德电力从一个无锡小厂发展到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电池组件制造商,在美国上市,可谓风光无限,董事长施正荣更是在2006年成为中国首富。这一成功也催生了中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这个产业庞大的造富运动。
2010年以来,是光伏企业的野蛮生长阶段,投资者出手往往惊人。河南煤化集团焦煤公司旗下的合晶科技主产多晶硅,总投资在110亿元左右。2011年2月,被认为是“巩义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市场前景最好的项目”恒星科技(5.09,-0.04,-0.78%)光伏项目开工。2011年4月,投资25亿元的河南益丰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在巩义奠基,巩义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以最具代表性的多晶硅生产为例,河南既有中硅高科这样年产能5000吨、居全国第三的企业,也有不少产能达到或超过1000吨的企业。与多晶硅、单晶硅配套的铸锭、圆棒、切片以及太阳能电池制造生产企业也有一大批。
河南光伏的“大跃进”是惊人的。2008年,安阳仅有一家光伏企业,但2009年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12月,还成为“联合国[微博]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安阳)光伏产业化与技术研发基地”。此外,郑州、南阳、平顶山、鹤壁、三门峡、济源、焦作、漯河等市地,均有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基地等规划。
光伏产业“钱景”无限,投资是“百舸争流”。强大的利益驱使,使得赚得盆满钵盈的河南民企和有海外背景的人士,从耐材、防盗门、小钢铁、煤矿、玻璃、钢帘线、起重机转身“鲤鱼跳龙门”,光伏产业的增长失去了控制。新进入者的贸然大手笔进场,过度竞争,产品过剩,“双反”寒流袭来,对外出口遇阻,对内价格战惨烈,由于无法通过差异化路线突围,只能是“剩者为王”。
前景
政策暖风助光伏产业追逐“明天的太阳”
光伏行业已陷入普遍的财务困境,眼前的巨额亏损和资金链紧张,或许是比反倾销更迫在眉睫的难关。嗅觉一向灵敏的银行,不但又收紧了贷款,连融资的大门也基本关闭了。光伏产业成了急需吃奶又无人搭理的“野孩子”。
“救救孩子”的呼声频频。9月12日,国家推出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按这个规划,未来国内的市场需求将比预期高出一倍。10月26日,国家电网[微博]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将对符合条件光伏项目的富余电力全额收购。
10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抓好企业服务稳定企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对硅光伏企业实施帮扶政策,组织实施“光电惠”工程,选择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重点建设一批层顶及建筑一体化项目;对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给予一定补贴,并解决发电并网问题。同时,还给予企业政策性扶持、鼓励优势企业一体化联营模式发展等。
然而,众多“冻僵”的光伏企业,未必能等到诸多拯救政策阳光照到的那一天。动用财政补贴刺激的办法只能在前期进行,量大了,财政也补贴不起。光伏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刺激,光伏企业自救才是硬道理。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光伏产业洗牌或随时出现,中国光伏产业应深刻反思,重新部署产业发展战略,确保“朝阳产业”还能看到“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