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水深火热”之时,光伏大佬们是否也曾另寻他计?solarF阳光网记者对此有了搜料与观察。搜寻多元化干副业的光伏企业,或者,在这过程中也能曝点“公私兼顾”的料?
一、赛维LDK也做房地产

江西赛维LDK9月宣布﹐作为公司融资策略的一部分﹐公司已向所在地政府转让了部分房地产物业和土地使用权。在光伏危机四伏,企业债台高筑的时刻,这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或许你不知道的是,房地产也是赛维LDK的主要业务之一。据记者了解到赛维很早以前就有副业赛维房地产,而经营的正是彭小峰家老爷子。
赛维成立之初,曾得到1.5万亩的设厂用地,以及市区另一处合共40万平方米的划拨用地,其购买价格相当之低,可谓“白菜价”。精明的彭正祥即刻想到利用这块土地搞房地产开发。2005年4月,彭正祥成立新余流星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00万元人民币。
二、多部火爆电视剧是施正荣投资

尚德掌门人施正荣,除了光伏事业,施正荣另外还控制了一家私募股权基金--上海尚理投资公司,这是施正荣的另一些“生意”。法定代表人是施正荣的妻子,总经理则是施正荣在澳大利亚的多年好友。
除了新能源领域,尚理投资在文化产业上也收获颇丰。华录百纳是尚理投资的得意之作,创立于2002年的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作有《汉武大帝》、《媳妇的美好时代》、《王贵与安娜》、《双面胶》、《红楼梦》(新版)等。目前看来,尚理投资的生意似乎比尚德做得更漂亮。
三、比亚迪:光伏助力还是拖累?

最近比亚迪也算得上是一个热点企业,然而让大众有点转不过弯的是,说的不是它的汽车,而是有关光伏新能源的那些事。比亚迪也涉足了太阳能光伏。据报道,比亚迪海外频繁发力,光伏组件出货翻番,是一番逆势上升的气象。然而负面的消息也不少,说的是光伏业务拖累了比亚迪的业绩。新的光伏业务,到底是助力比亚迪汽车腾飞,还是拖累了主业?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苗连生: 沿光伏路卖橄榄油

是年1月,国内光伏巨头英利集团在京宣布,其旗下“绿子”牌橄榄油上市,宣称将打造国内橄榄油自主品牌。英利卖起了橄榄油,而且还煞有介事?
“很多人都要问,老苗你怎么不务正业?”说起卖橄榄油这事,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自嘲说,“我最早就是卖雪花膏的”。说起来,这还真不奇怪,卖过蔬菜养过猪,并把广告打到世界杯,这些都是英利苗连生干过的。
当然,卖橄榄油与光伏也并非那么“泾渭分明”。卖橄榄油开始于光伏,过程中也全部借道光伏早已铺好的路。橄榄油与光伏,都结在英利全球化营销网这颗藤上了。这二者的巧合渊源可溯至2006年。英利为当时全球最大光伏电站葡萄牙茂拉项目提供组件时,橄榄树就围绕在光伏电站周围,客户提出让苗连生把橄榄树带回中国去种……后来,苗连生就真的种上了橄榄树,卖起了橄榄油。
五、保利协鑫:东边不亮西边亮

太阳能龙头保利协鑫拟向其它电力业务拓展,以抗击光伏产业寒冬,他们计划在江苏太仓建设一个总投资达75亿元人民币的燃气发电项目,建设共6台每台400兆瓦的发电机组,“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2台机组即800兆瓦的发电设备投产。
当然这个扩张与光伏似乎还靠点边,毕竟都是发电项目业务。当然也难免引来社会质疑:转搞副业是因为太阳能业绩不佳?
名列《财富》全球企业500强的富士康,也看中产业前景涉足光伏产业,这也是近日逆势进驻光伏业的一桩热点新闻。另据悉,电缆业务巨头中利腾晖,也转而投注光伏电站业务,而且业务火热。其实类似的例子很多……
光伏大佬“墙内开花墙外香”
小编点评:
光伏企业延伸业务,或者是积极的战略业务扩张,或者是试图以多元化分散主业压力。“墙内开花墙外香”,这种“混业经营”的做法是利是弊?业内说法不一。有人认同多元化思路,认为在危机之时,拓宽业务能适时缓解主业的压力,寻找新的商机,而且不同业务之间还有可能共享资源,协同发展。而不同的看法也很鲜明。如对于上文提及的英利进军橄榄油,行业分析师就颇有微词,认为一家制造企业进入快消品行业本身就是极大的风险,英利在这方面经验的缺乏是其一大软肋。尤其在光伏产业陷入低潮的形势下,需要集中精力进行突围,而不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其他不相关领域。
当然,其中也有许多光伏行业之外的集团公司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板块。在全球化低迷的形势下,他们仍然倾情光伏,这也说明这个行业的投资魅力还在。
行业间的进退转移,在市场经济中其实也属正常。当然,企业定位是需要明确的,究竟是专业化道路还是多元化经营,需要审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