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Tariff=FIT),涉足百万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业务的企业也在增多。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经营可再生能源业务的SB能源公司已经承接到了4项百万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业务。虽然收购价格和期间最早也要等到4月底才能决定,但副社长藤井宏明干劲十足地表示:“如果等到详情确定之后,就赶不上制度开始的时机。也有给制度“捧场”的意思,我们希望在4月开工建设,在7月1日投入运营。”SB能源承包的4项建设业务规模在2000kW左右。在日本陆续启动的百万瓦级

首页 > 光伏系统工程 > 电站EPC > 国际 > 正文

日本FIT实施在即 百万瓦级太阳能光伏计划纷纷出台

2012-04-18 11:35 来源:Ne21 

日本将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Tariff=FIT),涉足百万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业务的企业也在增多。

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经营可再生能源业务的SB能源公司已经承接到了4项百万瓦级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业务。

虽然收购价格和期间最早也要等到4月底才能决定,但副社长藤井宏明干劲十足地表示:“如果等到详情确定之后,就赶不上制度开始的时机。也有给制度“捧场”的意思,我们希望在4月开工建设,在7月1日投入运营。”

SB能源承包的4项建设业务规模在2000kW左右。在日本陆续启动的百万瓦级太阳能项目大多属于这个等级。如今,1kW的平均建设单价已经降低到了30万日元左右,有的海外设备甚至只需20万日元左右。2000kW的建设费用约为6亿日元。发电设备将与大量架设的高压输电线连接,因此连接费用也容易推算。

普及的关键是“项目融资”但是,要想使可再生能源作为骨干电源之一全面实现普及,还需要大量建设数万kW的百万瓦级太阳能。如果达到这一规模,建设费用将达数十亿日元。因为需要接入工厂等使用的特别高压输电线,所以自身承担的供电距离将会延长,连接费用也很可能增多。

SB能源正计划在鸟取县米子市建设3万kW的百万瓦级太阳能电站。因为业务规模庞大,该公司将与三井物产公司联手通过项目融资筹措资金。项目融资是指以业务自身的盈利能力为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方式。在欧洲,FIT之所以能够带动百万瓦级太阳能快速发展,就是是因为通过项目融资聚集了大量的资金。日本FIT的成败也取决于能否取得项目融资。

开展FIT相关业务开发的NextEnergyandResources公司社长伊藤敦说:“要取得项目融资,极力降低业务风险很重要。”具有代表性的风险有太阳能电池的故障、发电效率降低、限制发电电力输出(拒绝并网)等。

关于光伏组件的性能,电池板厂商提供10~25年的长期质保。但存在着企业自身倒闭的风险。因此,慕尼黑再保险(Munichre)公司在2012年1月,推出了面向百万瓦级太阳能电力企业的性能保证保险商品。一旦太阳能电池发生故障而生产商却已倒闭,保险公司将赔偿相关损失。已经有德国、泰国、美国的开发项目投保,在日本国内,正在就中国制电池板与2~3家公司进行协商。NextEnergy使用中国制模块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也是该保险的适用对象。还有一个大的风险是限制发电电力的输出。如今,风力发电已经面临这一风险。一套风力发电设备的输出功率超过2000kW,某些风电场的规模甚至达到数万kW。风力发电公司与电力公司签署的受电协议上明确写道:“当电力需求与供应难以保持一致时,可以停止(风力发电的)电力接收。”北海道电力公司称“限制输出时间大致为年均7%”。日本风力发电协会的推算是“如果限制输出为8%,则投资回报率约将减少2%”。

FIT虽然规定了接收发电电力的义务,但允许供电存在故障时拒绝并网。其理由是适合风力发电的地区人口稀少,供电很可能超过需求,最坏的情况下将停电。这一规定也很有可能应用于数万kW等级的百万瓦级太阳能电力企业。

若要在避免限制输出的前提下接收可再生能源电力,就需要使用较粗的输电线连接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地与需求地。北海道电力与东北电力推算,在二者的辖区内,全量接收有连接意向的风力和光伏发电大约需要投资1700亿日元。该推算包括了连接北海道与本州、东北电力辖区与东京电力辖区的供电线网。

要顺利地取得项目融资、吸引资金,必须降低限制输出风险、为增加可再生能源产地而对电力网进行投资。也包括投入政府资金在内,日本应当尽早展开关于费用负担的讨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