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丙彦,男,1946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197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以及半导体材料、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在河北工业大学任教40余年,从教期间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现任晶龙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晶澳上市公司董事,并在2011年美国召开的材料科学学术交流峰会上被推选为光伏分会执行主席。任炳彦与靳保芳1993年—1995年作为产学研项目的负责人,任丙彦领导并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半导体压阻力敏传感器生产基地。从1995年始作为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领军

首页 > 人物 > 正文

任丙彦——为光伏太阳能产业而奋斗

2012-04-05 11:47 来源: 21世纪新能源网 

任丙彦,男,1946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宁晋县。1970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以及半导体材料、微电子与光电子材料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在河北工业大学任教40余年,从教期间任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现任晶龙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晶澳上市公司董事,并在2011年美国召开的材料科学学术交流峰会上被推选为光伏分会执行主席。

任炳彦与靳保芳

1993年—1995年作为产学研项目的负责人,任丙彦领导并创建了河北省第一个半导体压阻力敏传感器生产基地。从1995年始作为光伏发电项目的技术领军,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坚持奋斗16年,将一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伏材料单晶硅生产基地——晶龙实业集团。

任丙彦研究发现了NTDCZSi(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退火中850℃产生的“辐照施主”现象,并在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辐照施主”的形成机理和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圆满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首次发现晶硅电池光照10小时后的光衰,发明了掺镓硅单晶生长工艺,解决了长期困扰国内外光伏界的光衰难题,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和美国发明专利,解决了P型晶硅太阳能电池10小时光照后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并研究确立了P型晶硅太阳能电池光衰机理;首次发明在晶体生长过程中利用氩气流场实现N型和P型硅单晶棒中心和表皮少子寿命均>1000μs的工艺专利并研究确立了N型和P型高少子寿命晶体生长的工艺机理。该发明的成功为中国尽快进入N型高效电池工艺领域打下强有力的工艺和理论基础。

截至目前,任丙彦在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译著一部,承担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四等发明奖一项,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获河北省优秀产学研奖一项,专利9项,培养研究生40余名。

2012年3月23日,石家庄河北会堂,66岁的任丙彦从省委书记张庆黎手里接过河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励证书。

颁奖辞中,任丙彦的身份为“河北工业大学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所长、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授奖理由则是他“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的成功之路”。“很多人都说我在晶龙赚了多少多少钱,多离谱的都有,还有人劝我雇保镖。这些我没法解释,解释了也未必有人信。但是我对得起家乡、对得起父老乡亲,我回来的目的一是按照河北工业大学领导的要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二就是为了回报父老乡亲。”任丙彦如此解释自己当年离开大城市、回到宁晋参与创业的原因。

胸怀家国天下,心系稻粱之谋,学者与商人的双重气质在任丙彦身上非但不矛盾,反而显得挺和谐。

1.倔脾气——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咱们也一样能做到”

熟悉任丙彦的人都知道,老爷子很倔。要不是这股子倔劲儿,任丙彦未必进得了“光伏”这道门——这话,是他自己说的。

上大学前,生在宁晋长在宁晋的任丙彦从未踏出过这个北方小县半步,没有坐过汽车,更没见过火车。“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2012年3月24日,在宁晋晶龙科技大楼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任丙彦同我们开起了玩笑。

“高中的时候,我照着一本被人翻烂的科技杂志装过矿石收音机。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收到第一个台的心情,这辈子都不可能再体验那种激动了。”从那时起,任丙彦就暗自发誓,今后一定要学习电信类专业。1965年高考,对现代科技无比好奇和迷恋的任丙彦,填志愿时报了三个学校——西安交大、北航、北交大;专业却只报了一个——无线通信。

这是一个少年的倔强,更是任丙彦对自己的承诺。此后,任丙彦耗费多半生的时间与半导体为伴,与光电子材料为伍,追“光”逐“电”,探索光伏发电的奇妙世界。

“高中时装矿石收音机,大学一年级装电子管收音机,后来还自己做过小电视,用的都是从旧货市场上淘来的旧零件。在整个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现象,中国太落后了,尤其是在电子设备材料这块。那些半导体器件——二极管、三极管等旧零件都是国外设备淘汰下来的,那时候我就想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行呢?所以后来当时的河北工学院在七十年代开始搞半导体研究项目的时候,我就主动要求参加。就这样开始搞单晶硅,一干就是一辈子!”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它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名字——“863计划”。现在,一份《863计划项目书》正静静躺在任丙彦的书桌上——晶龙集团,这个从县城里成长起来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正在任丙彦的带领下,承担起“十二五”期间“863计划”中的一项子课题《高效低衰减晶硅电池》的研究推广工作。

所谓高效低衰减晶硅电池,基于的是直拉法生长掺镓硅单晶技术。在光伏业界,长期困扰国内外科学家的一个难题是掺硼硅太阳能电池在光照10小时后产生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问题。用镓代替硼可以解决光衰问题,却由于技术限制根本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而任丙彦的直拉法生长掺镓硅单晶技术,首次实现了掺镓硅单晶棒的100%利用和工业化生产。

这项技术引起了全球光伏界的轰动——它的推广意味着太阳能电池将能够平均消除6%的光衰,相当于效率提高一个百分点,成本下降6%。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美国发明专利。

“仅此一项就在晶龙创造了几亿元人民币的效益。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且取得了好的收益,我很知足。这是河北工业大学和各级领导支持的结果。十几年来,他们鼓励我、支持我,并多次到晶龙进行调研、现场指导。”顿了顿,任丙彦的倔劲上来了:“但更让我欣慰地是,这个技术搞出来,算是为国家争了一口气。我就是要证明,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咱们也一样能做到。中国的光伏技术发展很快,我们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超过他们。”

2.胆子“小”——

“我只能凭技术和知识帮助他们擦亮眼睛,尽量避开大的风险”

1996年3月,在晶龙集团董事长、时任宁晋县电力局局长靳保芳的力邀之下,任丙彦受河北工业大学领导的重托,带着“中子嬗变掺杂直拉硅”专利和技术团队到了宁晋,晶龙的前身——宁晋县晶隆半导体厂在这个既无资源又无高科技人才的静谧小县城成立了。

任丙彦自己却羞于提起这段创业往事。接受采访时,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深吸了口烟,肃然道:“我的想法是,你们落笔写的是我这个教授,但值得歌颂的应该是企业家。”他反复强调“企业家才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甚至用“知识分子的软弱与胆小”形容自己——“刚来的时候厂子里本来准备上8台单晶炉,但硬被我减到3台,就是害怕投入大、风险高。”

而在此后的16年间,正是任丙彦的“胆小”帮助晶龙规避了众多风险。2007年前后,全球光伏业进入一个火爆发展期,而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多晶硅,其售价一度攀升至每公斤480多美元。国内有些企业基于对多晶硅巨大利润的觊觎蜂拥而上。如此巨大的利润同样刺激着晶龙人的神经。上马多晶硅项目可形成太阳能光伏的全产业链,有利于企业发展。一时间,主张上马多晶硅项目的声音多了起来。晶龙的部分高层也坐不住了,屡次动议涉足多晶硅领域。

而任丙彦却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从商的经验,对市场作出了理性判断:“多晶硅生产技术被国外封锁,国内技术还不成熟,项目占用资金太大,况且这么多企业一哄而上还可能造成产能过剩,这个项目不能上。另外,集成电路抛光片项目也是一样,要量力而行。”分析利弊,靳保芳十分赞同任丙彦的意见,晶龙没有上马多晶硅和集成电路抛光片项目。现在看来,这样的决定很明智。事实验证了任丙彦判断的正确性,2011年全球光伏行业进入市场“寒冬”,多晶硅价格更是一路下滑至每公斤20多美元,国内多数上马多晶硅的企业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大包袱,陷入亏损境地,许多企业因此元气大伤,而晶龙却能一身轻松,逆势前行。

放弃短期利润,断然抽身撤离,这其中的阵痛,非决策者不能体会。“但有些决定是必须的。”任丙彦在宁晋晶龙园区内自己的住所里对笔者说,此时他对面的壁挂电视里正播放着中央九套的纪录片《东非大裂谷》。“你看,就像这些动物一样,蜥蜴断尾、章鱼断腕,都是为了生存。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就有责任带领大家生存下去。老靳他们凭的是胆识和魄力,我只能凭技术和知识帮助他们擦亮眼睛,尽量避开大的风险。”

但事实上,任丙彦所作的贡献远非“生存下去”这么简单。目前,晶龙集团已位列中国电子百强第12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80位,单晶硅产量和硅晶太阳能电池产量在全球光伏界排名第一,为宁晋县做出了突出贡献,上缴税金占到宁晋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晶龙集团的对外宣传资料中这样描述任丙彦:“……(他)作为技术领军者参与了晶龙从0到267亿元产值的全部创业过程。”

3.好“面子”——

“形象只是外在的东西,我真正希望的是大家的思想能有个转变”

上世纪九十年代,晶隆半导体厂建厂之初,几位技术人员去北京买拉晶所需的氩气。不料三天之后,几个人空着手回来了:“北京人听不懂宁晋方言,还嫌俺几个土气,排了好几天队也没人理俺们啊!这城市人对农村人太不公平了!”任丙彦一听就急了,披上军大衣就往外走。时值隆冬,他窝在卡车的后车斗里,颠簸七八个小时到了北京,亲自与供应商交涉。就这样,一连去了五六次,才把事理顺了,但任丙彦心里却说不出的憋屈。

“老靳跟我说过,他要建的是一个‘跨国集团’。可咱在自己家里就先让人瞧不上,还跨哪门子国?”任丙彦意识到,除了产品质量,“人”的形象也至关重要。自那之后,他只要参加商业谈判和出国考察,就会有意识地多带上几个人:“让大家多出去走走看看,经历几次大场面,形象气质自然就不同了。”

2005年,晶龙集团阳光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燕郊成立,任丙彦趁此机会拉开了“形象改造工程”的序幕,他“动刀”的第一批对象就是从阳光硅谷的高层管理者开始的。阳光硅谷的部分管理者来自小县城,身上有股子大大咧咧的劲儿,从不把个人形象当回事儿。阳光硅谷一成立,任丙彦就立下了“接待来宾必须着正装”的制度,可第一次,有几个人穿着大汗衫就来了。任丙彦当即让他们回去换西装打领带,“否则这次你们就不要出现!”

在任丙彦的倡导和影响下,阳光硅谷公司从员工到园区都是“国际范儿”,成立六年多来,曾先后接待美国密歇根州州长施耐德、美国海姆洛克公司(世界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首席执行官理查德、Sunpow公司总裁汤姆和省市部委的各级领导等前来参观交流。

“刚开始还有人不理解我,说我‘臭美’,搞这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其实,形象只是外在的东西,我真正希望的是大家的思想能有个转变。我们已经是进入国内‘五百强’的企业,不再是胼手胝足的农民,得拿世界‘五百强’的高标准要求自己。思想先进了,企业才可能发展。”基于此,小到员工形象,大至产品标准,任丙彦都订下了一系列“国际化制度”。

任丙彦的言行对从县城成长起来的晶龙集团来说,是一种引领和推动。但在去年刚来到任教授身边工作的27岁的彭浩眼中,“洋气”的任教授私底下却“清苦得让人心疼”。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为鼓励员工大胆进行科技创新,任丙彦倡导组建了晶龙集团科技创新委员会,在集团内部提出“全员创新”的口号。每一个岁末年初,他都要从燕郊赶往宁晋主持创新评审。

2011年年底的一天,任丙彦早上五时从燕郊出发,到了宁晋就立即投入创新评审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十时。第二天早晨六时多,协助评审的彭浩到任丙彦的住所送材料,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灯光下,任丙彦披着件看不出颜色的旧夹克,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评阅参选材料;身后的厨房里,玉米粥在一口小铝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差点儿就溢了出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