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特邀专家、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所长沈辉教授介绍,晶体硅最早产业化是上世纪50年代为了发展航空而进行的,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太阳能发电才得到关注。广东发展光伏产业较早,在深圳有一家国营非晶硅厂,但真正做起来还是施正荣等一批归国人员在广东看到光伏产业发展之后。2005年底,尚德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其创始人施正荣随后成为中国新晋首富。
2000年,德国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电力实施固定的上网电价政策,鼓励太阳能发电。2004年该法修订后,对电价机制和电价水平调整为:光伏发电价格45.7欧分/千瓦·时,如果是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装置,依据容量大小不同,上网电价为54-57.4欧分/千瓦·时。
得益于德国推行光伏产业化的契机,在德国提供设备、工艺和原材料的前提下,中国一批留学归国人员通过不断创新大量出口光伏产品,通过2005-2007年间的发展,中国先后赶超美国、日本和德国,在200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制造国并保持至今。
专家认为,“双反”引发国内光伏企业若干反思:一、产业发展没有规划,国家在总体宏观控制上有问题。每个省、每个市都在争相上马。二、只制造不使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中国是第一大光伏制造国,加上台湾省,目前世界上60%以上的光伏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规模在1000兆瓦以上的有五六家,在500兆瓦以上的有几十家,但与生产相比,使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德国太阳能发电已经占到2%,欧洲在2020年要占到10%。日本和美国都有未来五年或十年太阳能发电达到10%的计划。
“广东2003-2004年太阳能发电全国第一,现在是倒数第一。”沈辉认为,广东光伏产业发展比起江苏整整慢了一个节拍。广东应该率先发展光伏发电。广东对光伏产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是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LED、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从产业排名就可以看出,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照明三大产业是率先发展,太阳能光伏等其他产业协调推进。沈辉教授质疑,三大产业都是需要用电的,广东缺电、目前电价很贵、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加上经常下雨,可以经常冲刷电池板。这些都是可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的绝佳条件。
沈辉透露,在政府重视程度不足的环境下,广东很多光伏企业外迁了,东莞南玻光伏将主业迁至湖北宜昌;广东省第一家太阳能上市企业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主业放到四川乐山;珠海兴业因为拿不到地就建到湖南湘潭去了;比亚迪、富士康的新厂区也建到陕西、江苏去了。还有不少相关联的配套企业,比如做铝合金边框和支架的都迁到江苏去了。广东做得最好的广州儒兴科技也建到无锡去了。
对此,他建议,政府应该通过应用来拉动高端产业。“上海世博园有2.8兆瓦的太阳能屋顶,京沪高铁是6.68兆瓦,广州的太阳能条件比上海好多了,亚运会却没有大面积使用太阳能发电,包括琶洲展馆、科学中心、新体育馆、广州南站,如果屋顶改成太阳能电池板不会增加多少费用,现在建大型屋顶越来越少了,广州失去了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