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阳能“双反”案的抛出,让中国光伏企业措手不及,此案如若得手,对中国光伏小企业而言,将是致命性的打击。如同当初的301调查案一样,太阳能行业又在上演一场中美“双反”闹剧,只是这一次显得声势更大一些。“我们感觉不太乐观,十有八九美国会利用这个事件打击中国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首席技术官刘勇对《能源》杂志记者如此表述。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案正式立案,中国75家光伏企业被点名,晶澳就是其中之一。随即,包括晶澳在

首页 > 光伏组件 > 其他 > 综合 > 正文

美光伏“双反”使小企业遭受致命打击,或将导致小企业末日

2011-12-05 16:49 来源:《能源》杂志 

美国太阳能“双反”案的抛出,让中国光伏企业措手不及,此案如若得手,对中国光伏小企业而言,将是致命性的打击。

如同当初的301调查案一样,太阳能行业又在上演一场中美“双反”闹剧,只是这一次显得声势更大一些。

“我们感觉不太乐观,十有八九美国会利用这个事件打击中国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首席技术官刘勇对《能源》杂志记者如此表述。11月8日,美国商务部就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反补贴”案正式立案,中国75家光伏企业被点名,晶澳就是其中之一。

随即,包括晶澳在内14家国内顶尖企业成立了联盟,“我们14家企业完全是自发的,其他的60家都是中小型企业,考虑到抗诉等成本压力由我们牵头聘请了律师,12月5日美国还会有个听证会,到时宣布是否要正式进行调查,联盟会派人参加。”刘勇一直在重申12月5日是个关键节点,虽然包括晶澳法务人员在内的律师团做好了准备,但还是忧心忡忡。因为一旦美国的双反成功,中国光伏企业将要提高近30%的成本,这种支出很有可能是致命性的。

除了企业,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也行动起来,发表声明、组织洽谈,忙得不可开交。

双反进行时

早在两个月前,美国King&Spalding律师事务所就起草了一份“要求发起针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申请书,只是没有太多的人相信会成行。直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到了来自美国商务部(DOC)的调查问卷,事情才变得明朗起来。

今年上半年美国已经连续发起了两项太阳能扶持计划,即“SUNPATH”和“SunShot”计划,试图扶持本国企业,并把研发和生产制造留在国内。但进展并不顺利,还是有诸多太阳能企业宣布倒闭,就连刚刚获得美国信用担保5.8亿美元的三家公司也未能如愿。

“双反=双输”的恒等式一直在光伏业中盛传。“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多是在美国上市,而且中国光伏上游设备也是从美国进口的,最后把产品廉价卖给美国,中国只是做制造商,把污染留在了国内,美国何乐而不为?”张雷说实在不明白美国政府为何要拿几百、上千个工作岗位去换取数以万计的失业,因为中国企业一旦撤出美国,抑或不再从美国进口,对美国的损失将会更大。

的确如此。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在中美光伏贸易中,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以光伏组件为主)规模在2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出口中国的光伏产品(以多晶硅原料和光伏设备等为主)的规模在40亿美元左右。中国政府若采取反制措施,将会形成“双输”局面。

美国平价太阳能联盟也公开表示,双反为首的保护主义将损害美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并对消费者、纳税人以及10万多个美国太阳能光伏行业从业人员造成负面影响。

“其实,企业并不担心美国,怕只怕一旦美国立案,欧洲也跟风,这样对原本就很低迷的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打击才是致命的。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欧洲的光伏企业提出来,只是还没有到政府提出申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还是很担忧。

政治筹码?

为何会引发这场双反闹剧?仅仅是几家亏损或倒闭企业心有不甘吗?

“明年美国大选,奥巴马政府在造声势,只是披上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外衣。”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业委员会研究员李雷说。

的确,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对可再生能源寄予厚望,提出在未来10年内,每年投资150亿美元,创造500万个新能源、节能和清洁生产就业岗位,确保利用新能源发电量到2012年达到总量的10%,2025年达到25%。如今,大选在即,奥巴马为了实现诺言不得不出此下策。

小企业末日

奥巴马政府的政治伎俩也好,中美间的博弈也罢,但问题已经在凸显。“这场双反之后,对中国小企业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张雷说。王一凡也声称,与其说是美国在给所有的中国企业设坎,不如说是美国在给中国小企业设置障碍,“大企业可以曲线救国,小企业则不然”。王一凡解释说,美国限制的只是进口,而非在美国本地建厂的中国光伏企业,比如尚德,完全可以把电池板生产车间拆卸下来转移到美国的厂房里,几百万美元就全部解决了,还可以获得美国政府的资助。“对于大企业而言,现在是电池片在国内压好再运到美国,跟材料运送到美国再在美国压出来没什么区别,整个双反事件可以理解为美国让中国把一部分生产放到美国去。”王一凡笑言。

刘勇也表示,在美国设厂是条出路,但不是全部,对于像晶澳这样的大光伏企业而言,还有另一种出路,就是转战市场,可以选择东南亚,也可以选择欧洲,甚至可以选择回归国内光伏市场。事实上,中国国内光伏市场可以大有作为,我国不仅拥有良好的光照资源,而且面临沉重的二氧化碳排放压力,“甘肃等西部地大物博,特高压技术又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提高太阳能的比例。”刘勇说。

一些大企业已然在行动了。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表示,去年公司国内的销量只占总产量的5%,今年的目标是超过15%,这也反映了企业侧重于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调整。赛维董事长彭小峰近期也表示,国内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使统一上网电价问题的解决取得巨大进展。各大光伏企业都想抢得新兴市场的太阳能光伏消费市场先机,赛维也不例外,未来两年赛维对中国市场销售总营收占比将由目前的30%上升到约50%。

李雷提出了一种思路,“大企业可以有两条路选择,一是向英利学习做全产业链。二是做国内产业联盟,即几家上下游企业长期绑定协作。相比而言,第二条路更便捷。”在当前情况下,如果说大企业遇到瓶颈还可以勉强度日,那么小企业只能在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