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跻身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行列之后,东莞光伏产业又俘获了国家教育部的芳心。昨日,“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正式落户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事特”)。以后,易事特可优先获得该中心的成熟科研技术转化及顶级技术专家支持。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出席揭牌仪式。冷晓明表示,除了企业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之外,东莞还将在政府层面力推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搭建更多产学研公共合作平台。
成教育部四大光伏基地之一
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下称“教育部光伏中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专门从事光伏系统技术研究的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被列入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111计划”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挂靠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中心下辖4个研究所,4个产业化基地。
易事特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海波告诉记者,在教育部光伏中心的四大产业基地中,东莞产业基地主要方向为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及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徐海波说,教育光伏中心产业基地落户易事特后,主要以三种模式展开合作:一是易事特向教育部光伏中心派遣访问学者,同时派出技术人员到教育部光伏中心培训,目前,易事特已派出了两批技术人员;二是教育部光伏中心的成熟技术将优先在易事特产业化;三是双方联合攻关。
徐海波说,虽然这个基地刚刚挂牌,但是双方的合作已经取得成果。据介绍,在合肥工业大学的指导下,易事特已成功研发出了兆瓦级太阳能光伏逆变器。“这是当前国内功率最高的光伏逆变器”。
光伏产业资源争夺日趋激烈
在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刺激下,全国各地都在争相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仅在广东省内,就有佛山等多个城市上马了太阳能光伏产业。
“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问题上,各方实际上已陷入到资源争夺的拉锯战中。”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特别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重点新兴产业后,各地都在抢政策、抢资源。
目前国内各地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上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谁攥得政策、技术资源多,谁就能占领光伏产业的制高点。
徐海波认为,从表面上看,各地都是在争一块牌匾,其实都是在抢背后的技术资源、专家资源。
徐海波表示,以易事特此次成功摘取教育部光伏中心产业基地为例,围绕该基地,易事特和教育部已组建了一个30人的团队,其中,来自教育部方面的专家有10多个。“他们不会常驻在公司,但会参与公司的重大科研项目”。
记者观察
争抢光伏产业资源 仍需政府搭台
尽管东莞的光伏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与珠三角兄弟城市特别是佛山相比,东莞的光伏产业还有不小的差距。
除拥有广东薄膜太阳能产业基地(落户在佛山三水区)之外,佛山顺德区政府早在2009年1月便与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签约。与此次东莞以企业大学合作的层面不同,佛山顺德采用的是政府与大学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聚集了美的集团等多家企业。
正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所说,在利用产学研推动太阳能光伏上,东莞不仅要推动企业与大学之间的产学研,还要重视政府与大学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分析人士指出,在争夺太阳能光伏产业资源中,除了单个企业的努力之外,东莞还应该寻求一种产业合力,这种合力可以是整个行业的,也可以通过政府搭建产学院公共平台,来聚集更多的技术专家资源,达到带动全行业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