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原峨眉半导体材料厂(以下简称“峨半厂”)沿袭了46年的老国企体制结束了,变成东方电气集团峨眉山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峨半公司”)。此次峨半厂整体改制,注册资本从5亿元增加至11亿元,股东分别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气集团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原峨半厂全部资产将由改制新公司承担。
改制第一天,早上8点刚过,工人陆陆续续走进车间,低沉的机器轰鸣随之“奏响”,开始满负荷运转。“工作多得做不完,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工人李连勤坦言,较之以往的闲散,如今工作更有激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产品就一直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的三季度。”公司党委书记丁国伟说,“公司改制之后,忙碌会成为峨半人的常态。”
从行业领先到发展滞后,“捧着金碗要饭吃”
一问:为什么要改制
峨半公司前身峨眉半导体材料厂是我国第一家集半导体材料科研、试制、生产为一体的大型国企,早在1999年就建成了我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100吨多晶硅生产线,但是受老体制限制,发展一直滞后。
已退休近十年的原峨半厂老厂长尹建华感慨不已。改制了,峨半公司再也不是过去那个“捧着金碗要饭吃”的“困难户”了。
尹建华回忆,2001年,一个国家级的“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项目给了峨半厂,然而,启动需要近10个亿的资金,当时峨半厂的总资产才1个亿,靠银行贷款显然不行。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项目流产。“峨半厂错失了很多这样的机会。”尹建华认为,是体制限制了峨半厂的优势发挥。
“实行公司制,融资渠道将变宽,峨半公司的科技优势可以转化为产业优势。”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斯泽夫说,以前“厂务会决定一切”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公司将在董事会、股东会以及监察会的“约束”下运作,企业对市场将更为敏感。
携手东汽,恰逢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问:改制为何在此时
2006年,有打造光伏产业链志向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简称“东汽”),与亟待变革的峨半厂一拍即合,峨半厂以资产整体划转的方式加入东汽。随后四年时间,峨半厂迅速崛起,建成年产22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2010年实现实际产能破千吨,总资产从3.5亿元变为35亿元。
初次改革尝到甜头的峨半厂,酝酿着一次更彻底的改制。2009年下半年,全球多晶硅市场在历经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开始回暖,从不足50美元每公斤迅速回升至100美元每公斤。业内一致认为,多晶硅价格已达到理性价格。
“除了整个行业的行情回暖,对未来的持续看好使我们迈出了关键一步。”峨半公司总经理王小强透露,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回暖让国际市场开始重新活跃,而国内各省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纷纷将太阳能产业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如此一来,多晶硅行业的长期发展更值得期待。
北京捷盟咨询公司总经理罗先初也认为,峨半厂此时改制恰逢时机,一是峨半500吨电路级多晶硅、15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120MW光伏项目、高纯“501”工程等四大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是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此时改制可谓借到了‘东风’。”
曾是领先行业的“黄埔军校”,欲重夺行业领先权
三问:改制目的何在
被行业内人士称为“黄埔军校”的峨半公司,走出去的人才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的太阳能光伏制造企业,“过去生产规模不足峨半一个车间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峨半公司董事会成员,原峨半厂厂长吴贤富说到,改制之后,峨半公司要重夺行业领先地位。
王小强透露,未来五年,峨半公司将实现年产多晶硅2300吨、单晶硅1500吨、单晶硅方片120MW、高纯材料100吨,而去年公司完成的1260吨的多晶硅实际产量,在川内首屈一指。而按照公司规划看,当科研实力进一步释放后,其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未来五年,峨半公司将跃升至全国中等规模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将进一步巩固川企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话语权。
按照乐山市打造多晶硅千亿元产业的规划,到2013年,硅材料及综合利用相关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乐山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王万锟认为,“十二五”期间四川将继续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而峨半公司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结合将促进这个多晶硅行业内的“黄埔军校”迸发出更大能量,对整个省内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