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进入光伏产业的资本,我建议一定要有新技术,重复建设没有意义。比如聚光太阳能、太阳炉炼硅等这样的第三代光伏技术,我本人很看好。”近日,作为能源领域的专家,周凤起在接受《浙商》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十二五”非化石能源各显神通
《浙商》: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发展规划?
周凤起: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要占能源结构15%的目标,中国非化石能源必须达到7亿吨标准煤。
《浙商》:这是2020年的目标?那“十二五”期间呢?
周凤起:现在的数据和2020目标都有了,2015年基本就清晰了,后面5年技术成熟了,发展会快一些,前5年后5年发展速度大概是四六开的样子。
《浙商》:你对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前景怎么看?哪种可再生能源会成为龙头?哪个投资机会更多?
周凤起:各有各的困难。水电是非化石能源的主力军,现在水电装机已经接近2亿千瓦,年发电3200小时,但水电做不到3.8亿千瓦,因为“十一五”期间正式开工没那么多。现在即使调整为3亿千瓦,也很困难。水资源问题、国际性河流问题、生态问题等,都很难解决。
主力不行,非水可再生能源就要增加。风电去年联网1600-1700万千瓦,年发电小时数269亿千瓦时。风电2020年定了1.5亿千瓦。
风电大量装机容量并没有并网。有的地方没有网,网还没建起来;建起来的地方,电气工程没有;有的还受发电小时数的限制。内蒙古风电联网全国第一,超过500万千瓦了。平时上风电压煤电,但现在天一冷需要供暖,就改成上煤电压风电了,因为煤炭是热电联供的,而保民生比保清洁能源更重要。东北、内蒙古、西北这些地区,这个问题都很突出。
此外,电网输送能力也受限制。输电和电力消纳的问题是风电发展的大问题。
只有光伏是不受资源、地域、电网输送能力和建设规模限制的非化石能源。估计2020年光伏装机会大大突破2000万千瓦的目标。但国家是否优先强调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目前争论还非常大,一些人说要给政策、要制定上网电价;但也有很多人说光伏作用不大,而且太贵。制定规划的时候意见不一致。
《浙商》:那核电呢?会有怎样的发展?
周凤起:核电的限制因素也很多。铀资源是一个限制,有三个解决途径:自己找矿,国外买铀,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开采铀矿。现在中国和澳大利亚达成金属铀采购协议,美国要全程监控。我认为将来金属铀供应安全问题肯定要超过石油安全问题。
核废料处理也有限制。核废料有放射性,怎么处理才能确保安全不泄漏?此外,核电相关人才也缺乏。
光伏产业要警惕风险
《浙商》:你刚提到国家对光伏产业如何发展还有争议,可是企业层面我们看到的是高歌猛进。最近美国提出301调查,光伏产品是否也难以一直依赖对外出口?光伏产业未来几年是否真的要产能过剩?
周凤起:我认为有危险,而且风险很大,明年就会有苗头,后年就会很明显了。2011年世界产能将达到18万吨,而需求只有12万吨。2012年过剩更严重,产能24万吨,需求15万吨。过剩越多,出口越困难。
中国多晶硅还在扩能,速度还很快。即使国务院发了抑制产能过剩的重要文件,但很多人都没引起重视。
《浙商》:那你对已经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有什么忠告?“十二五”期间采取怎样的发展战略?
周凤起: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们企业生产多晶硅基本都是“西门子法”,但要提高效率,应采用“冶金法”。不过现在做的企业没几家,经验比较少。到2012年我希望采用冶金法比例的光伏企业能达到25%。
光伏元件效率也要提高,这是潜力很大的地方,企业都可以探索。
《浙商》:对于新进入的资本,光伏产业还有没有投资机会呢?
周凤起:一定要有新技术,重复建设没有意义。比如聚光太阳能、太阳炉炼硅等这样的第三代光伏技术,我本人很看好,这两个技术都是我作为专家组组长去做的鉴定。聚光太阳能项目我们还给了它资助,太阳炉炼硅还进入了今年初两院院士投票的“中国科技十大发明”。但现在这些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过程都很慢。所以,有的技术出来好几年了,也很有前途,但就是产业化速度太慢,难以形成气候。
《浙商》:“十二五”规划里面对支持技术创新将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周凤起:现在只有规划,之后还要有更细化的配套措施。我们现在的体系还是官员审批,并不是专家审批。让官员明白这技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支持,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