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浙江温岭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局印发《瓯海区2025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文件指出,逐步推进乡村分布式光伏建设。利用乡村现有建(构)筑物:乡村居民住宅、新农村集中搬迁住房和村集体建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鼓励设施农业、设施畜(禽)养殖业等结合农牧业生产,在大棚、畜(禽)舍等安装分布式光伏。推进乡村公共场所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风光储等新能源技术,打造推广“新能源+充电桩”应用。
详情如下:
关于印发《瓯海区2025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街道农业农村发展(经济发展、城市<镇>建设)办公室、泽雅镇农业农村和旅游发展办公室,区属各有关单位,市派驻瓯海各有关工作单位:
现将《瓯海区2025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瓯海区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瓯海区2025年度和美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千万工程”,全力实施“兴村行动”,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区域样板,全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示范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根据《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打造共同富裕瓯海样板的攻坚方案》的文件精神,2025年,建设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1条、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1个、未来乡村试点2个、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2个;培育发展重点村片区组团2个;集中整治风貌落后村16个,大力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农房改造900栋、管线序化3个村、村道提升18个村;实现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落地和村庄设计引领。根据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5种村庄发展类型,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培育6个中心村。持续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以镇街为中心、示范乡村为节点、农村为腹地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体系。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要求,按需推进村庄规划编制,逐步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控全覆盖。立足乡村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人文特点,注重村庄洁化、序化、绿化、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的融合运用,开展微改造精提升,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设计方案,打造有乡土味、瓯派韵、国际范的“浙南民居”。规划布点要结合未来乡村、特色精品村、历史文化村落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等示范建设,实现“点线串连”乡村连片建设发展。
(二)逐步提升和美乡村建设覆盖率。根据《浙江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浙江省和美乡村建设导引和认定办法(试行)》等要求,以2027年90%的行政村达到和美乡村标准、10%以上行政村建成精品村为总体目标,科学编制规划设计,注重节点塑造,坚持因村施策、特质发展,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打通乡村发展痛点,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宜创”的和美乡村,充分体现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彰显江南韵味、瓯海特色。2025年力争创建和美乡村达标村45个,推动和美乡村覆盖率达60%以上。
(三)聚力培育发展重点村片区组团。围绕建强“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为目标,以省级未来乡村、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美丽宜居村庄、3A级景区村等为基础,按照片区组团的形式,通过强化党建联建和重点村培育,统筹各类资源要素,推进规划共绘、产业共富、运营共赢、设施共建、环境共美、服务共享,实现政策集成、资金集中、人才集聚。将纸源村、任桥村、胡坦村、源口村、瞿源村、岩二村作为重要节点,联结周边村联动发展,构建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治理能力、公共服务、发展潜力、辐射带动等方面示范引领一体化发展的片区组团。
(四)扎实推进乡村连片提升建设。围绕“串珠成链、共同富裕、引领示范”的主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展“千年纸山·诗画泽雅”共同富裕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依托区域现有美丽乡村建设基础,推广美丽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建设的经验模式,进一步把点状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为连片风景,引领面上美丽乡村风景线迭代升级,推动城乡共同富裕。以和美乡村示范、乡村振兴示范带、历史文化村落和乡村产业平台为基础,强化资源整合,联动城乡道路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实施“规划共绘、产业共富、环境共美、设施共享、文化共通、四治共融”六大行动,打造瞿溪“塘河秘境·桃源乐谷”乡村连片提升示范区,做到串联一路风景、激活一地产业、共富一方百姓,有力推动农业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先行、农民农村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先行。
(五)重点实施未来乡村试点建设。高质量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为目标,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方向,通过“九大”应用场景载体,推进未来乡村试点“美丽经济、生态宜居、文化风貌、四治融合、幸福生活”的五位一体联创,重点聚焦基层组织、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导产业、主体风貌、主题文化建设。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创建,逐步推广未来乡村数字化应用,打造乡村数智生活馆,实现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常态化、精准化。2025年,持续建设仙岩“耕读溪山”和泽雅“灯映梅溪”2个未来乡村,争创1个省级未来乡村。
(六)高水平共建和美城乡示范。以第十五届中国园博会场馆建设为契机,对项目周边乡村实施环境规划、建设、提升,打造周边精品乡村游览线路,统筹推进“和美乡村”“未来社区”、风貌样板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同步推进金3A景区村、“一村万树”示范村、特色民宿集聚区建设。结合“礼迎园博·强城有我”美丽瓯海全域行动,坚持“以点带面”,集聚优势资源和力量,突出重要区块、凸显重大节点、突破重点顽疾,打造全域美丽新高地。以南起河西北路、北至景德路、东临宁波路、西至温州绕城高速为重点范围为整治重点,开展村庄、农田、水域、道路、工业区和住宅小区的综合改造提升。重点实施环园博园周边美丽田园建设,对郭溪和潘桥街道46块农田开展统一流转和种植,并持续推进郭溪“里屿垟片”和瞿溪“蛟垟田园”美丽田园样板建设。
(七)大力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围绕“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以展现“整体大美、温州气质”的城乡风貌为目标,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实施农房改造900栋、管线序化3个村、村道提升18个村,实施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项目,打造北林垟区块村貌整治建设样板区。完善“村貌整治”数字化管理平台,上线“浙政钉”应用,构建区—镇街—村三级联动的环境整治网络,实施问题清单销号闭环管理,全面提升环境整治工作效率,集中整治提升16个风貌落后村和1个问题村居。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发展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模式,以建设省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为目标,持续建设提升省级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全力打造区强村公司秸秆产业化利用项目创省级示范点,争取上级奖励补助资金,通过政策激励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秸秆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离田利用率达35%以上,进一步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增效增收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八)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村落建设。根据《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有数量名录库的通知》相关要求,开展潘桥街道金堡村、茶山街道罗丰村省级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建设。实施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与改造、与历史风貌冲突的建(构)筑物整修改造、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建设施建设等工作,在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提高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力度的同时,突出重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用于重点村、重点项目保护工作,通过新媒体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和认知程度,加大宣传力度。
(九)逐步推进乡村分布式光伏建设。利用乡村现有建(构)筑物:乡村居民住宅、新农村集中搬迁住房和村集体建筑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鼓励设施农业、设施畜(禽)养殖业等结合农牧业生产,在大棚、畜(禽)舍等安装分布式光伏。推进乡村公共场所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风光储等新能源技术,打造推广“新能源+充电桩”应用。
(十)积极培育农村文明和谐风尚。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经典道德名言警句宣传,设立善行义举榜,建好乡镇、村组道德文化墙、文化巷道。建立健全农村志愿服务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完善乡规民约,成立村民代表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遏制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推广“有礼乡宴”“一约四会”“治赌十二条”等典型经验,推动移风易俗“浙十条”落地见效。
三、工作要求
各职能部门和镇街要明确责任分工,区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组织项目设计方案的申报审核及指导工作;区发改局负责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设计方案联审,对涉及规划选址等条件不完备的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和建筑面积的项目例外),开辟绿色通道批复项目建议书,不再办理规划、土地、环保、水保、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审查等手续;区住建局凭立项文件(项目建议书批复)办理招标手续,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确定施工单位;镇街作为业主单位实施和美乡村项目建设。
本年度安排各级和美乡村建设资金1000万元,实行竞争性分配,各镇街要根据《浙江省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和美乡村三大行动指导意见(2024-2027年)》(浙委农办发〔2024〕6号)和《浙江省和美乡村建设导引和认定办法(试行)》(浙村整建办〔2023〕10号)的建设范围和标准,重点围绕附件中2025年瓯海区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指标任务,统筹“一事一议”等建设项目,在7月底前完成本年度项目申报,择优开展乡村建设项目,并在规定要求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
(一)建立项目储备库机制
由区农业农村局建立和美乡村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项目储备时建设内容原则上应处于未建状态,对镇街行文上报项目,要及时审核项目申报资料,财政资金不能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将审核后项目申报材料形成统一意见,确定拟立项名单,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建设要求及财政资金投入。在下达建设计划时,原则上要在项目储备库中择优选取,上级临时要求申报的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合并简化程序。
(二)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管理
区农业农村局要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度,督促镇街按规定对项目进行管理,对发现问题的要及时督促镇街做好整改。为鼓励项目早启动、早完成、早见效,对镇街采取预拨资金、按进度拨款和完工验收后结算等方式相结合的拨款办法,对完成招投标的建设项目,最多下达60%的工程建设资金用于项目的启动建设。
各镇街要在本实施方案文件下达90天内各镇街完成项目立项、招投标、签订施工合同及组织进场施工等事项。建设项目一般采取招投标方式,各镇街务必要抓紧开展招投标工作并及时上报招投标结果。属地镇街纪工委负责把关,无特殊情况,同一镇街涉及多个项目的,以合并立项进行招标,贯彻落实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18〕21号)关于设计费相关规定或实行公开招投标设计单位。村集体或自筹资金不列入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按程序可自行委托建设。如超过时间未能进场施工的,视自动取消项目,将不再下达建设资金;开工后超计划建设时间1年以上未完工的,将不再下达建设资金
建设资金下达后,各镇街要按预定建设期限及时完成,如超预定建设期半年未能完成,须书面报告区农业农村局,经批准后,方可继续实施,否则将按项目终止处理;项目内容变更,应事先由镇街书面报告区农业农村局,批准后方可继续实施,并作为验收存档的内容之一;项目实施终止,对于已下达的财政资金应予以收回,由区农业农村局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调整年度投资计划。
(三)严格项目竣工验收制度
项目竣工后,除有特殊规定需要有省级部门、市县验收外,项目验收原则上有镇街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竣工验收、绩效评价等工作,并及时将专项资金使用、项目建设、检查验收及绩效评价等有关情况上报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建设形成的村集体资产,要及时督促村级财务入账核算。
(四)及时开展项目绩效评价
区农业农村局每年要选择部分镇街或项目,对和美乡村建设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价。通过绩效评价具体了解我区和美乡村建设项目实施情况,掌握财政补助资金绩效目标实现情况,总结试点成效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
(五)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镇街对项目申请报告、立项文件、资金下达文件、竣工验收报告、结算审价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要按项目建档立册,实行档案化管理。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和美乡村建设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各相关镇街要成立和美乡村建设工作机构,由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把目标、任务、进度、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全力确保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成效。有未来乡村试点建设任务的镇街要成立工作专班,采取主要领导负责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村级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和美乡村建设资金保障,村级自筹部分由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财政局、属地镇街,结合各项目村实际,逐个研究确定具体筹措办法。用好用活“一事一议”项目,争取多方资金用于和美乡村建设,对项目进行统筹安排、分类实施,分类补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和美乡村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村内宣传栏,及时报道和美乡村建设中的鲜活经验和感人事迹,以身边的典型、身边的变化,激发农民群众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的热情,努力营造深化和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四)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考评机制,认真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营造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区农业农村局每月对相关镇街和美乡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督查,掌握工作动态,检查指导工作,通报建设进展,并将结果反馈给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镇街每月及时将投资进度录入统计平台,政府投资按统计入库完成率进行年度绩效评价。
附件:2025年瓯海区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指标分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