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双碳” 目标确立以来,央国企凭借资金与资源优势,迅速成为新能源装机领域的中坚力量。然而,2024 年起,国家电投、南方电网、三峡集团等央国企相继出售转让新能源资产,其中涉及多个光伏项目公司 。
北极星统计了2024年以来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广核、东方电气、中电建、中核、中煤、中国中车集团、南方电网等央企出售新能源资产的情况,共涉及52家新能源企业。
其中,国家电投转让数量最多,涉及26家公司;国家电网有11 家;南方电网、三峡集团、东方电气则各有2家。此外,中国电建、中核集团、中国中车集团、中煤集团、中石油也有新能源资产转让。

央国企密集剥离新能源业务,背后存在多重驱动因素。一方面,一直以来新能源电量与电价相对稳定,电网 “保价保量” 的收购机制为新能源项目提供稳定收益预期,使得投资回报率计算相对清晰。但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新能源发电量消纳、电价波动风险显著加剧,叠加土地成本攀升、税收政策调整及产业配套要求升级等非技术成本激增,新能源项目的盈利空间被持续压缩,倒逼企业重新审视投资策略。
另一方面,剥离“两非”、处置“两资”以及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趋势不同企业作出不同的投资选择。
央国企转让信息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