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底,国际能源巨头壳牌(Shell)宣布终止在巴西的太阳能与陆上风电大型电站投资项目,理由是“调整投资组合”,保留其子公司Prime Energy分布式光伏业务,进一步引发新能源投资企业思考。
(来源:微信公众号“走出去情报” 作者:国复咨询)
这一决策的背后,一方面是巴西可再生能源市场近年来投资环境的复杂变化——能源过剩、需求放缓、监管波动与电网瓶颈交织,使得大型电站项目盈利前景模糊;另一方面则是可再生能源投资企业应如何审视战略布局并及时调整策略的重要体现。
对中国新能源出海企业而言,这一变局既是警示,也是探索新机会的窗口。
一、Shell为何停止投资?
此次Shell在集中式电站的撤资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战略收缩与市场变局的双重作用结果。
战略调整方面:收缩+转向
Shell作为能源巨头企业,其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战略呈收缩趋势,战略风格已从“绿色先锋”转向“务实派” :
2024年12月:壳牌宣布缩减新的海上风电投资,明确“不再主导新项目开发”,转而聚焦油气与生物燃料等高回报领域。
2025年3月:电力部门Shell Energy被拆分为发电(Shell Power)与电力交易(Shell Energy)两大板块,旨在精简运营、提升效率。
资本分配调整:壳牌计划2025-2028年将年度资本支出降至200-220亿美元,并将40%-50%的现金流用于股东分红与股票回购。
官方表态:CEO瓦埃尔·萨旺(Wael Sawan)在2025年资本市场日强调:“公司需在能源转型与股东回报间平衡,优先确保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
市场变局方面:结构性矛盾+政策波动风险
据ABEEólica/ANEEL/IADB数据统计,2024年巴西风电新增装机量同比下降31.25%,光伏限电损失超过15%,国家电力系统(ONS)因电网瓶颈被迫削减东北部或达30%的可再生能源输送。

二、Shell为何不全面停止投资?
尽管集中式电站投资吸引力下降,但巴西仍是南美洲地区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潜力市场,政府也正在通过三大方向持续吸引与留住外资:
1.分布式光伏
政策支持:2025年新规允许分布式发电项目免缴输配电费,装机容量预计突破40GW。
中企优势:组件成本全球最低,可联合本地企业开发屋顶光伏与工商业项目。
风险提示:政策波动、本地监管与合规要求、本地企业诚信度。
2.绿氢
政策支持:国家氢能计划(PNH2)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氢能生产国,重点开发东北部风电制氢基地。
风险提示:政策持续性、成本波动影响、审批周期。
3.海上风电
政策支持:2025年立法明确海上风电项目审批流程,规划装机潜力超700GW。
风险提示:前期投资高、环境评估严格,投资收益不确定。
三、对中国企业的四点建议
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商而言,巴西始终是南美洲不可忽略的旗舰市场,但多数企业对南美洲以及巴西的电力市场了解不足,因此建议中企投资商:
1. 避开红海,专注细分赛道
优先布局分布式光伏、氢能等政策支持领域,谨慎评估大型风电/光伏项目。
2. 本土化合作,降低系统性风险
与巴西本土企业(如电力公司CPFL Energia、工程巨头Odebrecht)成立合资公司,降低政策与运营风险。
3. 技术适配,算好投资细账
向设计与运营要效益,针对巴西高温高湿环境,优化光伏组件耐候性;开发适应低风速区域的风机型号
4. 政策预判,前期研判成本不要省
密切关注2026年巴西大选动向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动态,预判能源政策连续性;关注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与监管要求;立项前做好可投性研判。
综上所述,国际能源巨头相继调整巴西战略,为巴西可再生能源市场经营发展敲响警钟,但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契机。面对复杂环境,“精准布局、本土深耕、技术适配、政策研判”将成为防控系统性风险与市场破局关键。中国企业能否在拉美能源转型中获益,取决于正视风险、研判风险、在风险中捕捉机遇、在挑战中构建韧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