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内蒙古发改委联合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工信厅、能源局、林草局召开“生态文明重要成果”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内蒙古建设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工作进展。
2021年以来,内蒙古累计获得国家及自治区批复新能源规模超170GW。其中国家在“沙戈荒”地区批复了超过1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居全国第一;在建待建新能源规模约1.6亿千瓦,约占全国在建待建新能源总规模的三分之一。
在本地消纳新能源方面,内蒙古在全国率先提出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风光制氢一体化等6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实施细则,累计批复规模超4000万千瓦。截至6月底,内蒙古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超8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新能源累计并网装机总规模超7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三。
内蒙古自进入“十四五”以来,新能源指标下发规模庞大。2021年,内蒙古下发了约14.74GW的风光指标;2022年,内蒙古批复了约36.6GW新能源指标;2023上半年,内蒙古批复3.48GW风光指标,公开已知的内蒙古批复的常规风光项目累计规模已达55GW。
例如2022年,根据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消息,一共批复六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项目144个,总规模3465.6万千瓦,其中光伏1365万千瓦,风电2100.6万千瓦。
除常规新能源项目外,内蒙古先后批复了三批风光大基地以及沙戈荒基地。在第一批风光大基地中,内蒙古共批复20.2GW风光项目;第二批大基地批复11.88GW风光项目;第三批大基地则批复10.7GW风光项目并储备了12.1GW,结合批复的48.8GW沙戈荒基地,内蒙古仅大基地项目便批复了103GW。
仅仅2年,内蒙古已知批复的新能源规模便达168GW。新能源项目的大规模批复吸引了央企的积极布局,以华能、大唐、三峡等为代表五大六小电力央企几乎均在内蒙有大规模布局。
例如今年年初,内蒙古能源集团分别与中国大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中国大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见证签约,计划未来5年投资1000亿元布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
2023年2月4日,华电内蒙古公司、华润电力、远景能源、江苏双良集团等7家企业与阿拉善盟签署了内蒙古腾格里沙漠贺兰山至中东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协议,项目共包括800万千瓦光伏发电、400万千瓦风力发电和4×100万千瓦火力发电和20万千瓦光热,总投资额约860亿元。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把内蒙古作为战略区域,先后在库布其沙漠建设装机200万千瓦的光伏治沙项目及装机1600万千瓦的“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实施乌兰察布“源网荷储”、纳日松光伏制氢等多个创新型首台套项目。
2022年9月,三峡集团旗下三峡能源、长江电力公告称,拟联合三峡资本、三峡投资共同出资设立内蒙古三峡陆上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100亿元。11月30日,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三峡集团所属内蒙古三峡陆上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合资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合资成立内蒙古三峡蒙能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风光基地项目投资、建设、运营。
2022年12月27日,中国华电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在呼和浩特市拜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出席中国华电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
2022年4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呼和浩特与国家电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讲话并见证签约。
尽管内蒙古新能源规划庞大,央企也在纷纷布局,但实际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并不容乐观。
日前,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对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征集,明确指出太阳能装机规模与“十四五”电力规划差距较大,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每年要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左右,才能完成“十四五”电力规划的4500万千瓦光伏装机目标。对此,向光伏发电企业征集项目建设过程在中存在的困题,如:手续办理、融资问题、并网问题、收益率问题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有专业人士指出,尽管内蒙新能源发展提速,输电通道建设已成为新能源装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是外送能力难以覆盖高速增长的风光装机规模,另一方面则是通道建设和电源建设节奏的不匹配,特高压从规划到建成需要3-5年,而风电大基地周期约1-2年,速度难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