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泾源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泾源县“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逐步降低煤炭、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煤炭占全县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020年的34.52%下降至2025年的27%;石油占全县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020年的46.29%下降至2025年的37%。天然气占全县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020年的1.66%上升至2025年的12%。光伏、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提高至7%。
加快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依据泾源县现有的可利用土地资源现状,并参考规划区域周边已建光伏电站占地面积,结合光伏组件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划场址地形特征(分为山地和梯田),推进太阳能集中式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工商业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落实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措施,逐步降低补贴力度,创新补贴方式,推动光伏发电侧平价上网。建立集中式光伏发电新建项目同步落实消纳市场的机制。到2025年,全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力争达到180万千瓦。
推进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发。抢抓国家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发政策机遇,实施泾源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工程。按照《泾源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推进光电、光热协同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站等适宜区域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入园项目、党政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农村居民等建筑屋面上,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积极开展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广光伏园区、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农业、光伏等智能化示范工作,探索打造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示范村,打造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的泾源样板,推进分布式光伏能源利用规模快速扩大。
原文如下:
前 言
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期,也是泾源县助力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能源转型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关键期,更是泾源县奋力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转型的战略机遇期。
为全力打造泾源县“五个示范县”建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县域生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推动能源转型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固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泾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能源发展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综合泾源县能源现状基础,系统阐明了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提出了“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指导未来五年能源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重要依据。规划基准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泾源县“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能源基础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水能资源条件优越,境内海拔高度1608-2942米,有以六盘山为主脉的大小山峰41座有大小河流16条,溪流343条,年均径流量2.4亿立方米,是水能发电的良好地段。有利的地形地貌和山体走势影响,山顶风力资源丰富,山峰有效风力出现小时数占全年19.2%--77.4%,在1679--6786h之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29.2--186.4瓦/平方米,风能稳定性较强,具备风电开发潜力。太阳能资源稳定,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23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61%,年太阳总辐射490--5700兆焦耳/平方米,太阳能资源稳定度为1.4--3,适合太阳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县内生物质能源资源储量较多,林地面积33021.55公顷,农作物秸秆年蕴藏量估算值约43万吨,牲畜粪便年产量估算值约200万吨,储备生物质能源约4398万吨,可规划兴办生物质能源基地。全县矿产资源匮乏,主要是铜、铁、铅、磷、石灰岩、泥岩、油页岩等为主,化石能源资源相对稀缺,具有“少煤、缺油、无气”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全县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努力促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能源产业发展、节能降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稳中有降。“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能源消费管理等多方面举措,能源消费总量稳中有降。2017-2020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21.29万吨、15.99万吨、16.48万吨和16.68万吨标准煤。截至2020年底,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0.92吨标准煤/万元1,较2015年下降了50.27%,比全区平均强度低1.34万吨标准煤/万元;低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0.6万吨标准煤,较2015年下降了90.55%。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图1泾源县规上工业能耗总量及下降幅度
能源消费结构优化调整。“十三五”期间,我县适应发展清洁能源和全面推进节能降耗行动,能源消费总量在保持低速稳定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煤炭消费比重持续降低、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提高。2020年,全县能源消费总量16.6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24%。从能源结构看,全县煤炭消费量8.06万吨,同比下降2.1%;石油消费量5.28万吨,同比上涨0.01%;天然气消费量23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5%;一次电力消费995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74%,按热量当量值比例折算,全县煤炭、油品、天然气和一次电力消费比例为34.52%、46.29%、1.66%和17.53%。
图2泾源县能源消耗结构
能源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十三五”末,我县共建成330kV变电站(绿源变)1座;110kV全户外变电站(泾源变、香水变、瓦亭变和蒿店变)4座,主变6台,总容量151.5MVA;35kV全户外变电站(白面变、什字变、黄花变和燕山变)4座,主变7台,总容量25.75MVA。10kV公变496台,容量98.46MVA,专变373台,容量86.95MVA。共有110kV线路10条,总长度185.972km;共有35kV线路7条,总长度100.33km。共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60座,装机容量0.53MW,全部实现并网,年发电量44.69万千瓦时。已建有加油站13座,加气站3座,有直流、交流充电桩16个。
节能减排工作稳步开展。“十三五”期间,全县科学谋划、统一部署,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从资源消耗、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治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全过程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利用节能降耗及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财政资金,着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启动和建设一批节能减排工作试点工程。全面推进供热、建材等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使用绿色低碳能源。持续开展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实施交通、建筑、商业、公共机构、农业农村等多个领域节能降耗工程,全面推广屋顶太阳能系统工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以淘汰燃煤锅炉、生产经营性炉具为重点,加速淘汰燃煤小锅炉,停止受理新增燃煤锅炉的登记手续,大力推行新燃料节能锅炉使用,全面加强锅炉节能管理,提升锅炉系统运行水平和安全节能标准化管理,统筹推进其他生活类高污染燃料设施淘汰工作,全面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能源对生态环境支撑加强。“十三五”期间,我县把推进能源绿色发展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大幅下降,能源绿色发展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全县CO2排放量达35.26万吨,碳排放强度1.53万吨/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泾河出境断面平均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被自治区党委确定为优秀等次。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更加洁净美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受到自治区充分肯定。
单位:万吨
图3 2020年泾源县各类能源CO2排放量
能源惠民效果日益显现。“十三五”末,我县供电面积971.65平方公里,电力用户数4.62万户,供电人口11.88万人,供电可靠率99.89%,综合电压合格率为99.95%,一户一表率为100%,户均公用配变容量2.13kVA/户,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自然村均具备接入动力电的条件,户通电率100%,行政村通动力电100%,易地搬迁点电力配套工程完成率100%。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与新一轮农网改造步伐加快,中低压配电网一户一表率、环网率、站间联络率、可转供电率、户均配变容量等主要指标相比“十二五”期末均有明显提升。
第三节 存在问题
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全县一次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天然气消费利用不足,二次能源消费以电力为主。粗放型能源消费现象依然存在,天然气、光伏、风能、水电、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消费比重偏低,消纳能力有限。在工业供热、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社会消费等主要领域的再电气化程度较低。天然气终端市场培育滞后,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利用模式尚未建立,构建清洁低碳、良性循环的能源供给与消纳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
能源供应设施布局有待完善。全县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但因原有基础不足、产业发展迅速等原因,电力供应尚存在薄弱环节,电网布点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商业风电、光伏发电受政策及指标等因素影响增长空间受限,天然气网络管道、储气设施和储气能力滞后。现有电网布局与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消纳的需求尚未完全匹配,电力系统尚不能完全满足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波动性新能源的并网运行要求。
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全县光伏发电项目、沼气工程等投资以政府为主,后期运营维护主体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有效监管,导致“重建设、轻利用”。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太阳能、热力、燃气等不同供能系统集成互补、梯级利用程度不高。新能源产业发展尚未形成整体性的思路、规划、产业空间布局等。
能源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调整。全县能源协调管理部门为发改局,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很多能源管理职能又分散在其他职能部门,与能源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匹配。能源管理体制尚未健全,能源管理以执行上级指令为主,能源产业配套政策尚显不足,相关政策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对能源开发利用构成了一定阻碍。能源统计工作相对滞后,数据采集与统计指标不够完善,能源及能源产业统计数据不足,难以发挥其对政府能源生产、供应、消纳及能源产业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
第二章 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我国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逐步形成。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这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为我国践行绿色发展、加速能源革命确定了清晰目标,能源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节 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低碳化进程不断加快,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加大“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能源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开放交融,将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主攻方向,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结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从自治区层面看,“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能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将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高标准打造“西电东送”网架枢纽、“西气东输”输配枢纽和区域煤炭储运枢纽三大枢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进程将全面提速,聚焦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围绕光伏、风电、水电、氢能、储能等重点领域,吸引全产业链投资主体,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继续加大西电东送等跨省区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形成新能源高效消纳综合技术体系,拓展清洁能源消纳空间,提升清洁电力输送能力。重大项目和技术创新将为自治区能源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从固原市层面看,“十四五”时期,固原市将全面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宁夏能源转型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抢抓自治区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发展机遇,积极构建多元化清洁低碳能源新体系,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严控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积极推进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和有效消纳,推动“新能源+生态治理”、“新能源+旅游”、“新能源+农、林、牧光互补”、“新能源+产业”、“新能源+基础设施”等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发展,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打造宁南清洁能源转型基地。
(二)面临挑战
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县能源消费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全县一次能源种类单一、自给率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均依赖于外部供应,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自主供应保障能力不足的局面将不断加深,对外依存度将不断提高,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由于产业支撑不足,特别是我县工业发展还不大不强,绿色载能产业缺乏,加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进程缓慢,对能源的消纳能力还很有限。工业供热、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电力供应与社会消费等主要领域的再电气化程度比较低,且煤炭、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费之间存在较大竞争关系,构建清洁低碳、多能互补、良性循环的绿色能源供给与消纳体系仍需要较长时间的宏观调整。
新能源发展制约因素多。受地势、林地、耕地、基本农田、生态红线等因素制约,我县土地利用率较低,新能源储备土地资源日趋减少,资源约束趋紧,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垃圾发电、天然气三联供等能源供给比重还很小,难以支撑新能源产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第二节 能源需求预测
根据《固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泾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经济和能源发展目标,按照我县近年来单位GDP能耗及人均能耗数值,对“十四五”时期全县能源需求量进行预测。
202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499万元,能源消费总量16.68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为0.76吨标准煤2。按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目标增速7.0%,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测算,预计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31亿元左右,全县每万元GDP能耗约0.65吨标准煤,当年能源消费量预计为20.15万吨标准煤。
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综合考虑各行业发展趋势、人口增长形势及社会能源需求增长态势,分别预测煤炭、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能源消费。
煤炭消费预测。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十四五”将优先使用天然气、新能源等清洁能源,随着控制煤炭消费政策的深入实施,预测我县煤炭消费量年均降低1%,到2025年全县煤炭消费量约7.66万吨,折合5.47万吨标准煤。
成品油消费预测。为科学合理使用石油能源,“十四五”将逐渐降低石油能源消费比例,预测我县成品油消费量年均降低0.2%,到2025年全县成品油消费量约5.23万吨,折合7.47万吨标准煤。
天然气消费预测。为积极培育天然气终端市场,“十四五”将着重大力补足天然气建设短板,天然气消费将持续增长,预测我县天然气年均消费量增长40%,到2025年全县天然气消费量达2000万立方米,折合2.4万吨标准煤。
电力消费预测。在全县煤炭“去产能”与清洁能源替代,商用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制取能源、垃圾发电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十四五”我县煤炭、石油、天然气供应能力与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严重依赖外部调入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需要电力大幅补充。预测我县电力消费年均增长10%,到2025年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1.63亿千瓦时,折合4.81万吨标准煤。
表1:泾源县2025年能源消费总量及主要能源消费预测表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求,以宁夏推动能源转型发展高水平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为契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践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持续构建能源多元供应格局,持续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创新能源发展模式,持续提升能源民生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覆盖城乡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推进泾源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能源基础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清洁高效、绿色低碳原则。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把节能降耗贯穿于能源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为重点的绿色能源,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着力推进清洁能源在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中的全方位应用,不断提升能源的清洁低碳利用水平。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原则。推动科技创新和能源发展深度融合,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能源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树立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的理念,以能源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核心,加大先进能源装备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推进能源科技进步。
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原则。把能源发展作为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事项进行整体考虑,统筹能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协调、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协调、县内能源开发与区内外能源调入协调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安全优先原则。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管控,提高能源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夯实供应保障基础,守住能源安全底线,构建安全应对机制,强化能源生产安全管理,确保能源系统安全可靠。
坚持市场主导、多元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放宽能源生产、交易等领域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和民营经济参与能源发展,构建更加灵活、包容、多元的能源发展格局。
第三节 发展目标
能耗总量控制目标。“十四五”期间,科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加强能源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在强化能源节约,扩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前提下,到2025年,全县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3.47万吨标准煤左右。
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十四五”期间,依据自治区、固原市GDP能耗强度控制目标,结合泾源县实际,全县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循环发展加速推进,企业节能管理更加精细,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管理机制更加顺畅。到2025年,单位地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5.9%,年均下降3%。
能源结构优化目标。“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减排力度,逐步降低煤炭、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到2025年,煤炭占全县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020年的34.52%下降至2025年的27%;石油占全县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020年的46.29%下降至2025年的37%。天然气占全县能源结构的比重由2020年的1.66%上升至2025年的12%。光伏、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提高至7%。
能源基础设施目标。“十四五”期间,推进全县电网智能升级,加快天然气工程建设,统筹加气站、加油站、充电桩布局,更加合理满足居民安全便捷的用能需求。到2025年,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26%,综合电压合格率提高至99.975%,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13千伏安,新建成5座加气站,7座充电站。
表2泾源县“十四五”能源发展目标
第四章 落实能耗“双控”任务
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管理,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优化能耗“双控”监测考核,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助推大气污染防治,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第一节 完成能耗“双控”目标任务
坚决落实国家能耗“双控”战略,完成区市下达的年度“双控”任务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各行业主管部门及乡镇对所辖企业能耗“双控”工作负总责,实行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其中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为约束性指标。在谋划产业、引进项目上突出能耗强度导向,研究建立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引导机制,充分考虑地区间的差异化,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值,合理保障低能耗强度优质项目用能需求,有效化解高能耗强度项目对地区能耗强度的影响。严格项目节能验收管理,推动各企业依法依规通过节能改造、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汰劣上优、能耗等量减量置换、加强节能管理等方式腾出能耗指标、拓展用能空间。
第二节 优化能耗“双控”监测考核
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规范统计方法,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真实、完整,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主要能耗行业能源消费和节能状况信息。加强对乡镇和企业能耗“双控”形势的季度监测和半年研判,充分考虑市场“淡旺季”、用能“峰谷季”等客观规律,有效增强监测预警的灵活性。完善能耗双控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优化完善能耗“双控”监测预警和评价考核方式,实行“季度监测、半年研判、年度评价、中期评估、五年考核”,强化能耗双控考核结果运用。配齐配强执法人员,对重点用能单位实现监察全覆盖,对节能法规标准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法用能行为。对超限额企业、有能耗增长的苗头或超调控总量等趋势的重点企业提出红黄灯预警,及时遏制能耗过快增长,实现精准调控。对未完成当年能耗双控目标任务的单位,次年下达惩罚性能耗双控指标。
第五章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固原市能源清洁利用要求,围绕压减燃煤、拓展电力及天然气应用、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着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转变能源消费方式,推进绿色能源替代,不断扩大清洁绿色能源覆盖范围。
第一节 压减煤炭使用规模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强化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管理,严格控制耗煤行业煤炭新增量,着力落实新建耗煤项目煤炭减量等量替代政策要求,将控煤目标分解下达到乡镇和重点企业,层层压实控煤责任。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动终端燃煤清洁化替代,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通过“煤改热泵”、“煤改电”等多种方式改造农村燃煤锅炉,减少农村煤炭使用量。到2025年,全县煤炭消费量下降5%以上,达到固原市要求。
推动用煤压减改造。科学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全面推进全县燃煤采暖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稳步推进清洁取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持续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热力管网无法到达的城乡结合部或乡镇,推广应用电锅炉、热泵、分散式电采暖。
专栏4清洁能源改造项目
1.实施乡镇小学煤改电项目:完成10所小学煤改电。完成6个乡镇42个行政事业单位无集中供热区域煤改电项目造建筑面积约101160平方米、配套安装供热管道15000米。
2.实施泾源县乡镇卫生院冬季取暖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对大湾乡、六盘山镇、黄花乡、兴盛乡、泾河源镇、新民乡等6个乡镇卫生院冬季供暖热源由原来的燃煤锅炉改造为空气能热源泵机组,并对供热管道、终端进行更换。
3.实施泾源县标准化村卫生室冬季取暖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对全县4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冬季供暖热源由原来的燃煤炉改造为光伏太阳能板取暖,并建设供热管道、终端。
第二节 扩展电能及天然气利用空间
推进终端用能电能替代。结合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全面开展终端用能电能替代,大力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重点在交通运输、电动汽车、工业电能替代、农业生产电气化、家庭电气化、电力供应与消费等领域推动终端消费的电能替代;在城乡居民生活生产中推广应用热泵、电锅炉、电窑炉、电驱动皮带传输、机井电排灌、电烘干、电动汽车等成熟电气化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
提高城乡天然气利用水平。按照优化布局、适度超前、便捷有效的原则,适度新增加气站布局,在主要乡镇镇区处布局加气站或规划天然气接口建设。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支持高效能工业用气;积极推进以气代油、代煤项目,对燃煤工业锅炉进行改造和燃料置换。统筹电力、热力等能源,鼓励写字楼、商场、酒店、医院等有条件的能源负荷中心,开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示范试点。结合农村散煤治理、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小城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等工作,制定农村天然气供气方案,以点带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
第三节 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
着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利用新能源并网技术,建立灵活调度机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广“新能源+储能”建设模式,鼓励存量新能源电站配置一定规模储能设施。加强新能源就近消纳能力,在工业园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建设,以“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开展绿色供电,支持工业园区和企业开展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试点。逐步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实施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到2025年,全县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比重达到7%以上,力争完成固原市下达的激励性消纳权重目标。
构建多能互补的新能源利用格局。优化布局电力、燃气、热力、供冷、供水管廊等基础设施,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通过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绿色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着力构建以天然气为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有效补充的供热体系,在有条件的农村探索利用新能源集中供暖;在城镇、产业园区、大型公用设施等区域,推广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结合的综合性绿色供热系统。推广“光伏+”模式,不同行业结合自身特点构建多能互补平衡的绿色能源综合利用格局,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大力推动新能源多场景特色利用。在工业园区积极推进风电分散式开发和光伏分布式开发利用,促进新能源就地开发、就地消纳利用。在农村地区,开展风光农牧互补综合能源建设,推进“光伏+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构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同融合的发展格局,提升城镇乡村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在县城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与分布式新能源一体化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在电网末端地区,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建设,提高末端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绿色用电水平。
第六章 补足能源设施短板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补齐能源发展短板,统筹推进电网智能升级、天然气工程建设、成品油稳定供应、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储能保障体系建设等工作,着力提升能源民生服务水平。
第一节 推进电网智能升级
提高电网保障水平。以农网改造为契机,适度超前规划建设电网,重点推进110-35kV、10kV及以下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电缆通道改造等技术提升和配网基建工程,不断完善优化配网,有效降低极端天气或事故对地区负荷的影响,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城乡居民、工业园等重点区域用电需求。到2025年,供电可靠率提高至99.926%,综合电压合格率提高至99.975%,110千伏以及下综合线损率降低至6.87%,10千伏及以下综合线损率为6.9%,户均配变容量达3.13千伏安/户,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到100%。
优化电网网络结构。优化各级电源点布局,缩短线路供电半径,降低线路压降和电能损失,推广节能型主变,降低变压器损耗,推动变电站建设,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提升配电网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电网运行风险,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实现“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补足电网建设短板。全面推进县城和乡镇建制区“三线”入地。升级改造老旧小区和一些偏远乡村的供配电设施。对停电事故多发、安全隐患严重、弱势群体聚集小区或偏远村庄的配电室、变压器、线路等配电设施及楼内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老旧小区和乡村电网设备老化严重、用电容量不足、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大幅提升百姓用电可靠性,更好满足居民用电负荷增长需要。到2025年,农村地区户均配变容量达2.34千伏安/户,户均停电时间小于15小时。
推动电网智能升级。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核心,运用及先进传感测量、通信信息、控制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物理电网,加快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站、智能台架变、低压智能断路器等智慧设施应用,逐步实现电网状态自我感知、故障缺陷自我诊断、电网自主决策等高级功能。通过实现电网与多能源系统、用户大数据交互,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服务大规模集中式、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和消纳,实现清洁友好的发电、安全高效的输变电、灵活可靠的配电、多样互动的用电。
开展新能源微电网建设。鼓励发展以消纳绿色能源为主的微电网、局域网、能源互联网等新模式,不断加强大电网与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网、绿色微电网的互联接入和双向互动,提高绿色能源、分布式电源接入及消纳能力,推动绿色能源分布式发展。充分发挥电网消纳高比例新能源的核心枢纽作用,提升电网清洁能源优化配置能力,满足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
专栏1电网建设项目
1、110-35kV改造工程配电网光纤专网网络改造:对35kV瓦什线线路跨区段ADSS光缆进行大修,更换为OPPC-24B1光缆,长度为0.58km。变电站技术改造项目。在35kV观庄、新集、什字3座变电站更换控制电缆2.6kM。
2、10kV线路改造工程: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重点推进六盘山镇、大湾乡、兴盛乡、香水镇、黄花乡、泾河源镇等电力设备提升,新建配电变压器10台,更换配电变压器12台,新建10kV。
3、乡镇电网结构优化改造:重点实施35kV黄花变10kV512羊槽线分支改造、110kV蒿店变10kV512矿山线分支改造、110kV蒿店变10kV511南山线分支改造、110kV瓦亭变10kV516蒿店线后段及分支改造等。
4、电缆通道改造:重点实施龙潭街、东平路、百泉街、西苑路、荣盛路、泾河路等路段电缆通道改造。架空线路入地改造。重点实施10kV香水线、10kV城网线、10kV园子线、10kV泾环线、10kV南环线(滨河大道段)等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工程。
第二节 加快天然气工程建设
加强天然气供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西气东输”天然气连通工程,加快建设固原至泾源高压天然气管道,配套建设天然气门站及储备站。积极向上级能源主管部门申报,并着力引进天然气供应企业投资天然气建设,多措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天然气资源,形成以长输管道供应为主、液化天然气及压缩天然气为应急补充的多元化气源供应格局。大力推动县城和重点镇天然气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提前布局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提升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全面提高天然气普及推广。到2025年,基本完成固原到泾源天然气管道联通,推进天然气县-乡镇-农村-户全覆盖,铺设燃气管道65.4公里,建设配套换气场站3座。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65%,实现管道气化居民3.27万户;城区建成5座汽车加气站。
积极布局建设城乡天然气管网。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总体要求,积极结合城乡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加快推动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着力推动供气管网向邻近农村延伸覆盖,对具备条件的农村实现管道化,鼓励民营资本建设乡镇小型配气网络、农村液化气供应站等能源基础设施。对于偏远地区、燃气管网建设难度较大地区,因地制宜采取非管输天然气供应方式,加快推动天然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2天然气推广培育项目
天然气推广培育项目:泾源县县城(香水镇)管输天然气未到达前主要使用LNG为泾源县用户供气,辅以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管道天然气未到达区域内的居民及商业用户。六盘山镇和泾河源镇,居民和商业用户用气以瓶装液化石油气(LPG)为主,建设LNG气化站进行供气为辅,进行天然气市场培育。对规划天然气管网覆盖不到的四乡地区主要发展或采用CNG(压缩天然气)和LPG(液化石油气)供应。
第三节 保障成品油稳定供应
优化市场建设布局。加强成品油市场管理,按照“总量控制、存量调整、优化布局、逐步淘汰、有序发展”的原则,形成以中心城区、交通干线、主要乡镇为基础的立体化、网络化、规范化、便捷化的成品油分销体系。优先在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供给能力不足的乡镇布局加油站。
完善应急保供机制。按照总量控制保证单站平均加油量不低于目前平均水平。加强成品油市场监测,实施科学合理调度,以保障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油品供应为重点,完善应急保供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全面保障成品油市场平稳供应。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有关成品油经营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成品油的质量和计量均符合国家标准。持续推动非标油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加强油品价格监管,严肃查处批零倒挂、投机炒作、违反价格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杜绝资本炒作,严防成品油供应紧张。
第四节 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推广建设以充电站、充电桩和换电站为重点的充电基础设施。落实各项奖补扶持政策措施,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力度,建成与电动汽车拥有量相适应的“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推动“油电气混合站”建设,推进加油站内服务功能和经营方式多元化,逐渐由单一能源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变,提升综合服务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带头示范建设充电网络,鼓励在现有各类建筑物的配建停车场、公交场站、社会公共停车场、景区景点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所建设公共集中式充电站、分散式充电桩等充电基础设施。落实酒店、商场、超市、小区等大中型建筑物的建桩政策,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物管部门落实供电线路辐射和用电容量预留并加强居住区充电设施接入服务。
专栏3充电桩建设项目
充电桩建设项目:在香水镇、六盘山镇、泾河源镇,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主要交通枢纽附近规划建设分散式充电桩,形成覆盖全县的充电基础设施。
第五节 强化储能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能源安全储备制度。建立石油、天然气、煤炭及电力等能源安全储备体系,科学设置储备规模,提升储备效能。在一定时期内,合理发挥煤炭储备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中的基础作用,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加强油品储运和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储备能力,保障清洁油品供应。
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建设。坚持因地制宜、企业自愿,重点在可再生能源富集、消纳问题突出的地区,配合新能源与常规电源项目建设储能设施,实现储能与新能源、常规能源协同发展。鼓励新能源项目配套建设储能,支持引进新能源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自愿配套建设合理比例储能,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纳利用。结合新能源消纳、清洁供暖等工作探索开展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示范。
第七章 增强清洁能源供给
抢抓自治区创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政策机遇,充分发掘我县新能源开发潜力,积极引进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强可再生能源装机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电力装机比重,鼓励发展生物质发电,推进垃圾发电、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沼气发电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应用。
第一节 合理布局风电产业
稳步推进集中式风电开发。积极主动融入全区风电产业布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本地风能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发潜力,积极争取区市支持,实施泾源县大湾乡一期20万千瓦风电+储能项目,完成风电机组、变电站、集电线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风电场项目推进存在的用地、环评、电力并网及消纳等问题。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上网电价降低,按照时限要求实现“平价上网”。到2025年,全县集中式风电装机规模力争新增100万千瓦。
因地制宜推进分散式风电建设。充分发挥风能资源分布广泛和应用灵活的特点,按照“本地平衡、就近消纳”的原则,结合泾源县网架结构、负荷特性、变电站可接入容量、风能资源水平等情况,合理规划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优先在风能资源优越、土地资源紧缺、靠近负荷中心地区发展分散式风电,重点在六盘山镇和大湾乡等用电负荷集中区周边建设分散式风电项目。探索推广风电与其他分布式能源相结合的互补开发模式,鼓励分散式风电与清洁取暖高效结合,因地制宜选用风电+蓄热式电锅炉或空气源热泵等技术路线实施风电供暖,创新供暖投资和交易模式。积极探索“风电+旅游业”、“风电+生态修复”示范,把生态修复、保护环境与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到2025年,累计建成分散式风电项目约100万千瓦,配套建设比例不低于20%的储能设施。
第二节 积极发展光伏产业
加快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依据泾源县现有的可利用土地资源现状,并参考规划区域周边已建光伏电站占地面积,结合光伏组件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划场址地形特征(分为山地和梯田),推进太阳能集中式农光互补光伏电站规划建设,大力发展工商业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和户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落实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措施,逐步降低补贴力度,创新补贴方式,推动光伏发电侧平价上网。建立集中式光伏发电新建项目同步落实消纳市场的机制。到2025年,全县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力争达到180万千瓦。
推进分布式光伏系统开发。抢抓国家开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开发政策机遇,实施泾源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工程。按照《泾源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推进光电、光热协同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大型公共建筑、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站等适宜区域安装分布式光伏系统。在入园项目、党政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村委会、工商业、农村居民等建筑屋面上,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积极开展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大力推广光伏园区、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农业、光伏等智能化示范工作,探索打造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示范村,打造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的泾源样板,推进分布式光伏能源利用规模快速扩大。
加强太阳能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配套产业以及利用太阳能装备的生产及加工,太阳能集热器及其热利用工程系统、太阳能与建筑结合集成技术,积极开展聚光太阳能电池和跟踪系统、聚光系统研发及其应用。实施公共建筑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鼓励建设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推广屋顶集中供热水工程,重点解决集热器与建筑结合问题,同时要求集热器具有承压、防雷击、抗风等安全性能。支持农村和城镇居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扩大农业领域太阳能使用范围,推动太阳能在供暖、制冷、中高温工业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十四五”期间,全县力争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000台、太阳能光伏照明灯1000盏。
第三节 鼓励发展生物质能
鼓励发展生物质能。全面开展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情况的调查,精准掌握畜牧业生产总体情况和产业布局、农用地规模和种植业情况、畜禽粪污产生数量和处理设施建设状况以及综合利用现状等,利用泾源县丰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建设生活垃圾发电、粪便制取沼气发电等项目。将农林废弃物加工生产为清洁燃料,探索建立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将农民的生产生活有机融合起来,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率,激发农村居民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能力。推进农林生物质、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结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向发电、供热、热解气等方向开发利用。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逐步建立城乡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引导群众养成群众垃圾分类习惯,为垃圾焚烧发电稳定运行提供燃料支撑。
壮大生物发电产业。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生物质锅炉(窑炉)、成型燃料、发电设备、先进气化、碳化、生物发酵等领域关键装备的采购、研发、生产与利用。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培育生物质燃气燃油、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等新兴产业,鼓励发展非粮作物燃料乙醇,壮大生物质能产业,着力提升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企业在技术、装备、能效和盈利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到2025年,力争培育发展生物质能中小企业5家左右。
专栏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泾源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采取乡镇联合的方式,在泾河源镇和兴盛乡之间,黄花乡和香水镇之间,大湾乡和六盘山镇之间分别建3座集中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在养殖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龙潭、上金、上桥等15个养殖示范村,建设村级畜禽粪污集中堆放点,由有机肥加工企业定期回收。新建1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
第八章 实施节能降耗行动
着力推进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效能水平,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农业节能
推广节能装备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引入高效节水灌溉、化肥深施和有机肥机械化撒施、高效自动化施药等先进农业节能技术设备,利用新型工业化技术应用,提升农业设施与装备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肥料、饲料、农药等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优化设施农业能源消耗结构、推进能源资源利用节约高效。围绕肉牛养殖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中药材加工、纺织服饰等重点领域,开展能效提升、资源节约、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综合技术升级工程,推广低碳技术,推动重点农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绿色化水平。
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广电能替代技术,推介新型用电产品,推广节能环保灶具、电动农用车辆、节能环保农机等设备。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应用。探索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模式,重点开展太阳能光热应用、畜禽排泄物能源化利用等,以此减少农村其他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在节电及煤炭等资源的同时,切实推动农村清洁能源的可再生开发利用。
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完善,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为重点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及综合利用,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积极开展节能低碳宣传,普及低碳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农村居民节能环保意识,共同建设低碳绿色美丽乡村。
第二节 工业节能
严控高耗能行业发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施严格的节能审查制度,逐一评估、强化管控,压紧压实责任,倒逼企业应用绿色技术,推动转型升级,从源头上严控新上项目能效水平。持续做好工业企业节能监察,建立综合标准体系,落实部门联动和地方责任,重点推进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落实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等差别化能源资源价格政策,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落后产能企业使用生产成本,形成落后产能市场淘汰格局。加快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培育服装加工、箱包加工两大产业链条,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持续优化全县产业结构。
推动工业领域节能改造。以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全面提升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组织实施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和能效水平对标达标行动,开展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建成一批节能改造升级示范项目。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加强节水型企业建设,强化用水定额管理,推广水循环梯级利用。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合同环境管理等新业态,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分别下降2%以上,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
重点提升工业能效水平。针对集中供热公司、浩圣砼业、泾河食品等重点企业制定节能改造目标,组织实施节能技改项目和节能示范工程,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节能及清洁生产技术实施升级改造,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长效发展机制,提高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能效水平。推进重点行业节能诊断,开展针对主要工序工艺、重点用能系统、关键技术装备等的节能分析,充分摸底工业节能潜力。推动传统用能设备更新替代,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监督落实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积极推动落地实施。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减碳行动,规上工业万元GDP能耗年均降低率达2%。
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鼓励闽宁产业园、轻工产业园、车间开展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强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促进园区源头减量。积极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鼓励开展多种方式的能源梯级利用,发展园区智慧能源管理模式。围绕园区产业特点,着力提高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推进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充分利用工业余热余压余气,鼓励余压、余热回收等方式推行园区循环式改造,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培育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到2025年,将闽宁产业园、轻工产业园创建成为绿色工业示范园区。
第三节 建筑节能
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天更蓝、水更清、房更靓、城更美”工作方针,改进城市规划理念及方法,切实将低碳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各阶段。积极探索研究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对传统指标体系进行增补,增加低碳生态城市指标因子。倡导“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理念,在连绵山体、主要河系沿岸、交通主干级两侧及高速公路主出入口,建设多色彩、多层次、连成片的生态景观长廊,构建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大力开展城市内线化建设,在城市内部保持适当比例的生态用地,完善城市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等区域绿地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全面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的核心理念,拓展到城乡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新建建筑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开展试点建设,有计划地开展既有建筑低碳改造,提倡建筑材料循环使用。在建筑领域加大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力度,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推行建筑节能“绿色评级”,鼓励新建住宅建成为低碳、低固废、低污水排放和低能耗的生态建筑。到2025年,县城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到60%,县城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50%,县城新建建筑节能达到70%,县城居住建筑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下降10%以上。
加快节能材料应用。加快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新装备等在工程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加强城市建设中的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引领城市建设模式的全面转型。积极推动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发展,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规模,大力推行装配式钢结构建造方式,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能力建设开展绿色建材应用工程示范,制定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工程应积极采用绿色建材,逐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重,大力推广以工业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再生材料为主新型墙体材料。到2025年,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普及率达到5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争取达到30%以上。
第四节 交通节能
推进交通设施绿色集约发展。树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发展意识,推行生态环保设计和生态防护技术,做好原地更新建设,尽量控制和新增交通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农村公路资源利用,加快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和养护“四新”技术应用,推广使用低碳环保建设养护材料。加强老旧设施更新利用,实现交通建设材料的循环可再生与集约化使用。公路建设综合考虑居民出行和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畜牧养殖、林草、服装加工等五大产业融合为一体、充分发挥公路使用功能,节约集约资源。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植被与表土资源保护和利用,落实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做好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
推广绿色节能交通运输装备。以城市公交、出租汽车、旅游包车、城市物流配送车为重点领域,加快推广新能源车辆,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激励企业和个人购买使用新能源绿色节能的交通运输装备。结合充电站、加气站规划建设和运营情况,对城区新增公交车辆全部投入新能源车型,路况、运距、客流等条件具备的班线车辆,投放油气双燃料或新能源车型;出租车运营企业,新增出租车辆应尽量投放纯电动车型;进一步推进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客运车辆车型配置和等级,持续推进老旧车辆的淘汰报废。加大加气站、充电桩的规划建设与配置,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使用打下基础,全面提升新能源节能交通设备在所有交通运输装备中的比重。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推广“共享”交通工具,优化调整城市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降低乘客全程出行时间。
第五节 公共机构节能
完善公共机构节能实施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坚决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落实。建立机关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推行公共机构能耗定额管理,制定各单位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明确各级各类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点,逐步降低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人均能耗。
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创建。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活动,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建立健全节约型机关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加大绿色低碳循环新技术、新产品推广示范力度,开展公共机构先进适用技术遴选和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推介。力争到2025年,全县所有公共机构达到示范创建要求。
推行低碳办公方式倡导行动。严格执行公共办公节能环保产品强制采购制度,优先采购节能、节水、节材产品。优化办公家具、设备等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减少资产的闲置浪费。推进节能信息公开,发挥节能信息对绿色办公的促进作用。推广办公电子化、无纸化,减少纸质文件、资料印发数量,减少使用签字笔、纸杯、餐具、塑料袋等一次性办公用品,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资源再生产品。严格执行空调设定温度夏季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的规定。大力倡导“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加强对公务车节能管理,营造绿色办公环境。
第六节 商贸服务业节能
推进绿色管理与节能改造。推动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物流等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加快淘汰落后节能设备,推动冰蓄冷水蓄冷、照明、制冷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与技术应用。贯彻绿色商场标准,开展绿色商场示范,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饭店建设等。
加快绿色仓储设施建设。补足冷冻冷藏仓储中心、中央厨房加工中心、配送中心、交易中心、商务中心、市场配套服务中心等仓储配套服务设施。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设置绿色产品专柜,开展绿色商贸流通企业示范。加快绿色仓储建设,推动仓储设施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支持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
第九章 重点工程
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县能源发展主要任务,着力实施能源安全保障、新能源技术推广、数字能源建设、天然气接入推广、农村能源升级、电网智能升级、绿色生活创建、清洁取暖改造“八大工程”,以重点项目为载体,加快推动我县能源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能源安全保障工程
确保能源运行稳定,完善能源监测和储备体系,开展能源安全保障工程。完善能源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加强能源重大事项协调管理,制定综合保障方案,强化高峰季节、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能源保障,做好资源协调和衔接供应;建设能源运行调节综合信息系统,跟踪煤电油气主要能源品种生产、销售、库存和高峰需求情况,开展实时监测、在线预警和提前预控;建立煤炭、燃气、液化石油气等能源品种的应急储备管理制度,明确储备责任、运营管理和应急调度程序,确保储存安全和及时调用;制定电力、燃气、热力等重点行业防灾减灾救灾专项预案,建立规模适度的重点能源应急储备,及时高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第二节 天然气接入推广工程
利用西气东输二线进入泾源的有利条件,统一进行全县天然气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供应县城及周边区域的天然气输送管网系统,实现天然气的集中接收。利用上游高压天然气,统筹建设天然气输气管线、大湾乡门站、次高压管线、次高-中压调压箱、中心城区中压输配管网、小区调压柜(或楼栋调压箱)、低压庭院管道和用户燃气用具等基础设施。重点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供暖供冷、家居家电等领域推进燃气替代,扩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替代范围。
第三节 电网智能升级工程
实施城乡电网智能升级工程,重点推进110-35kV、10KV及以下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电缆通道改造等技术提升和配网基建,加快智能变电站、智能配电站、智能台架变、低压智能断路器等智慧设施应用,推动配电网扩容改造和智能化升级。加快电网数字化升级,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先进传感测量、通信信息、控制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和升级传统物理电网,逐步实现电网状态自我感知、故障缺陷自我诊断、电网自主决策等高级功能。开展电网柔性开放接入能力、灵活控制能力和抗扰动能力提升行动,适应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柔性负荷规模化发展需要。
第四节 清洁取暖改造工程
开展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实施集中供热锅炉房迁建及供热管网改扩建项目。扩大全县城镇集中供热范围,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的区域,积极推广洁净煤作为清洁供暖体系补充。开展常态化新闻舆论引导工程,改变广大群众落后取暖观念习惯,提高对清洁取暖的科学认识,调动农民清洁取暖意愿。
第五节 新能源技术推广工程
建立县级新能源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开展公益性新能源技术咨询,实施新能源技术推广。组建专业化新能源技术服务人才团队,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新能源技术开发、咨询、交流、转让、推广服务;建立完善新能源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发布新能源技术信息。建立金融机构支持新能源技术发展政策对接平台,为新能源项目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第六节 农村能源升级工程
落实《固原市蓝天行动》,按照城乡能源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升级建设,逐步推行天然气、电力及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全面推进农村能源清洁化和优质化。扩大太阳能在农村采暖、洗浴中的利用规模,支持农户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鼓励新建居住建筑生活热水的推广应用。加强生物质能源与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推广生物质发电、供热,引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供热中推广应用。以农网改造为抓手,加快网架结构优化、低电压治理、装备水平提升、智能化建设。
第七节 数字能源建设工程
推动能源技术与信息通信技术融合,鼓励能量路由器、能源大数据等新兴信息物理新技术发展应用,以能源互联网建设为着力点,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在系统运行控制、终端用户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开展能源行业服务与监管能力提升行动,建设运营数据监测平台,促进能源信息双向流动和开放共享,实现各类资源灵活汇聚、系统运行智能决策、用户用能便捷高效。推动能源服务移动端试点应用,强化面向社会企业及公众的智慧用能、办能、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建设。
第八节 绿色生活创建工程
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发挥机关单位节能示范表率作用,推动公共机关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约能源资源活动。鼓励公共机构优先购买和使用获得节能产品或绿色产品认证的办公产品,倡导绿色出行(优先选择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共享交通)方式,购车时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或小排量型汽车。践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生活垃圾正确分类投放等节能活动。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乡社区作为创建对象,有序推进社区节能节水、绿化环卫、垃圾分类、设施维护等。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通过拆违还绿、见缝插绿、破硬增绿等多种方式建设各类社区绿地,增加荫下公共活动场所。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优化停车管理,优先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问题。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培育社区绿色文化,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宣传,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
第十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
充分发挥县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能源重大事项协调管理,建立由县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其他部门按责任分工配合的工作机制,根据能源规划确定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时组织制定年度计划、专项行动计划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工作分工,推进工业园区、企业等投资主体以规划为依据,有序开展能源领域项目建设,确保各项规划任务目标落地见效。
第二节 强化政策扶持
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固原市能源领域相关优惠政策,支持能源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加大财政资金对能源资源评价、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标准制定、检测认证体系建设等基础性领域、前沿性学科以及示范工程的倾斜力度,激励社会资本投资新能源产业。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和资金管理办法,用好相关产业基金,支持能源产业发展。
第三节 强化统计监测
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健全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整合政府部门、能源行业协会、能源企业的能源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全县能源数据库,推动能源数据管理和能源监管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强全县电力能源、煤炭能源、油气能源、风能资源、太阳能资源、生物质能源等能源消耗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开发利用,加强能源领域污染物排放数据的监测分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能源储备调度、信息发布、数据统计等工作。加强能源运行发展分析预测,搞好煤电油气综合协调,引导全县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强化项目统筹
完善重大项目多层次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加强项目要素保障,优先配置资金、土地、环境容量、能源总量等要素资源。强化能源项目全过程监管,防止违规建设,保障能源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抓好能源领域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等工作,保障能源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制定能源发展项目清单管理制度,实施有效储备、滚动开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能源项目投资建设。
第五节 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能源规划实施评估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及时统计分析预期性指标、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的完成情况,根据国内能源行业发展形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能源的供需要求,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建立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重点任务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
第六节 强化教育宣传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强能源安全和节能教育宣传,坚持每年开展全国低碳日和节能宣传周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针对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统计、能源计量、能源管理体系、节能减排技术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组织专家对企业节能改造和节能技术应用开展专业培训和咨询,提升能耗管理水平。针对城乡居民持续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商超等创建活动,并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及社会组织作用,宣传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弘扬绿色、低碳、节约、环保的消费意识和生活习惯。
附件:
名词解释
1.【“双碳”】:“双碳”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缩合称。
2.【能耗“双控”】:能耗双控主要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3.【“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是在2014年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四个革命”是指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一个合作”是指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4.【一次能源】:按能源的基本形态分类,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二次能源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主要有电力、焦炭、煤气、沼气、蒸汽、热水和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石油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如高温烟气、高温物料热,排放的可燃气和有压流体等,亦属二次能源。
5.【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地域内,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产生的洗煤、焦炭、煤气、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和同时产生的其他产品;其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其中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指人们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获得的,并作为商品能源使用的部分。在核算过程中,一次能源、二次能源消费不能重复计算。
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费的能源。计算公式为:
7.【单位生产总值CO2排放量】: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2排放量,是指每生产一个单位的地区生产总值的用水量。也称碳排放强度。
8.【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从可再生资源收集的能量,例如从阳光、风、雨、潮汐、波和地热等资源获得的能量。
9.【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及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10.【装机规模】:即装机容量,电力系统的总装机容量是指该系统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以千瓦(kW)、兆瓦(MW)、吉瓦(GW)计。
11.【绿色园区】:着力于绿色创新,既注重资源节约,又注重环境保护,是产业集群园区绿色创新的典型和模板。
12.【户均配变容量】衡量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电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负责居民供电的配电容量/居民用户数。
13.【负荷密度】负荷密度是表征负荷分布密集程度的量化参数,它是每平方公里的平均用电功率数值,以MW/km2计量。
14.【三线入地】是指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从以往架在空中的方式改为全部埋入地下的方式。
15.【煤改电】:煤改气是将烧煤炭改为电能的简称。
16.【煤改气】:煤改气是将烧煤炭改为烧天然气的简称。
17.【源网荷储一体化】:是一种可实现能源资源最大化利用的运行模式和技术,通过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网荷互动、网储互动和源荷互动等多种交互形式,从而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发展路径。
18.【电力消纳】:就是消化、吸纳。因为发电厂(无论是水电、火电、核电、风电电源)发电后送上网,电能无法方便地储存,不用掉就是浪费,所以就要将富余的电能经调度送到有电能需求的负荷点,这个过程就是消纳。
19.【集中式光伏电站】:是国家利用荒漠等资源,集中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发电直接并入公共电网,接入高压输电系统供给远距离负荷。
20.【分布式光伏电站】:基于建筑物表面,就近解决用户的用电问题,通过并网实现供电差额的补偿与外送。
21.【光伏发电侧平价】:发电侧平价定义为:光伏发电即使按照传统能源的上网电价收购(无补贴)也能实现合理利润。目前国内成本最低、利用最广的电力来源为煤电,因此光伏在我国实现发电侧平价的条件可以理解为光伏发电成本达到煤电水平。
22.【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指把建筑需要的墙体、梁柱、叠合板等建筑构件,直接在企业车间按标准进行生产制造,并将预制好的建筑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并通过机械进行拼接安装的建筑种类,通俗地理解就是“拼积木”式的建筑,其主要分类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建筑)、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
23.【“135”绿色出行】: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坐公交车。
24.【当量值等价值】当量值是指某种能源本身所含的热量。其当量热值是固定不变的。等价值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二次能源所消耗的所有能源的综合。因为转换效率的关系,所有的等价值大于当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