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浙江省海盐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其中指出,节能环保产业:以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环保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加快研发核心技术和产品,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太阳能光伏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电池组件、大面积超薄晶体硅切片、太阳能光伏电池基板用超白玻璃、太阳能半导体配套元器件、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逆变控制系统。太阳能热利用重点发展高效能、智能化太阳能热水器;平板式承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工程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原文如下:
海盐县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盐发改〔2011〕346号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 ”战略,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海盐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根据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海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实基础与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推进全县科技事业大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大提升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科技工作顺利推进,全县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连续五轮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获得了全国科普先进县、浙江省科技强县等荣誉称号,全县自主创新体系得到完善,2010年科技规模综合评价在全省排名43位,科技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排名26位,分别较“十五”末上升了7位和16位。
创业创新环境氛围持续优化。“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出台完善了鼓励创业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十多项政策文件,覆盖了科技工作的各方面、多领域,形成了较全面的政策体系。财政科技投入较快增长,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7705万元,比2005年增长了270%;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5%,比2005年的3.8%提高了0.7 百分点;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达2.0%,比2005年的0.4%提高了1.6个百分点。科普事业不断发展,2010年人均科普经费达1.64元,比2005年的人均0.85元增长了93%,全县公民科学素养不断提高。
创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建设了海盐科技创业园,共引进科技型企业54家,毕业26家,累计实现产值7.5亿元,利税近1亿元。目前,园区内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5家。在原科技创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3平方公里的海盐创新科技园,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科技研发、科技服务业。“十一五”以来,新建立县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99家(其中省级8家),县级以上区域创新服务中心7家(其中省级1家)。建设了海盐标准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海盐智能仪器仪表公共测试平台。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7家,在科技项目申报、专利代理、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十一五”期间,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思路,积极组织产学研对接,产学研合作的范围扩大,内涵日益丰富,机制日趋完善。大力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合、共建创新载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十一五”期间,共开展各类科技交流活动70余次,其中规模较大的活动有15次。全县共签订产学研合同216项,合同金额6690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以智能仪器仪表、新能源、生物医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增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大幅增加,海盐智能仪器仪表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得到一定发展并初具规模。全县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享受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8家,省级科技型企业86家。2010年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亿元,是2005年8.4倍。
技术创新成果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96 项,其中国家级1项;共获得县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59项,其中市级42项;共申请专利2682件,其中发明专利212件;共授权专利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44件。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从2007年起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涌现了一批专利示范企业。全县共有专利示范企业47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2家,县级20家。2010年,全县工业新产品产值104亿元,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1.7%,比200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农业科技工作不断推进。“十一五”期间,实施了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农业科技投入达千万元。通过项目实施,推广了一大批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使我县在葡萄栽培、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我县与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科技特派员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科技企业不断壮大,共培育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0家,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
(二)发展背景
“十二五”时期,海盐科技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未来五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创新国际化加快发展,后金融危机孕育和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我国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各种矛盾日益凸现,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递减,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不断加大,人才制约越来越突出,国际竞争压力和贸易壁垒、技术垄断也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和矛盾极大地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对科技创新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
我县工业经济除核电外,仍以传统的纺织服装、紧固件及其他机械零配件等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层次低,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土地、资金、环境容量、高层次人才等要素制约比较突出。进入“十二五”,县委、县政府提出以“跨越发展”为主题、“转型升级”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实现城乡统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艰巨任务,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但我县科技基础条件还很薄弱,高层次创新人才严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投入远不能满足创新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的任务更加紧迫和繁重,科学技术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我县“跨越发展、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合作,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海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围绕“415”工程,加大五大新兴产业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以技术领先占领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推动新兴产业大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四大传统产业,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快速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相结合。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把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引导推动结合起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体和承担风险、获得利益的主体。
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中心位置,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加强在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
坚持突出重点和统筹发展相结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着重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攻克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技术。
坚持支撑发展和惠及民生相结合。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作用,把科技进步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有机结合起来。
(三)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海盐。到“十二五”末,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基本确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向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继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浙江省科技强县荣誉称号。
1.R&D经费占GDP比重(县内)达2.6%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5% 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
2.企业科技活动人员达到万人以上,R&D活动人员数达到5000人以上。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25%以上。
4.“十二五”时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 5000 件和 4000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 400 件和150件。
三、主要任务
(一)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科技企业主要依靠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科技投入作为发展的推动力,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动力。“十二五”时期,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的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1.加快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
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积聚为主线,以示范一批、试点一批、带动一批为抓手,加快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引导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在构建创新体制、探索创新机制、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环境、弘扬创新文化、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选择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在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把创新型企业发展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改造提升重点支柱产业的领头羊、利用产学研创新资源的主力军、带动产业技术创新与进步的引领者,努力培育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培育县级以上创新型企业30家,其中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
2.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贯彻落实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化服务意识,认真作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的指导工作,引导企业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培育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
3.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强中小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的规模,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中小企业高速成长。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孵化功能,扩大孵化规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初创期企业培育创造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各镇、街道、开发区发挥各自优势,引进、改建、新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大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扶持,提高科技创业的成功率。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
(二)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加强科技创业孵化器、加速器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企业研发机构等建设,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科技资源集聚和共享,为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保障。
1.创新基础平台。
一是抓好海盐创新科技园建设。海盐创新科技园是全县总部经济集聚区、科技创新引领区、滨海新城建设样板区,重点引进企业总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及现代服务业。吸引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单独或联合入园建造总部大楼,发展总部经济。“十二五”期间,海盐创新科技园建成总部大楼10-15幢,集聚企业总部50家,引进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服务和现代服务企业10家。海盐科技创业园每年毕业企业5-10家,力争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启动海盐科技创业大厦建设,计划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进一步拓展我县科技创业孵化平台。
二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智能仪器仪表、LED、核电关联等产业为重点,加强海盐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武原新区等工业承载平台建设,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大企业、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园区。大桥新区杭州湾LED产业园引进培育以亚威朗光电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聚LED 装备、原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研发及服务平台,打造百亿级产业园,争创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武原新区建设以海利普、涵普为龙头企业的变频器、电能表校验装置等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打造五十亿级产业基地,争取将智能仪器仪表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升格为国家级。海盐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要加大节能、新能源、核电关联、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培育发展,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抓好现有省级创新平台建设。省级区域创新平台—浙江海盐标准件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是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深化科技合作交流,提升新产品、新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为标准件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服务;建立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作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和创新服务激励制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争创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中心。海盐畜禽产业省级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参与承担各级科技项目,持续提高中心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建成上联科研院所、下联规模场户,省内具备较强的应用科研功能、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示范、培训功能、畜产品检测手段先进,防疫管理信息畅通、完备的畜禽产业创新平台。
二是围绕“415”工程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在电子电器、核电关联、节能环保等产业,推进检测测试、创新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争取新建3家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动LED、核电关联、智能仪器仪表等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或参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争取有5家以上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或参与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
3.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推进“415”工程龙头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建设,提升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基础条件、研发能力、管理水平。加强企业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引进培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仪器设备投入,引导企业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研发机构管理制度,积极推动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载体,指导帮助企业申报组建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十二五”期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5家,争取建设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和1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产业技术提升工程
产业技术提升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是提高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化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的有力抓手。围绕我县“415”工程的开展,全力提升产业技术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在核电关联产业、临港工业、重大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电子电器产业领域,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攻关,以高强度投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为导向,着力突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着力培育我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色与优势,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1)核电关联产业:重点发展核电用泵阀,辅助成套设备(如核电配套桥式起重机、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设备、核电厂乏燃料镉格架、乏燃料贮存装置及核电精密配件等);核工程用特种材料、核级及非核级不锈钢管、核级焊材;核电站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电站发变电机组数字式继电保护屏、智能电力电气成套设备、核级应用照明产品、核电非标电气设备等。
(2)临港工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冷轧薄钢板,镀锌、镀铝锌及镀锡薄钢板,深冲碳钢,无取向硅钢,彩涂薄钢板,线材深加工制品;石油、电力、船舶等机械主管道铸件、锻件,压力容器铸件、锻件;聚丙烯(PP)、环氧乙烷(EO)、塑料增塑剂(DOP)、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化工新材料,酸酐固化剂、有机磷阻燃剂、聚醚胺系列、脂肪酸系列、农药原药和制剂、水性油墨等精细化工新产品。
(3)装备制造业:以钢管、汽车零部件、精密刃量具、矿山机械为主导产业,改造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制造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钢管制造重点发展石化、电力、工程机械、车辆、船舶、医药、造纸、食品用不锈钢无缝管;汽车缸套、千斤顶油缸、举升机油缸、工程机械、输送机械、自动化进给等液动、气动缸套用钢管等。重点突破航天、核级不锈钢无缝钢管等。汽车零部件重点发展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汽车主动力系统、变速转向系统、底盘总成、制动系统等汽车关键部件;柴油机油泵柱塞套、喷油器体等柴油机配套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精密刃量具重点发展汽车自动变速器加工用精密螺旋花键拉刀、超临界汽轮机转子枞树型轮槽精密高效加工特种铣刀、特大型花键拉刀、高效精密花键搓齿刀、精密筒式外花键拉刀、高精度复合平面成形拉刀、数控硬质合金刀具、高精度孔加工刀具等高速高效(拉)切削刀具;精密渐开线花键环塞规、精密带表花键实际值测量仪等精密量检具。矿山机械重点发展振动给料机、颚式破碎机、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制砂机)、圆锥式破碎机、直线振动筛、圆振动筛、铁矿专用干选机等矿山机械。
(4)节能环保产业:以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环保技术和装备为重点,加快研发核心技术和产品,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半导体照明重点发展大型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设备及关键配套材料、外延片检测设备、芯片制备及在线检测设备、器件封装及在线检测设备、模块及灯具检测设备;半导体照明衬底、高纯MO源(金属有机源)等材料;高亮度小功率外延片和芯片、高亮度大功率蓝绿光高性能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和芯片;LED散热及驱动电源技术、Lamp封装、SMD封装、大功率封装等。太阳能光伏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电池组件、大面积超薄晶体硅切片、太阳能光伏电池基板用超白玻璃、太阳能半导体配套元器件、城市建筑一体化的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逆变控制系统。太阳能热利用重点发展高效能、智能化太阳能热水器;平板式承压双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工程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环保技术与装备在重点污染行业大力开展环保示范工程建设,重点研发推广废水治理与中水回用技术、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危险固体燃烧尾气处理技术、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水泥回转窑氮氧化物减排技术、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技术等。
(5)电子电器产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重点发展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性变频器,数控机床等精密加工的伺服驱动器;大型电厂发电机配套设备;高压和超高压、环保、低耗、高性能电力变压器及输变电配套设备;智能化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智能化断路器、继电器等高低压电器产品;工业用水处理和控制系统。家用电器重点发展厨卫及整体家装吊顶、商用公装集成吊顶、家装智能电器、智能化功能模块;环保、节能、智能小家电;家用热泵热水器、商用热泵机组、热泵中央空调等热泵系列产品。电子元器件及电线电缆重点发展片式元器件、频率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新型机电元件、高密度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高强度耐候吊装电缆、矿用橡套电缆、野外用耐寒电缆、野外用高强度测井电缆、陶瓷电缆、通信电线电缆,及其他具备耐候、抗臭氧、抗机械应力、抗油污等特种和专用电线电缆。仪器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长寿命、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以及特种专用电测仪表和电网计量自动管理系统;测试仪器、医疗仪器、环保监测仪器、现代农业监测仪器、轻工业监测仪器;核电用仪器仪表。
2.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加快传统优势主导产业的改造升级,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技术标准对紧固件、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药品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进行技术提升,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加快行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1)紧固件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高速铁路、核电、风电、石化、航空等产业紧固件高端产品,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热处理、表面处理四大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加速引进高速自动化生产装备与精密模具,提高产品附加值。汽车紧固件重点发展轮毂紧固件,发动机用抗振防松紧固件;耐疲劳性能良好的连杆螺栓、气缸盖螺栓等;8.8级以上高强度及其超高强度车用紧固件。高速铁路紧固件重点发展铁路轨道、桥梁、机车车辆等铁路设施装备专用紧固件;高速铁路用螺纹道钉,护轨道钉,螺栓组件等;氮化螺纹道钉等防蚀耐磨铁路用扣件;铁道用弹条、减震扣件等异型铁路扣件。核电紧固件重点发展替代进口的核电设备和核建筑结构用紧固件;堆内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等堆内装备配套紧固件。风电紧固件重点发展风电塔架及底座紧固件;M39以上大规格、耐剪切高强度叶片螺栓,风电用双头螺柱圆螺母组件;大规格紧固件的均匀热处理技术,表面涂装技术;防盗功能风电紧固件,风电法兰等异型件。石化紧固件重点发展国内石化装备、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工程等连接用耐高温、高压紧固件发展。航空紧固件重点发展航空大飞机紧固件。
(2)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纳米纤维、高功能纤维、生物质纤维、新型聚酯、高性能有机化学合成纤维;利用再生聚酯技术,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高效利用。应用新型纺纱技术提高“三无一精”(无卷化、无接头纱、无梭布、精梳纱)织造工艺,提升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混纺色纱和纺织面料的生产技术水平。发展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材料、帘子布、工业过滤材料、医用卫生材料、高档合成革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加强桑蚕丝绸制品和天然亚麻纤维研发生产,发展真丝绸、绢纺绸、亚麻纱、亚麻制品与其他丝、麻混纺交织产品。
(3)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重点发展挂面箱板纸、红杉牛皮箱板纸、紫杉牛皮箱板纸、银杉牛皮箱板纸、紫檀牛皮箱板纸;开发涂布牛卡系列(白面牛卡、轻涂白面牛卡、本色涂布牛卡)、渣浆瓦楞原纸、渣浆纱管纸、低定量强韧牛卡纸、低定量高强瓦楞原纸等。
(4)食品药品产业:重点发展畜禽、稻米、果蔬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开发休闲熟食产品和节日礼品,加强食品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重点发展中药产业、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化学合成原料药产业、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发展鱼虾开口饲料、无抗生素的优质安全环保型饲料。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围绕建设高效、优质、生态农业,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科技水平。
一是以保障粮食安全,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品加工业为重点,提高粮食生产科技保障水平,优先支持生物技术、生态环保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结合省级粮食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加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基地,推动优质水稻的引种与产业化开发。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化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农作物高效栽培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重大畜禽疫病防治技术、农业新品种的引进与应用。加强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
二是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建立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农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技推广机构以科研院所为依托,逐步在我县优势农业产业中建立具有较强技术服务能力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十二五”期间培育省级农业科技企业10家,组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3家。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农业产学研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农业创新主体与浙江省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引进一批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4.提升服务业技术水平。
加强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金融业、社区服务业等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核电运行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一是加强物流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流信息管理、物流信息公共服务、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全面推进物流业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重点推动海河联运和公路货运的信息平台建设。
二是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科技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合作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进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测测试等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围绕集成吊顶、家用电器、商标印刷等产业,引进建设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围绕LED、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兴产业,引进建设技术研发、检测测试服务平台。
三是引进培育核电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与国内核电运行服务、技术服务、设计研究等公司、院所的交流,加大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和设计研究机构的引进力度,推进核电调试技术中心,核电认证检测中心、核技术研究机构落户海盐,加强核电科普教育和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全力推动中国核电城建设。
(四)知识产权助推工程
围绕我县传统制造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的“415”工程,大力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建设,联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专利、标准和品牌工作,全面提高全县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
1.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加强专利示范企业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中介机构建设,提高企业对专利信息的运用能力。鼓励企业购买发明专利、商标、版权和专有技术。进一步加强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优势产业技术标准体系.支持企业、行业协会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与相关部门的会商机制,引导企业将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向标准转化,进一步加强专利技术和标准有效结合。到2015年,新增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0项以上。
3.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营销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以及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名牌出口产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积极建设传统产业技术联盟,将技术、产品、应用、服务集成,联动推进技术创新、专利、标准和品牌工作。到2015年,新增省著名商标5件以上、省名牌产品5件以上。
(五)创新资源集聚工程
“十二五”期间,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引导创新资源优先向企业积聚,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力度上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
1.促进政产学研合作。加强政府推动,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的科技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协调机制,主动承接上海、杭州等地的创新资源转移,重点引进高技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突出引进以产业化为导向的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国有大企业前来创办或共建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地区总部。支持县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企业来海盐设立科研分支机构,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和技术交流、成果转化服务机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加强科技金融合作。加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社会基金间的合作,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优化创新融资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重点探索建立科技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质押等非实物和货币质押贷款提供科技担保,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发放科技信用贷款提供风险补偿,为民营担保机构开展科技信用担保提供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分支机构,专门从事科技贷款业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在境内外上市直接融资。加大种子资金扶持力度,为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完善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管理办法,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
3.加快人才积聚。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的实施意见》,加大创业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为海盐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加强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凝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技能人才。积极面向海外引进具有国际化背景、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自主创新领军人才,加大沪杭两地高层次人才的柔性引进。加快引进培养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国际战略眼光、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大对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我县重点支柱产业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制度,组织高技能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力发展我县中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的技能培训,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内部培训,着力培养一批高技能的生产一线人才。力争5年内,实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县引进10名市级领军人才和10个市级创新团队;引进和培养20个县级领军人才和20个县级创新团队;培育80个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团队;引进硕士毕业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上人才300名。使全县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供给总量、结构和素质基本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需要。
(六)社会科技发展工程
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要围绕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通过科技进步,为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
1.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节能方面重点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照明节能3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项目,抓好一批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的企业清洁生产技术,逐步改变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减排和生态保护方面,重点提升水污染行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及节水、中水回用技术,燃煤锅炉治理及节煤、烟气脱硫技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及预警系统,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治理技术,污泥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技术,要加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关键技术、循环经济的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示范和推广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着力解决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2.加快公共卫生领域的科技进步。围绕传染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需要,开展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病情早期诊断、临床治疗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示范。加强医疗服务、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积极引进新的医疗诊治技术和传染病防治技术,加强临床医疗专科建设,着力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传染病的诊疗水平。加强生殖健康技术研究,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等生殖健康服务技术。
3.提高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保障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在气象灾害、地质地震灾害防御及减灾领域的应用,引进与推广先进适用的重大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技术、公共安全应急处理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推广先进适用的抗震设防新民居,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不断完善和落实科技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会议等多种途径,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讲解,进一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产品、软件企业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不断完善和落实我县的科技政策,发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交流合作、创新资源引进和主导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产业化。着力建立起上下联动和跟踪指导机制,帮助企业用足用好自主创新优惠政策。
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完善科普活动阵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倡导以崇尚创新、善于冒险、追求成功、宽容失败为核心的创新文化。
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鼓励发展技术交易、技术经纪、技术推广、专利代理、信息咨询、科技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重点发展检测服务、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促进研发技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间的互动融合发展,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规范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秩序,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建立科技经费多渠道投入体系。“十二五”时期,确保县本级财政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一个百分点以上,进一步加大镇(街道)财政的科技投入。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规模企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通过建立科技创业投资(担保)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投公司、社会资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三)完善科技经费管理
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的支出结构。根据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调整财政科技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合作与创新资源引进。完善企业科技项目经费资助方式,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415”工程产业规划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机制。完善科技项目立项机制,提高项目立项的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水平。围绕主导优势产业,深入开展调研,加强共性技术开发项目的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加强科技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强化科技信用建设,完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对重大科技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
(四)强化科技创新合力
加强工作网络和队伍建设。健全县、镇(部门)、村、企业的科技工作网络,形成全县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正的科技管理队伍,增强管理、指导、服务创新主体的能力。
强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工作目标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继续完善和实施镇(街道)、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切实把推动科技创新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健全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海盐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继续开展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带头人等评选活动,加大对科技创新、技术改造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的奖励力度。增强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引导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技术创新的分配制度,深化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改革,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资本化、股本化,探索推行期权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