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文件指出,“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48.1亿元,汇集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晶科能源,以及捷泰新能源、晶科光伏新材料等重点配套和3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十四五”发展重点:聚焦硅片、电池、组件、配套材料及装备、应用等领域

首页 > 政策 > 正文

江西上饶:“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 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基础

2022-04-07 09:25 来源: 江西发改委 

4月6日,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文件指出,“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48.1亿元,汇集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晶科能源,以及捷泰新能源、晶科光伏新材料等重点配套和3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

“十四五”发展重点:

聚焦硅片、电池、组件、配套材料及装备、应用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广信等地为重点,以加快本地产业链配套集聚,推动多元化应用为发展方向。抢抓国家全力推进能源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巩固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领跑优势,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引领作用,提高电池组件大规模产业化转换效率。引进一批光伏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的原辅材、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及装备能级,增强供应链把控能力,构建有序互联的产业生态。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策应全球能源体系低碳化转型发展趋势,持续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实现光伏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到“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扎实的基础。

完善产业链集群。巩固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优势,加速推动新技术突破,提高国产设备智造和应用水平,实现电池最高转换效率、组件输出功率指标优化提升。布局功能性开发平台建设,支持晶科能源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组建光伏产业研究院,加快前瞻研究、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着力推进捷泰新能源电池片、海优威光伏胶膜等项目建设,增强本地产业链配套能力。支持普瑞美新材料、江西百思利等锂电池及结构件、储能材料、电解液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做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氢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布局,探索氢能与光伏转化的融合发展。

拓展多元化应用。引导光伏企业加快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示范点、光伏发电并网电站,突破光伏电站群控、智能微网等关键技术,促进先进光伏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应用示范。在具备条件的园区工业厂房和办公楼、城市交通枢纽、会展中心、仓储物流等设施,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渗透率。依托鄱阳等光伏发电产业基础,结合中草药种植、设施农业和渔业养殖等,拓展“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确保光伏应用市场稳步增长。借势“一带一路”及“双循环”发展战略,拓展新能源微电网系统、智能化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等新业态。

原文如下:

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上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二一年八月


前 言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把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主动权,已成为影响和改变一座城市经济实力的关键变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代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硬脊梁”,也是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如何发挥地处长江经济带中部城市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海峡西岸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交汇处的资源联动优势,发挥信息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加快创新驱动与创新能力培育,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提升制造业能级和竞争力,已成为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实现创新突破的关键所在。

结合上饶市制造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上饶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包含对“十三五”制造业规划的回顾,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脉络主线、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明确重点领域、空间布局、主要任务,提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保障措施。

本规划文本起止年限为2021年-2025年。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1

第一节 发展成效1

第二节 主要问题8

第三节 面临形势11

第二章 总体要求16

第一节 指导思想16

第二节 发展原则16

第三节 主要目标17

第三章 发展重点20

第一节 做优做强两大主导产业20

(一)有色金属20

(二)光伏新能源22

第二节 做精做大四个重点产业23

(一)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23

(二)非金属材料32

(三)汽车35

(四)机械制造37

第三节 做实做专N个特色产业40

(一)生物医药41

(二)纺织服装44

(三)绿色食品46

第四节 培优育强县(市、区)域制造业48

(一)信州区48

(二)广丰区49

(三)广信区50

(四)玉山县51

(五)横峰县52

(六)弋阳县54

(七)铅山县55

(八)德兴市56

(九)婺源县57

(十)万年县58

(十一)余干县59

(十二)鄱阳县60

第四章 空间布局63

第一节“一核一廊”发展布局63

(一)打造“一核”高端引擎63

(二)贯通东中部产业深度合作“一廊”70

第二节 重点发展若干特色片区71

第五章 主要任务75

第一节 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75

第二节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76

第三节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78

第四节 实施特色载体建设工程79

第五节 实施产业要素配置工程81

第六节 实施数字全面赋能工程82

第七节 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工程84

第八节 实施区域产业联动工程86

第六章 保障措施88

第一节 优化营商环境88

第二节 强化资金支持88

第三节 深化人才保障89

第七章 重点产业对接长三角区域企业名录91

第一节 有色金属91

第二节 光伏新能源94

第三节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97

第四节 非金属材料101

第五节 汽车105

第六节 机械制造109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上饶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制造业发展新局面。主导产业优势凸显,产业升级提质提速,规上企业日渐集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圆满地完成了预定发展目标。

第一节 发展成效

(一)工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质量持续快速提升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综合经济实力和区域经济影响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总量列全省第六,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连续3年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设区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领先增长,2016-2019年年均增长达9.1%,尽管受到国际经济环境和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仍同比增长5%,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632亿元,同比增长13.9%,增幅全省第一;完成工业税收131.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全省第一;实现利润总额240亿元,同比增长25.7%,增幅全省第三;工业用电106.7亿度,总量列全省第五,同比增长6.8%,增速列全省第八。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11%,超额完成“十三五”下降18%的节能目标,工业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增速列全省第一;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66.7%,高于全省平均50.3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一。列入省级调度的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0个,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数量均列全省第一。“十三五”期间,全力加大骨干企业和创新性企业的培育力度,深入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耐普矿机、晶科科技挂牌上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8家。2020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75家,净增237家,新增规上企业数全省第一,规上企业累计达到1915家;全市新增营收10亿元以上企业19家,其中,新增营业收入百亿元企业玉山致远环保1家,新增50亿元企业广信区金叶大铜、广丰区银泰乐科技2家。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空前,超前布局数字经济培育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以“5020”项目为主线的招大引强工作,多渠道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建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通过实施“项目建设提速年”,重点推进了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北斗产业园、普瑞美新材料、巴顿环保、江南铝业等“5020”项目挂点帮扶和“三百一重”项目建设调度。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库“5020”项目64个,总投资2128亿元,其中,投资145亿元的晶科“再倍增”实现当年签约、当前开工、当年投产;广丰芦林纸业再生纸、江西红马钢结构年产19万吨重钢等14个重大项目已实现部分或整体投产。2020年,全市签约招商项目343个,签约金额1596.6亿元,其中1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新引进“5020”项目22个,签约总金额681.5亿元,10个项目已实现投产,连续两年实现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5020”项目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积极捕捉新兴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态势,多措推动数字经济集聚发展。省公安数据灾备中心、交通数据灾备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备份中心落户上饶,华为云数据中心建成运行,阿里云大数据学院顺利开学,组建了中国联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饶分院。聚焦数字文娱产业,引进贪玩、盛趣等企业38家,培育数字营销产业,汇集巨网科技、趣星传媒等企业20余家,联合滴滴出行打造江西省最大的呼叫城。截至2020年,全市3387家企业上云,深度上云企业1353家,省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123家,成为全省首批企业上云试点地市,安驰新能源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培育了晶科能源、爱驰汽车等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企业。

(三)主导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四大主导产业“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非金属材料”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持续发挥对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2020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678.2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为7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有色金属产业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315.5亿元,同比增长27.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3%,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比重为36.2%,成为上饶市目前唯一的千亿级产业;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张,实现营业收入568.4亿元,同比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占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5.6%;机电光学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6.5亿元,同比增长10.0%;非金属材料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7.9亿元,同比增长17.9%。

“十三五”期间,以经开区为核心,重点打造的“两光一车”产业强势崛起,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日趋凸显。2020年,“两光一车”实现营业收入682.2亿元,同比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光伏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48.1亿元,汇集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晶科能源,以及捷泰新能源、晶科光伏新材料等重点配套和3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光学产业完成营业收入67.9亿元,同比增长28.5%,利润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157.9%,以凤凰光学集团为核心的光学冷加工全产业链已初具规模,规上企业达到61家。汽车产业基本形成以新能源车为主,覆盖轿车、客车、SUV、物流车等系列产品的产业集群,爱驰汽车成为首家大规模出口欧盟市场的中国新创车企,博能客车出口至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区,整车企业及7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四)载体建设能级不断提升,园区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奋力推进制造业载体建设,加速新兴产业布局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已形成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12个县(市、区)开发区为支点的“众星拱月”式空间布局,园区企业数由2016年的1042家增加到2020年的1614家。全市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95.8平方公里,建有标准厂房1400万平方米,处于全省领先,显著提升了开发区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2020年,全市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3453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列全省第二;实现利润224.1亿元,同比增长26.9%。新增2个省级开发区,新增6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新增6个过百亿元产业集群,万年成为上饶市唯一拥有两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机械电子、纺织新材料)的县。

(五)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活力日益迸发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2211”工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大攻坚计划”,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国家光学镜头镜片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组建了中科院云计算中心大数据研究院、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江西绿色生态葛研究所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有效发明专利730件,累计认定580家高新技术企业。晶科能源协同创新研究院获批江西省科技协同创新研究院;汉氏联合5种研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海普洛斯完成1项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申报。邬江兴、包为民、赵政国、杨德仁、江风益等5位院士被聘为“上饶市产业发展顾问”。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聚焦创新培育新动能,强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金融链深度融合,企业技术创新地位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全市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2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11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耐普矿机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晶科能源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爱驰汽车获选独角兽企业,自主研发的MAS平台、智能充电机器人等技术均在行业领先。截至2021年1月,晶科能源连续15次打破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世界纪录,获评中国质量行业协会认证的“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填补了上饶市国家级质量认证的空白。致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玉山)参与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六)产业推进机制探索创新,营商环境优化成效凸显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市、区)工业园区跨越发展的意见》,积极制定扶持政策,增强企业动力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探索设立了12个重点产业领域的“链长制”,链长均由市政府领导担任,由相关市直部门牵头设立链长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工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有序安全。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推动企业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市、县两级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相关活动410次,累计行程超230万公里,帮助企业签订销售订单总额达950亿元,活动服务工业经济,保稳定促增长成效显著。组建“上饶市数金投供应链管理公司”,建立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平台和供应链金融平台,注册资本金10亿元,采取“公共交易仓库+供应链管理+类金融服务”的模式,为全市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2020年,面对疫情迅速响应,组织“百支专班助百企”等活动,为全市101户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建立了101支帮扶专班。建立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联络协调机制,积极助推企业转产生产疫情防控物资,其中口罩日产能从“0”增长至日产400万片,为复工复产复学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2020年,上饶市出台了稳定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九条措施,全市28家有色金属企业获得2.6亿元税收补贴;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即征即退审批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完成退税企业共计62户,共退税13.8亿元;享受阶段性用电补贴优惠1800万元,获得授信、贷款合计2.1亿元。

第二节 主要问题

“十三五”期间,上饶市制造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加速发展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较为突出的短板和制约因素。

(一)新动能培育不快,龙头引领作用有待提升

上饶市已形成四大主导产业引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但工业总量还比较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对上饶市经济的支撑力不足,传统高能耗产业的比重仍然较高,大部分产业易受市场波动影响。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只有南昌的49.3%、九江的59.6%;六大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44.3%,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总量139.5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17.4%,同比下降4.8%;201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29.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4个百分点。全市具有引领、整合、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较少,百亿级企业仅晶科能源及致远环保共2家,50亿级企业仅6家,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行业粗加工等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光伏产业仅有1家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实力亟待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着产业链布局较为分散,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短缺等问题。

(二)科技投入较低,创新驱动能力有待增强

上饶市制造业大部分承接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生产基地特征较为明显,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投入的短板突出。“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在低位徘徊,2019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0%,位列全省设区市的第11位。工业创新平台建设的速度和总量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力还较弱,江西省1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12个省级智能制造基地中,上饶市均只有1个;73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中,上饶市仅有6个;省级产业研究院处于空白状态。在企业技术中心方面,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只有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占全省比重为7.4%,与排名第一的南昌市相差90家。

(三)用工矛盾突出,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健全

上饶市积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已相继出台了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实用性人才等政策,但受制于一些客观原因,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技能工人短缺问题突出,尤其是缺少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高等院校和高水平职业院校资源匮乏,全市仅有一所本科院校;全省的59所高职院校中上饶市仅有4所,且未能列入省里10所高水平建设的高职院校名录;研发事业单位分类单一且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高能级科创平台;其它相关产业人才培训机构也较少,导致大量青年人外出求学,学成后大都留在外地创业、就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工程师、技能工人供给不足,本地的劳动力技术素质不高等用工矛盾,势必对上饶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面临转型阵痛,资源产业优势有待发挥

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产业是上饶市的资源禀赋,也是稳住工业“基本盘”的传统优势。从有色金属产业看,产业链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大部分建设项目为中游原料粗加工基地,产品附加值和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市场竞争力薄弱,环保压力增大。从事下游精深加工的企业不足,且自主开发能力存在短板,融资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抵御市场风浪能力较低,无法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非金属材料产业看,黑滑石和石灰石多年来处于粗放式开发模式中,只卖原材料,单打独斗,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业发展规划滞后,项目落地较慢。

(五)县域工业薄弱,城乡产业发展有待均衡

上饶市地区生产总值体量较小,人均GDP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闽浙皖赣毗邻的十个地市中排位相对靠后,且区域性竞争格局逐步加剧。2020年,江西省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县(市、区)有6个,上饶市仅广丰区突破了500亿元。目前,上饶中心城区的“一城三区”发展格局业已形成,但还存在产业发展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问题,上饶经开区的辐射带动效应不显著。县域经济发展较慢,主导产业不明确,其入驻的企业规模仍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重点工业产业集群规模有待壮大,区域协同发展仍需加强。

(六)要素保障缺位,金融加持能力有待提高

高效推进产业项目落地,需要强化土地和资金等要素保障。上饶市各大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和利用不充分,对入驻企业用地指标的事前事后评估机制不完善,导致后续重大项目落地土地接续困难较多。市、县两级用于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短缺,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仅为市本级,且资金盘捉襟见肘,难以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引导和助推作用,更无法在招引重大项目时,发挥资金政策优势。目前,融资难度大仍是上饶市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财园信贷通”、“科贷通”、产业引导基金、转贷基金、工业发展基金的推进工作力度不够,除“财园信贷通”由园区主导外,产业引导基金、转贷基金、“科贷通”、工业发展基金等都由非工业主管部门操作,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相关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不足,缺乏如“订单贷”“设备抵押贷”“保利贷”“中信保”,以及对重点龙头企业开发“龙头企业授信、产业链企业受益”等金融产品。

第三节 面临形势

(一)新时期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向

新形势:全球制造业深层次调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主要发达国家反思并审视“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重振制造业,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从供应链和价值链看,上饶市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制造业大部分以“代工生产”模式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即便是高技术产业,也主要以加工贸易方式与全球分工。当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多边主义,中国正日益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供应链的“中心”,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展并且重构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格局,上饶市应加快发展制造业,积极参与维系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新要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化、低碳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家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从根本上重塑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技术范式。上饶市在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数字经济领域具备一定基础,应抓住“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决策机遇,依托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将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加强数字经济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上饶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新转型:新旧动能转换打破制造业要素制约。当前,国内正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稳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从工业化时代进入创新发展时代,从传统招商引资竞争转换到全要素资源竞合。未来5-10年将是关键窗口期,围绕高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知识型人才、行业标准制订、竞争规则、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和集聚的竞合会日趋激烈。上饶市应推动产业金融、土地资源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加快土地、资金、政策、人才、数据、服务等要素资源联动,尽快形成资源链、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多链联动”,明晰产业定位,承载产业聚集的载体,真正激活城市能级,释放价值,对留住产业及人才、培育产业将有着关键影响。

新生态:跨区域合作共建制造业生态。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找准定位,发挥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优势,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为江西的“东大门”,长三角地区进入江西的第一站,以及江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上饶市应把握四省通衢的优势,聚焦主导产业,以产业带动产业,吸引产业聚合,突破产业圈层,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塑,深度融入制造业标志性产业链跨区域协作。坚持扩大开放合作,主动对接海内外优秀企业,深化经贸合作交流,吸引更多新兴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

(二)上饶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趋势预判

1.制造业仍将发挥支撑作用。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发展,上饶市制造业正由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工业继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聚焦赋能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卓越制造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加强区域协同联动,增强具备全局性、战略性的产业链水平,走出一条中型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新路,继续在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上饶市制造业具备一定基础优势,正在大力培育新动能,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等具备一定先发优势。赋能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在研发投入和集聚创新上充满活力,让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具有关键节点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潜在爆发力的本土型科技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纷至沓来,可以有效加速上饶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3.产业载体创新凸显。特色产业园区是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和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要瞄准特色产业定向发力,推动创新发展、产业引领、产城融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打破地域、行业、企业间的约束和壁垒,推动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形成产业配套协作关系,实现资源动态整合,将充分发挥上饶市制造业的集聚效应,有利于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创新洼地积极转变为细分领域创新高地。

4.区域协同能级提升。上饶市地处闽、浙、赣、皖四省交界的交汇区,东承沪浙等“长三角”、南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金三角”区位。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协同发展市区县,以重点园区和企业为发展主体、以产业资本合作为发展纽带、以产业创新为发展源动力、以服务平台建设为发展通道,有效突破地区、部门所有制,实现产业关键核心环节协同有序、自由地流动,或可带动提升上饶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坚守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区域战略,积极抢抓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工业经济主战场、招商引资主阵地、区域协同主力军”的发展定位,实施“工业强市,数智立市,创新领跑,量质倍增”战略,紧紧抓住工业发展主动权,积极构建“2+4+N”的新型制造业发展体系,培育高质量产业梯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速打造集群式产业生态圈,形成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彰显上饶“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和独特品质,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大美上饶”提供核心支撑。

第二节 发展原则

——强主导:坚持以大工业为支柱,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三新”为统领,深耕优势特色产业,主动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区域合作,积极策应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力推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持续增强本地化配套能力,提升赣东北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

——壮规模:建设千亿级、五百亿级和百亿级产业梯队,致力进位赶超,打造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占有率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领军企业,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赣东北特色产业集群。

——固链条:布局推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环节攻关,发力引链延链补链强链,畅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链接,引导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增强本地产业链的韧性。

——重创新: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主动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吸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高端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落地,推动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快速融合。

——育新业: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为驱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赋能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催生一批具有新业态、新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第三节 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和增速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主导产业科技含量和“三化”程度显著提升,江西工业经济强市基本建成。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总量力争达到8000亿元以上。

开发区发展成效突出。力争“十四五”末,全市开发区营业收入总量力争达到7500亿元以上,全市没有一个开发区在全省开发区创先争优考评中排名后20位以内。其中上饶经开区总量跻身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前3位,上饶高新区总量跻身全省前10位,玉山高新区、万年高新区总量跻身全省前20位,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十四五”末,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3%左右。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实现零的突破,培育形成一批创新需求明、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新、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功能型平台,努力达到主导产业“一产一院一平台”全覆盖;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以及有效发明专利总数实现翻番。

龙头引领品牌焕新。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专业化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上饶制造”知名企业。打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精良、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上饶制造”品牌产品。力争“十四五”期间,制造业产品超100个被认定“江西名牌产品”,获评“全国质量标杆”称号企业达到1家。

融合发展能力跃升。推动工业互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加速渗透,持续开展“智能制造服务进企业”活动,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力争“十四五”期间,搭建1-2个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3-5家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推进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转变。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环境容量控制,力争“十四五”期间,打造省级以上绿色开发区和绿色工厂总数达20家。

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设计表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第三章 发展重点

“十四五”期间,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发挥上饶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做优做强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做精做大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非金属材料、汽车、机械制造四个重点产业,做实做专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N个特色产业,构建“2+4+N”的上饶新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第一节 做优做强两大主导产业

牢固把握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两大主导产业的传统优势,紧扣中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规模和质量跃升。稳住“基本盘”,开拓“增量盘”,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工业增加值率,引领上饶市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有色金属

聚焦铜、黄金、铝等领域,以德兴、横峰、广丰、广信、铅山、弋阳、信州、上饶经开区等地为重点,以持续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提高精深加工及废物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为发展方向。根植基础原材料优势,优化有色金属产业政策,引导扶持发展铜精深加工项目,提高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准入门槛,引导现有冶炼生产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加强产业技术创新突破,提升科技含量和高端产品比重,逐步占稳产业链中高端环节。扩大有色金属在新能源电池及电子信息领域的广泛应用,做大贵金属产业发展规模。大力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到“十四五”末,建成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

发展高端延链产品。紧扣先进装备、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需求,大力发展高精度管、带、箔、棒、线、板、丝等深加工项目,重点支持铜基复合材料研发,丰富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增加供给品种,不断延伸“金属功能材料-高端基础件-高端装备”的全产业链条。增强黄金精炼加工能力,积极引育珠宝设计开发项目,大力发展黄金贸易,力争打造一条集金矿采选冶、黄金产品加工、黄金贸易上中下游完整的黄金产业链。加快做深铝加工产业,着力发展高性能铝合金板材、挤压型材、精密锻件和压铸件等,不断拓展品种、功能及在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引导搭建共性技术研究平台,鼓励企业从单一市场同质化竞争转向差异化发展,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推广绿色智造模式。加快运用智能化新技术提升企业改造力度,推动技术装备和工艺流程换代升级,支持企业采用在线监测、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等,支撑生产方式向智能、柔性、精细化转变,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满足新兴产业领域对铜铝材质、成本、精密度等要求。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鼓励节能减排加工工艺、低碳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实现全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的绿色清洁生产。支持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再生冶炼,鼓励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高值铜加工产品,持续提升废旧金属再利用效率,转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优铜交易平台和有色金属供应链金融平台。

(二)光伏新能源

聚焦硅片、电池、组件、配套材料及装备、应用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广信等地为重点,以加快本地产业链配套集聚,推动多元化应用为发展方向。抢抓国家全力推进能源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巩固光伏新能源产业集群的领跑优势,发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引领作用,提高电池组件大规模产业化转换效率。引进一批光伏新能源产业“头部企业”,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的原辅材、产品制造技术、生产工艺及装备能级,增强供应链把控能力,构建有序互联的产业生态。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策应全球能源体系低碳化转型发展趋势,持续提升海外市场占有率,实现光伏产业高端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到“十四五”末,打造国家级光伏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全面建成“世界光伏城”奠定扎实的基础。

完善产业链集群。巩固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优势,加速推动新技术突破,提高国产设备智造和应用水平,实现电池最高转换效率、组件输出功率指标优化提升。布局功能性开发平台建设,支持晶科能源申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组建光伏产业研究院,加快前瞻研究、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着力推进捷泰新能源电池片、海优威光伏胶膜等项目建设,增强本地产业链配套能力。支持普瑞美新材料、江西百思利等锂电池及结构件、储能材料、电解液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做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氢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布局,探索氢能与光伏转化的融合发展。

拓展多元化应用。引导光伏企业加快投资建设光伏发电示范点、光伏发电并网电站,突破光伏电站群控、智能微网等关键技术,促进先进光伏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应用示范。在具备条件的园区工业厂房和办公楼、城市交通枢纽、会展中心、仓储物流等设施,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渗透率。依托鄱阳等光伏发电产业基础,结合中草药种植、设施农业和渔业养殖等,拓展“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确保光伏应用市场稳步增长。借势“一带一路”及“双循环”发展战略,拓展新能源微电网系统、智能化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等新业态。

第二节 做精做大四个重点产业

立足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非金属材料、汽车、机械制造四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基础,开拓新兴领域及融合赋能。聚力提能级,孕育新势能,形成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保持上饶市制造业提质进位的良好态势。

(一)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

聚焦光学、智能终端产品、半导体照明、北斗应用和数字经济产业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广丰、玉山、广信、万年、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等地为重点,以加快集群式产业链打造,培育壮大骨干企业为发展方向。策应江西省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带布局,大力发展光学、半导体芯片、北斗终端制造、新兴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投产,加速壮大产业规模。创造条件组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提升产业科研水平。积极发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推进“数字基建”项目,深入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不断拓展数字经济发展新空间,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到“十四五”末,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体现上饶市创新水平和制造实力的新增长极。

1.光学产业

加快转型光电产业。利用国家光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平台优势,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把握智能安防、机器视觉、车载成像、医疗影像、VR/AR等领域高端光学镜头的市场机遇,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支持凤凰光学全力向光学组件和光电模块转型,加快上饶立景创新高端镜头芯片封装项目建设,实现细分市场从材料、镜头到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覆盖,满足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提高安防、车载、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占有率。依托中电海康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引入,带动光学镜片、光学镜头、照相器材、光电模组、光学仪器零配件等产业链集聚,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助推光学产业向光电产业发展,打造国内首个集智慧制造、智慧展示的光学特色小镇。

强化国家级平台建设。着力完善以光学检测中心为初步框架的光学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支持倍耐性实验室、模具中心等建设,增强高端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壮大专业光学检测团队,提升检测标准项目全覆盖能力,全力打造国家级光学检测中心。积极推动盛奇光学产业园、光学三基地等产业园建设,加强不同区域同业联动,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扶持中小微光学企业健康发展。加强上饶市光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研发机构、高等院校或知名企业合作,促进光学产业与电子工业、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支持创新成果在传统和新兴领域加快应用,提升上饶市光学产业整体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智能终端及配套产品

电子元器件。依托数智电子科技园、芯片产业园的建设,提振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招引能力,围绕集成电路封装、半导体分立器件和触控显示器等电子器件制造,带动芯片、电子电路、电子材料、敏感元件及传感器发展,力争融入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群,逐步形成国内电子元器件细分行业的重要生产基地。鼓励企业攻克产品设计与关键工艺技术,提升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支撑相关通信设备制造、终端电子产品的发展。支持有色金属与电子信息产业跨链融合,突破发展高性能、高精密电子材料,满足数字技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特性需求。

智能终端。立足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区域性布局,着力吸引网络设备、通信模组、光模块等产业链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匹配,提高本地产品配套率,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自主品牌。聚焦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结合5G发展布局,加强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AR/VR装备和汽车电子等厂商的合作,开发生产小而精、附加值高的智能终端及消费类电子系列产品,培育发展更贴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特色智能终端产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丰富产业产品门类,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智能家居。紧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家居产品趋势,鼓励企业积极布局参与前装市场,提高家居产品的智能化渗透率,大力推进智能家居产品的研发,增强用户“产品+软件+服务”的新型消费体验。支持发展安防和门锁智能化产品、基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照明系统和智能卫浴产品等,借力多样化的产品设计,满足不同家居场景需求。支持具备芯片、通讯模块、智能控制器等关键环节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落地,在垂直细分领域形成跨区域协同产业链。引导企业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家装企业、设计师、酒店服务商等的合作,协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实现向柔性化、定制化等服务型制造蝶变跃升。

3.半导体照明

加快应用创新开发。以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LED技术和产品为主线,着力突破新功能半导体照明材料、器件制备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引导企业密切跟踪OLED照明发展态势,关注车载、商业等高阶消费市场的应用,做好相关产业技术积累。围绕智慧路灯生态系统、城市夜景和建筑照明、文旅光环境艺术照明等智能互联照明及新兴应用,以需求端带动LED研发端提升。开发面向科研、教室、医疗及防疫的LED产品和集成系统,拓展功能复合化、多样化及便携式的移动照明等消费端照明,营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节能的照明环境。

构建融合集聚生态。以玉山光电产业基地为核心,强化江西众光照明、江西索普信等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快聚集成链蓄势,加速产业规模扩张。推进半导体照明与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的深度融合,促进智慧照明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支撑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和智能家居的发展。加快LED照明产品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推广绿色生产制造示范,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和质量。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实现特色化发展,扩大品牌影响力。

4.北斗应用

增强应用研发实力。依托江西北斗卫星产业基地的建设,加快布局北斗导航应用产业的发展,大力引进央企和细分行业领军企业,推动相关北斗项目落地。支持研发基于北斗的车载智能终端芯片、智能语音及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发展基于北斗的文化、教育、卫生等智能服务终端,逐步形成芯片研发、终端制造、数据处理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培育一批具备长期发展潜力的配套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带动产业转型和信息消费升级,助推北斗导航应用成为上饶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生力量。

创新北斗应用模式。立足江西北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优势,锚定“北斗系统+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目标,构建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在位置服务、智慧城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开展北斗导航应用示范,提升时空智能服务能力。加强北斗系统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上饶市数字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支持有资质的企业开发精准公交、消防救援、老人关爱、道路危房检测等场景服务,探索北斗商业运作模式,完善行业发展应用环境,带动新技术、新业态的推广。

5.数字经济产业

紧扣科技革命与行业变革的时代脉络,大力支持融合赋能创新,把着力推动“智慧上饶”和“数字江西”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发挥江西省唯一的数字经济示范区,江西省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首个大数据科创城、首个数字经济小镇的空间载体优势,主动出击,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推进5G、IPV6、物联网等“数字基建”项目,积极布局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领域,做大数字文化、数字呼叫、数字营销、数字金融、互联网内容审核等优势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大数据与云计算。深化高铁经济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基地、核工业赣东北大数据研发中心、江西一舟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模式,培育一批大数据示范企业,发展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生产制造,打造大数据技术服务、流通交易、科研“双创”等公共平台。围绕政务服务、普惠民生、公共服务、产业创新等领域,开展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安全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承接大数据服务外包,形成一批典型大数据优秀产品、服务解决方案,构建区域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聚焦华为江西云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盘活数据中心资源,推动云服务商和重点领域企业的供需对接,促进文娱、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企业上云,实现云计算深度应用。

5G与物联网。把握数字新基建的发展机遇,依托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江西(上饶)开放实验室、中国电信5G+数字乡村创新基地等平台建设,重点布局5G产业生态,推动5G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民生、车联网、VR、城市治理等融合应用,建成全市5G场景应用示范推广体系,打造江西5G产业发展和融合应用的上饶样板。加快甬舟物联网智慧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整合传感器产业研发设计技术、相关软硬件及测试技术的优势,带动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产品开发制造,为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消费品电子提供完善的物联网产品与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加快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设施建设,围绕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汽车、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布局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星火·链网”骨干节点等一批产业数字化平台项目,支持企业“建标识”“用标识”,推动行业两化融合贯标提升。引导工业场景持续开放,推进工业仿真工业大数据应用软件研发与产业化,助力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模式创新。构建新型企业级工业网络,推进基于工业PON、5G、IPV6和标识解析等新技术应用,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加快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上饶)实训基地、中国联通(上饶)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型龙头企业,聚焦设备联网、协同制造、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着力构筑“平台+”服务。

区块链。招引培育一批优秀区块链企业,聚焦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硬件设备等环节,推进区块链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端产品开发。深化与阿里巴巴等国内区块链领先企业合作,在智能制造、金融征信、政务数据共享、产品防伪溯源等领域打造若干个典型应用场景,发展智能合约、身份认证、资产数字化、安全防护等区块链行业应用和技术解决方案。探索江西上饶数字经济生态社区建设,支持设立区块链创新基地、公共服务开放性平台,促进区块链产业聚集和技术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抓住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产替代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信创智慧产业园江西可控计算机整机、紫光恒越的信创网络产品及鲲鹏服务器代工生产线等信创项目建设,打造自主安全电脑、服务器等整机及其上下游配套研发生产基地、软硬件适配中心。鼓励自主软件产品开发,支持应用迁移、信息服务创新在政务、医疗、交通、旅游、司法等场景应用,培育一批行业应用软件运营服务商和平台服务商,力争建成全省、全国信创标杆项目。积极引进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基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服务业态,着力增强信息消费供给能力。依托上饶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引进一批自主创新软件开发、终端制造、信息安全等企业和项目,支持本地信息安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信息安全专业服务。

“数字+”产业。以上饶高铁经济示范区为核心承载空间,着力推动上饶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数字文娱、数字营销、数字医疗、数字金融、数字呼叫等产业,培育在线新经济和新业态。加快建设贪玩游戏产业园,集聚一批互联网创新企业,发展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文化等新模式,打造全省最大游戏城。支持巨网科技、腾商国际等企业,以数字化营销系统赋能产品内容。围绕与华为公司共建产业云平台、江西新工科学院、华为供应链企业园等,助力数字存储产业培育。聚焦共享(电)单车规模化发展,做大上饶滴滴呼叫城。抢抓新兴金融科技业态快速发展的契机,培育发展区块链金融、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征信与风控等场景。探索与国内外创新资源合作,发展远程诊疗、互联网医院、智慧养老等现代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的新形态。

(二)非金属材料

聚焦新型建材、黑滑石、石灰石、新型水钻和瓷石等领域,以弋阳、玉山、广丰、德兴、余干等地为重点,以先进绿色技术赋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培育壮大产业规模为发展方向。立足非金属材料作为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的特性,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采用先进设备和清洁生产新技术,加大非金属矿物的开发力度,发展多功能新型墙体材料、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的新型建材、高附加值建筑陶瓷、活性石灰石和氢氧化钙原料等。稳步提高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水平和绿色产品比重,推动非金属材料与上下游产业、信息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节能降耗的产业发展格局。对接高端市场需求,加快水钻材料加工向饰品制造转变,提升时尚美誉度和品牌显示度。到“十四五”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非金属材料创新应用高地。

1.新型建材

发展绿色生态水泥。支持海螺水泥、万年青水泥、南方水泥等龙头企业在巩固产能优势的基础上,拓展产业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以建筑产业现代化和绿色建筑需求为导向,发展墙材产品部品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多样化生产,提高水泥制品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新型墙材应用及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突破应用软件开发等关键环节,满足建筑现代化的多功能需求。积极推动绿色生产技术、装备改造及废物处理技术应用,开展燃料替代、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余热发电、碳捕捉等技术的研发、示范应用及推广,培育更多的循环经济试点,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聚力行业智造转型。利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赋能水泥行业转型升级,建立示范应用生产线,联合产业上下游搭建智能生态圈,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工业互联网企业,打造工业大数据生产及能源智能管控平台,通过数字化规划设计、智能生产、能耗水耗管理、安全环保管理及固废协同处置等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生产管理效率、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故障停机率,提升行业整体效益,力争在新一轮行业发展中占据制高点。

2.黑滑石加工

高效利用矿产资源。充分发挥广丰区得天独厚的黑滑石资源优势,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推动矿权整合和项目建设,引导生产、科研、服务、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向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聚合配置。增强上游企业创新开发能力,大幅提高黑滑石原材料的品质,由销售原矿、初加工产品趋向精细加工、应用产品开发。吸引有品牌影响力的黑滑石深加工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促进黑滑石深加工产业规模化发展,实现产业链延链强链。积极利用矿山废弃物,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墙体部件,形成有序合作的产业生态,打造黑滑石深加工产业基地。

开拓高端应用市场。依托产业园区设立黑滑石深加工科研机构,加快先进煅烧设备及配套设施建设,围绕煅烧滑石、陶瓷原料泥、陶瓷配方泥、黑滑石超细粉等加工产品,全面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为下游提供不同质量、不同性能要求的优质原料。重点关注黑滑石市场走向,以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和电器陶瓷为主导,密切与景德镇、潮州、醴陵等国内陶瓷主产区的产业链深度合作,促进陶瓷釉料、陶瓷墙地砖原料的规模扩张,打造日用陶瓷、工艺美术瓷原料的高品级影响力。挖掘黑滑石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发展潜力,支持企业向下游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和涂料等填充剂开发延展,积极开拓精细化工、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和汽车等先进陶瓷应用市场,做强广丰区“世界滑石之都”品牌。

3.其它类非金属材料

新型水钻产业。把握国内外时尚创意和服装服饰发展潮流,以余干工业园区水钻产业园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突破高性能水晶玻璃加工技术及设备制造,构建由水晶胚、水钻和水钻衍生品构成的完整产业链,推进水钻产业集群化发展。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发挥“中国水钻研究院”的产学研优势,集聚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突破水钻材质制备、水钻服饰设计研发能力,引导产业链走向高科技精深加工。对接国内外时尚饰品及服装产业链,逐步推进高端水钻饰品研发,培育具有文化内涵的当地特色产品,提升余干水钻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打造全国最大的水钻生产和集散基地。

瓷石产业。围绕弋阳县超大型瓷石矿产的资源优势,紧扣产品附加值提高,加快引进矿产开发及应用领域的龙头企业、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项目,开展高标准瓷石矿开采、提炼及加工,有序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组建产业链联合体,协同开展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企业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搭建研究合作平台,围绕全产业链推进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提高瓷石矿产利用率。对接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发展壮大工业陶瓷产业,探索做大艺术陶瓷规模,建成全国性的优质陶瓷原料产业基地。

(三)汽车

聚焦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广信、余干等地为重点,以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主攻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为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重点,支持爱驰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达产达标。加快以整车为牵引的“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链布局,推动电池、点击、电控“三电”系统相关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地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面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积极推动上饶市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项目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品牌的影响力,促进城镇及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以上饶经开区为核心的“江西汽车城”。

1.传统汽车

深化整车装备制造。做强龙头整车企业,依托长城汽车品牌优势,迅速打响上饶汽车产业知名度,以整车制造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为配套、相关产业为服务,构建优质汽车产业集群。壮大新产品投放、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和本地配套能力。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贴近制造工艺的技术改造、制造协同管理、能源管理等环节,培育从汽车零部件研发、整车制造到汽车后服务的安全可控全产业链,助力上饶经开区更好的实现“双碳”目标,成为江西汽车产业重要的整车生产和研发基地。

2.新能源汽车

加强整车集成创新。优先发展纯电动汽车,紧密跟踪燃料电池汽车,促进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确保汽车产业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激发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力,围绕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等核心问题,加快整车集成技术创新和短板弱项突破,打造新能源引领智能驱动的全产业链集群。紧扣帮助本土汽车扩大市场份额,支持爱驰汽车、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博能商用车等整车企业,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找准市场定位,发展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的特色产品。不断提升整车智能化制造能力,打响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

创建场景应用生态。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建立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运营管理平台,率先并循序渐进在公交、出租、公务、物流、环卫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围绕5G网络、北斗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部署的稳步推进,超前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应用平台、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及车用高精度时空服务系统等,紧跟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速度,促进产业合作生态形成。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智能化汽车综合试验场,联动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互联互通互认互信”,逐步拓展多场景多模式综合测试示范,加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落地。

3.汽车零部件

鼓励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支持余干汽摩配产业园及铅山、鄱阳等地,加强与本地和国内外整车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现有传统汽车的技术水平,提高零整比,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紧密衔接上饶市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体系,全力推动建立电驱动产业研究院,突破电机、电控、动力电池制造工艺和安全性及储能应用等关键环节,提高汽车电子综合集成水平、制造工艺水平。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上饶)产业基地、核心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及安信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满园扩园,夯实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把握汽车后市场发展的机遇,坚持高品质、多样化配件开发生产,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支持采用新型市场推广机制及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品牌化发展以赢得更多的市场。

(四)机械制造

聚焦装备制造、五金标准件、民用航空等领域,以广信、信州、玉山、铅山、横峰、鄱阳、婺源等地为重点,以推进成套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制造,提高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为发展方向。加快突破光学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培育发展高端机械制造与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双管齐下,做大做强五金标准件优势领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产业链生态。谋划布局民用航空产业,积极打造中小动力船舶、船业配套等水上交通装备产业。吸引和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从单元级、流程级向网络级、生态级的数字化转型。到“十四五”末,着力创建江西省装备制造产业重要基地。

1.装备制造

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系列化、高端化、终端化、柔性化,积极引进中高端机械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加强不同区县装备制造业的链条式分工合作,提升装备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围绕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重点领域,立足细分领域的优势,做大做强轴承钢管、电线电缆、精密铸件、变电设备等产业,提升矿山机械、环保装备、化工装备等产业的市场份额,推动高科技实验室设备等特种设备的创新发展。强化整机带动、系统牵引,重点支持基础零部件及与其相关的关键材料研发突破,加快提升装备制造本省市配套率,培育和完善装备制造协作配套体系。

推动新兴技术赋能。推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和环保技术等与装备制造技术融合,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升级需求,带动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在装备产品设计中增加产品服务化功能,建立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功能型平台,力推服务型制造发展。对接上饶市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智能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布局发展智能机器人、检验装配、物流仓储等智能装备,支撑装备产品迈向中高端。紧扣装备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市县建立良好的上下联动机制,遴选重点园区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创建一批示范应用标杆企业,成为省内领先的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2.民用航空

整机及零部件制造。深入对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商飞集团的产业布局,强化德兴市翔鹰航空零部件产业园、中航直升机研究所鄱阳县无人直升机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以飞机整机(无人直升机)和航空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为核心,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依托“北航--翔鹰航空航天难加工材料联合实验室”,以制造工艺技术为突破口,主攻大型民机和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抢占细分行业国内外市场的制高点。依托中航直升机研究所,加快研制、生产系列无人直升机产品及无人飞行器,构建配套完善的技术协作环境,形成主干、分支和配套等多层次无人直升机产业链,促使相关生产企业落地鄱阳,满足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通航服务。围绕江西省打造“航空强省”的发展蓝图,支持鄱阳县积极发展系列无人直升机的生产、试飞、培训、维护等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凝聚力和辐射力。把握鄱阳通用机场建设契机,紧跟航空制造和通航运营发展需求,培育发展临空经济和航空服务业,辐射带动广域产业聚集。延伸拓展航空物流、通航运营、航空维修,做强机场地面设备等配套产业,积极培育“通航+应急”及“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特种行业需求,发挥通用航空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3.五金标准件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围绕紧固件、鱼钩、硬质合金工具等标准件类的升级转型,依托江西海威、鄱阳黑金刚钓具、江西众利等企业,提升核心关键环节的创新实力,打造“专、精、特”品牌产品。引育鱼钩原材料生产企业,突破渔具上游材料研发,加快产业链补链、延链,实现高端渔具的规模化生产。提升切、钻、磨、铣等全系列工具产品能级,聚力壮大产业规模,形成构建较完整的金刚石工具产业链。引导企业开展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促进现有产业从低端、初级、单一、同质化向高端、精细、多元、特色化发展,形成上下游协同创新的产业链体系,满足市场对五金标准件多规格、高质量、高强度、高技术含量的需求。

第三节 做实做专N个特色产业

积极支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若干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升创新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新融合,引导新消费,加快实现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打造上饶市制造业优势新阵列。

(一)生物医药

聚焦中医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产品等领域,以上饶经开区、德兴、弋阳、万年等地和(江西)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为重点,以完善中医药产业链,引育医疗器械及生物技术企业为发展方向。发挥地方特色自然禀赋和医疗养生优势,做强中医药生产制造,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鼓励研发各类创新药,扩大原料药、中间体、甾体药物生产规模。布局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加强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环保技术等集成应用。瞄准干细胞临床、基因测序等前沿医疗技术,加速推进国际细胞谷、恒大养生谷、烈冰生物等项目,力争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取得突破。

1.中医药

中医药产品。围绕江西省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中医药强省目标,立足上饶本地特色中药原材料资源,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优势叠加的发展格局。引导德兴、鄱阳、余干、弋阳、婺源等地中药企业自建或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动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建立健全中药材全产业链、全流程质量可追溯体系。突破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的关键技术,创制一批中药新品种,推进中药制药设备及中医医疗设备的研究和产业化,提升中药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着力医药企业的产能提升。围绕骨干企业和优势品种,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增强中医药临床研究基础,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速度。

中医药健康旅游。加快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婺源、德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联动横峰、铅山、婺源、余干等地的上饶市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项目,重点发展中医非遗、中医治未病、中医体验和康养服务,探索“药植基地+中药生产+度假养生+康复养老”融通发展的新业态。鼓励临床重点学科、专科或产学研合作,开展特色中医保健的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推进上饶道地药食同源中药及健康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围绕婺源“新安医学”、铅山“一带一路”中医药历史文化,支持采用现代制药技术、先进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对中医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等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具有上饶特色的中医药品牌。

中医药信息化。聚焦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鼓励运用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建设智慧药房、中医远程诊疗系统,探索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的研发和应用,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线上线下一体的“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做大做优德兴赣东北中医药交易大市场,依托“中医药+互联网”交易平台,打造集药业采购销售、中药材现货交易、中药材电子商务、中医药文化展览、信息发布、旅游观光、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中药材流通基地。

2.医疗器械

高性能医疗器械。依托上饶市高端医疗器械及装备研试产业园等建设,大力引进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谋划布局医学影像高端装备、体外诊断仪器设备及耗材、先进治疗设备、医用生物材料等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高性能医疗器械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吸引和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把握国家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推广实施的机遇,为医疗器械初创企业提供科研转化及生产制造平台(CDMO)、全球注册及临床试验平台(CRO)、产业规划和教育服务平台、产业投资平台和医械云平台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医疗器械创新成果落地,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和高端化。

康养保健辅助器械。瞄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康养辅助性产业,积极引入智能假肢、外固定矫系统、虚拟现实康复系统、肢体协调动作系统等康复辅助器具、设备、仪器和软件企业,支持发展小型家用检测器械、护理器具、治疗仪和保健器材等智慧养老设备、器械。引导生产企业在社区或康复中心设立智能康复辅具、家用智能护理器具示范中心,加强产品推介和体验信息收集,助力企业加快器械技术升级、器械材料更新和使用方式优化,提高临床研究到应用的转化速度,打造成为江西省康养保健器械的产业基地。

3、细胞治疗产品

现代生物治疗产品。围绕上饶国际细胞谷干细胞健康科技园建设,发挥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江西多能干细胞库、江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作用,重点发展干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技术及产品开发、临床研究,加快突破细胞规模化培养技术,探索发展干细胞再生医学新模式。完善优化研发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和产品开发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创新成果上市进程,加快实现细胞治疗产品的临床转化、产业集聚。支持在细胞产业等领域探索更多制度创新,推动上饶市干细胞再生医学进入快速规范发展阶段。

精准医疗服务。以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等项目为载体,加速推进江西汉氏联合医院、恒大国际医院和养生谷建设,助力“治疗+旅游”、“养生+旅游”以及“美容+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基因测序技术等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生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等突破。聚焦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积极引进基因测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开发低成本易用、高效整合的测序样品自动化软硬件技术,以及基因测序、编辑配套耗材,培育从疾病分子分型到个性化药物的研发模式,探索发展患有难治愈或罕见疾病成年患者的辅助治疗方式。

(二)纺织服装

聚焦学生服、智能鞋业、棉麻家纺和户外休闲用品等领域,以鄱阳、万年、信州、婺源等地为重点,以推动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加快品牌提升为发展方向。主动顺应消费市场快速变化,推进纺织服装新产品开发和传统优势产品升级,融合历史文化基因及时尚潮流理念,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高水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自主服装、制鞋品牌,做大规模提高档次。不断推进纺织新面料开发,积极发展高档家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引导相关企业向产业用品、专业用服装行业拓展。支持企业由加工制作型向创意设计+生产营销型转变,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构建从文化研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到品牌塑造的完整产业链。

突破中高端面料。实施区域性品牌战略,完善万年纺织新材料产业集群、信州沙溪苎麻产业园、鄱湖纺织产业园等纺织服装基地建设,巩固企业在传统棉、麻、化纤等纺织加工方面优势,强化纺织服装原材料、辅料和制品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促进苎麻纺织、定制服装及家纺等领域快速提升。围绕应急公共安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医疗健康养老、航空航天、建筑交通、新材料等发展需求,开拓新型纤维材料在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推广应用,逐步形成从纤维原料、产品加工到应用开发的新型产业链。

力推全流程数字化。以江西斯沃德、江西正博、江西昌硕等为重点,鼓励发展时尚服装和创意设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技术,推进服装鞋业设计数字化,提升服装鞋业内涵品位价值。引导企业加大设备、工艺研发投入,试点产线智能化升级、绿色化改造,从生产制造环节向上游面料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延伸,并实施应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鼓励企业创新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联合中高职院校及设计机构联合,形成面向时尚消费市场的快速开发能力、敏捷生产能力、高效反馈能力。

(三)绿色食品

聚焦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等领域,以鄱阳、余干、万年、婺源等地为重点,以地方特色食品精深加工能力提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为发展方向。把握安全、营养、优质、环保的消费需求,促进先进制造业与农业聚合发展,围绕横峰葛、万年贡米、婺源绿茶、鄱阳湖水产、余干芡实和辣椒、铅山红芽芋、广丰马家柚等品牌农产品,强龙头、延链条、塑品牌,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嬗变。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推动绿色食品产品和技术升级,促进绿色食品生产集约化、全链式发展。支持企业借助展会、节庆活动和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开展绿色食品的营销推广,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到“十四五”末,绿色食品产业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食品产业标杆示范区。

丰富绿色食品品类。优先发展稻米、茶叶、水产、果蔬等地方特色食品,加快推进食用菌、坚果、糕点等中华传统食品,支持发展婴幼儿配方食品、老年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功能性食品,以及农特礼品系列。聚焦食品加工需求,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的加工专用原料供给基地;聚焦高端市场需求,建设一批绿色化、生态化的优质食品基地。引导建立绿色食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制度,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升绿色食品清洁生产水平,健全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推动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流程信息追溯。支持中小型加工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规模化生产,提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水平,专注细分行业做优做精。

弘扬优品名牌效应。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选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品质优良的重点品类,培育发展一批“饶字号”特色食品,支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弛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赣鄱正品”、江西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和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等申请认定。借助数字经济和品牌包装,推动上饶市绿色产品打入国内中高端市场,提升生态、绿色品牌知名度。以知名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集食品研发创新、检测认证、包装印刷、冷链物流、工业旅游、清洁生产等为一体的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绿色食品与教育文化、健康养生、旅游体验深度融合。

上饶市“2+4+N”产业体系表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第四节 培优育强县(市、区)域制造业

(一)信州区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有色金属两大主导产业。依托信州产业园,以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聚焦补短板,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重大项目及补链型配套项目,实现“园区扩容”与“产业链招商”,壮大经济发展新优势。支持工业企业升规入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以宇瞳光学、威皓光学仪器、豪亿光学、臻宇光学等企业为核心,发挥安防监控镜头优势,推动光学产业链向车载镜头等高端镜头市场延伸,与上饶经开区光学镜头及零部件企业联动形成集群化发展。围绕德力西联合开关集团、江西拓诚线缆等企业,增强线缆、变压器等产品的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机械制造产业要加强电工电器、汽车配件、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产业融合。积极引进整机领军企业和配套企业,构建上下游互融共深、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一体化产业组织新模式。有色金属产业要扶持浩钰铜业、江西华辉铜业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华辉铜业年产20万吨铜材精加工项目建设,提升精加工技术水平和生产利用效率,增强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再生资源加工、电线电缆制造能力。

(二)广丰区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上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区三园”,准确把握新时代制造业发展新阶段特征,以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为突破口,持续壮大产业集群,不断做强发展支柱。发挥县域经济排头兵的能动作用,大力推进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积极招引行业头部企业,全力支持骨干企业进军资本市场,不断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园区效益快速提升。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以江西精元电脑、立景创新、江西高盛达光电、江西富荣电子等企业核心,加快推进TCL高盛达二期、和烁丰二期落地见效,努力培育立景创新科技、TCL高盛达等若干个产值百亿的龙头项目,重点突破关键设备、零部件和芯片等关键环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不断完善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电子信息服务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机械制造产业要发挥江西台鑫钢铁、江西华欣机械、江西富伟达科技、江西同欣机械等企业的引领作用,联合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自动化水平。有色金属产业要引导银泰乐科技、江西金宏铜业、江西康鑫铜业等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持续升级铜制品生产工艺水平,提高贵金属加工回收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发展。非金属材料产业要紧紧依托“中国滑石之都”特色禀赋,全速推进黑滑石、石灰石特色资源产业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延伸精细加工产业链和全产业链式的配套服务。重点抓好建筑陶瓷、日用陶瓷标准原材料基地、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落地见效,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矿业向工业转化,形成优质产业集群链条,打造“中国特色资源产业集聚区”。

(三)广信区

聚焦有色金属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上饶茶亭经济开发区,全力发挥“引进重大项目、做强发展平台、做优企业服务”系列组合拳的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聚焦上市公司、国内500强、国家级产业平台,推动招大引强升级。积极跟踪对接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加快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创新体系。

有色金属产业要以江西金叶大铜、江西越兴铜业、大江铜业等企业为核心,提升铜精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推动铜产业链由前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推进江西金叶大铜科技铜加工及铝棒杆拓产项目建设,引导江西新金叶实业等提升多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利用效率。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及供应链金融平台。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围绕江西米赞科技等企业,提升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电子配件领域的设计、制造能力。支持江西映美光电科技、上饶金鹤光学仪器等企业,对接成都光明光电、凤凰光学等光学产业龙头,着力提升光学镜片生产制造水平,联动产业协会及专业院校,提升技改转化效率。围绕上饶数字经济产业园、智谷新经济孵化中心建设,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支持江西贪玩信息、盛六网络、擎游科技等企业,不断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发展平台。机械制造产业要围绕耐普矿机、福事特液压、上标螺丝、宇林模具等企业,延展重型矿山选矿装备及新材料耐磨备件制造相关产业链,推动液压系统流体连接件、液压阀件等产品创新,推进紧固件、机械制造及模具生产规模化。

(四)玉山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依托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九园一基地”,锚定高端化、数字化、集群化和绿色化,积极引育优势产业链“链核”企业和补链项目,提升产龙头企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结算等核心环节能级。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发展、侧向带动,打造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扶持培育优质企业上市,打造更具支撑力的工业体系,加速壮大产业发展“玉山军团”。

机械制造产业要围绕江西省红马钢结构、江西红睿马钢管、江西佳马高精特等企业,以轴承产业为基础,拓展装备制造链,形成集机器人制造、节能环保装备等多个门类齐头发展的先进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引导轴承领域的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着力培育组建江西轴承科技创新协同体。探索成立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推动实现规模效益上台阶,做大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瞄准赣东北乃至江西省内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加快电子信息科创园、光电产业基地等园区基础建设,以江西众光照明为核心,完善LED照明灯具相关配套企业落地,借助单品优势大力开拓市场。支持江西华丽丰科技等企业,提升手机屏玻璃加工顶尖技术水平,推动智能化产线升级,提高细分领域市场份额。有色金属产业要聚焦致远环保科技、富旺环保等企业,持续提升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效率,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环保方面加速技术升级。培育一批优质下游企业,引进一批铜缆线材、铝型材等高附加值项目,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高端新材料。非金属材料产业要支持江西玉山万年青水泥、江西玉山南方水泥等龙头企业,大力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升级水泥生产工艺,在减碳生产中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利用玉山县青石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台球桌材、高端建材产品,打造全国最大的台球桌板材生产基地,实现台球赛事品牌与县域经济名片、高端产品制造与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

(五)横峰县

聚焦有色金属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依托横峰经济开发区,坚持“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特色,持续实施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着力在优势产业上精耕细作。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产业升级为主方向,强化中高端产业集群培育和集聚发展,推动横峰县制造业高速、优质发展,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有色金属产业要瞄准“江西省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基地”目标,做大做强现有冶炼企业,并加快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在江西和丰环保科技、江西中旺铜业、江西飞南环保科技等企业的基础上,推动和丰贵金属、江西兴南环保科技运营见效。积极引进铜箔、铜带、铜管、铜合金等铜制品企业以及稀贵金属生产企业,支持贵金属、废铜等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再生冶炼项目,对标国内领先水平,提高环保水平,提升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效率。绿色食品产业要引导江西饶盛食品、江西锦顺食品等企业,提升坚果炒货类食品生产品质,树立绿色健康食品品牌。聚焦江西纯香情食品等企业,着力提高豆制品品类及产品品质,提升冷链物流配套水平。加大保健食品开发力度,用好葛的国家大品种研发成果,抓住与江西省林科院战略合作契机,发挥华中农科大马家柚院士工作站优势,助推“葛油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机械制造产业要以钢结构构件为发展重点,推动江西峰辉钢结构等企业与设计院所密切合作,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推进节能降耗。围绕江西锐锦化工装备、江西莱博尔装备实验室装备等企业,推进绿色化工装备和高科技实验室设备发展,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高端机械制造基地。

(六)弋阳县

聚焦非金属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有色金属、生物医药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弋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一园两区”,持续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和龙头企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业态,挖掘传统产业发展潜力,不断做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新一轮扩区调区,提升产业集聚承载能力,加强重大项目引育建设,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以壮大对弋阳县经济的首位支撑。

非金属材料产业要发挥石灰石、瓷石等资源禀赋优势,以弋阳海螺新型建材、弋阳海螺水泥、江西环阳新材料等企业为核心,推进海螺中高端碳酸钙产业链精深加工基地项目建设,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产线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首位产业规模超百亿元。有色金属产业要立足上饶市有色金属基地的打造,围绕江西巴顿环保科技,推进多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为引领的环保项目建设。依托江西欧迪铜业,强化与铜产业研究院、产业协会等机构密切合作,带动产业科技创新,搭建中高职衔接桥梁,加快本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生物医药产业要继续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全力推动江西康恩贝、江西佰康药业等企业做强研发团队,通过产线智能化升级赋能传统中药生产,加快产能提升,打造具有弋阳特色的中医药康养品牌。

(七)铅山县

聚焦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立足铅山工业园区的“一园三区”,聚焦培育支柱产业,积极引进优势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强化技术开发和创新,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抓住跨区域合作的信江产业新城建设,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强化与上饶经开区合作,打造信江产业新基地,与县工业园区形成“双翼齐飞”的产业发展态势,以优势产业集群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有色金属产业(金属新材料)要以江西金汇环保、江西汇盈环保等企业为核心,大力推进有色金属废物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依托金汇环保母公司浙江富冶集团科研实力,进一步降低能耗,提升冶炼工艺和生产效率。聚焦江西鑫焱铜业、江西合兴铜业、江西科美格新材料,发挥铜精加工产业集聚效应,提升铜丝、铜杆、铜管、铜棒、铜板等产品的生产标准,积极对接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领域的旺盛需求,推动以龙头为引领的行业整合,提升产业集中度。机械制造产业要发挥瑞旭实业、华嘉铝业等企业龙头作用,推进铝型材、线缆等产品升级,提升产品性能和精度。积极承接新能源车用铝需求,抓住汽车轻量化发展机遇,力争作为关键环节纳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围绕“一区、两园、五中心”(铅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江天农业科技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综合行政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物流冷链中心、农产品展示电商营销中心、生态休闲观光中心),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八)德兴市

聚焦有色金属(黄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施促进开发区创新发展三年倍增行动,助力专业园区提速发展,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加快传统产业转型,促进主导产业链式集聚。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推动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实现从引资向引智转变,大力提升工业经济质效。

有色金属产业(黄金)要把握“金山、银城、铜都”的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目标,持续做大做强德兴黄金产业集群,加紧推进黄金资源整合。立足上游江西金山矿业、德兴市黄金公司等企业、中游德贤黄金珠宝创意产业园和下游益丰铜业、一元再生等企业,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建设。推动黄金精炼、贵金属电镀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提高设计、研发、精深加工等环节的附加值,促进尾矿提取和废旧金属利用。组建黄金产业基金,积极申报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及牌照。机械制造产业要着力抓好德辰科技、德立智造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继续招引一批优质项目,提升精密铸件零部件工艺,满足高端制造产品市场需求。重点培养德芯科技、意发功率等企业,持续提升在芯片封装、半导体器件等领域的自主研发水平和技术指标。生物医药产业要全力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试验培训基地(三期)、中医药产业园、赣东北中医药交易大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围绕江西科兴药业、百勤异VC钠及江西天海集团等企业,积极引入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推动维生素、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精细化工等多板块融合发展,加快掌叶覆盆子药食同源中草药资源开发利用,加速形成全链条产业集群,进一步打响德兴绿色养生健康品牌。

(九)婺源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依托婺源工业园区的“一园三基地”,集中力量“筑好巢”,以生态工业项目建设、传统企业改造升级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紧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产业关联型、产品应用型项目招引,持续推进产业延伸、扩张、集群和集聚,努力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以生态工业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江西洁华环保设备、江西亿西电气、婺源巨龙精工工具等企业为核心,依托重点项目增加创新浓度,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技术攻关,着重发展产业高端制造环节。绿色食品产业要立足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茶业百强县的优势,充分挖掘、利用婺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紧跟市场需求,围绕聚芳永茶业、益和茶业、正稀茗茶等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研发水平,着力打造兼具特色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农特礼品,利用在线新经济电商、物流等平台走特色品牌发展之路,助力婺源文化“走出去”。纺织服装产业要做大做强江西正博实业、江西半球家用品、天诚实业、江西金马鞋业等企业,提升传统鞋服产业的创意设计与智能化生产水平,结合婺源县“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的战略目标,拓展文化内涵,提升婺源鞋服在文旅市场的吸引力。

(十)万年县

聚焦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万年高新技术园区、4个产业园中园和1个新兴产业园中园,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实施工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新型的产业组织和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培育航空、VR和大数据等产业。加大数字经济项目招商力度,着力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和在线新经济。

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要围绕江西万年芯微电子、江西联创(万年)电子等企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集成电路的研发制造水平,以及显示模组、摄像模组及其他关键元器件的核心竞争力。激发江西索普信实业等企业的创新活力,做大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着力发展绿色照明,加强技术研发和品牌打造,融合智能化应用,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纺织服装产业要立足中国(中西部)户外休闲用品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等,支持江西昌硕、江西大地走红伞业等企业,重点发展遮阳、雨具等户外用品面料织物的研发和生产,做大产业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引导金多来纺织、江西三联纺织等企业,提升丝绸、化纤、服装面料的设计及生产工艺,实现降本增效。绿色食品产业要策应“弘扬稻作文化、加速发展升级、共创美好生活、建设幸福万年”的发展思路,以鲁花(万年)米业、江西万年皇阳贡米等企业为核心,提升产品研发实力,把贡米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生物医药产业要发挥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医药)特色产业园的集聚效应,聚焦江西君业、江西成琚药业等企业,发挥医药中间体产品制造及原料药产业集聚效应,巩固甾体药物专项优势,持续提升研发实力。依托产学研平台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升级绿色生产技术,提升生产设备及专业产线自主化程度,打造集中生产基地,走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一)余干县

聚焦汽车首位产业,加快发展非金属材料(新型水钻)和绿色食品两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余干高新技术园区,抓住融入大南昌都市圈的产业发展机遇,实施产业链群培育工程,加速产业集群发展。聚焦提质增效,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经济产业,着力做强实体经济。引导支持园区在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提高工业用地“亩产率”等方面下功夫,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方阵”。

汽车产业要全面加快汽摩配产业园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打造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广、最具竞争力的汽摩配产业园。以江西一标汽摩配件、江西正普汽车配件、江西荣恩轮毂等企业为核心,建立行业创新合作平台,盘活企业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高精密设备资源,实现与上饶整车制造企业的一体化发展。非金属材料(新型水钻)产业要围绕中品晶钻、江西千彩水晶、太莱饰品等企业,加快水钻产业园二期建设,引导产业链走向高科技精深加工,共建新型水钻科研平台,提升高性能玻璃水钻产品研发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面向国际知名厂商及消费者的水钻品牌,提升余干水钻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绿色食品产业要全力推进珍迪生物科技、鹏辉农业、佳辉食品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南昌食品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依托江西湖辰生态科技、江西清记食品、江西傲龙优可、江西斯柏易食品等企业,提高现有食品深加工技术水平,推进余干芡实、余干辣椒等地域特色食品品牌化发展。提升婴幼儿辅食等中高档产品的竞争力,满足高品质健康需求。

(十二)鄱阳县

聚焦机械制造首位产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依托鄱余万工业走廊及鄱阳工业园区,结合鄱阳资源要素和产业基础,着力招引一批符合产业集聚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围绕重点产业提档升级发力,培育领军型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实现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为鄱阳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机械制造产业要以江西海威集团、鄱阳恒隆科技、江西海雅特模具、江西海伟紧固件等企业为核心,持续提升紧固件、鱼钩、硬质合金工具等标准件类的技术能级加快产线数字化改造,逐步形成体系完备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向高端、精细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发挥电镀集控区公共服务平台作用,联动发展上饶主导产业电镀环节。绿色食品产业要立足大米、水产和果蔬等资源优势,聚焦江西鄱阳湖米业、金田米业等企业,发展“加工+基地”的全产业链模式,利用数字经济新模式扩大市场营销,提升鄱阳湖大米特色品牌影响力。策应品牌化、高端化的发展要求,扩大富硒稻米、绿色水产品、无公害油茶和果蔬等绿色食品的种植、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食品产业标杆示范区。逐步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体系,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填补绿色食品生产能力和精深加工的空白。纺织服装产业要围绕斯沃德、江西浙龙鞋业、亮志(江西)服装等企业,鼓励生产经营、商业模式模式创新,打造数字化研发、设计、制造基地,形成品牌化、智能化、创新化的新生代学生装产业以及上下游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带领纺织鞋服行业从传统生产代工向自主品牌化发展转变。

各县(市、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表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第四章 空间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及要素汇聚基础,结合“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需求,发挥高铁十字交汇、无水港海铁联运、信江国家高等级航道、鄱阳通用机场等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优势,着力构建“一核一廊”、多特色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全力拓展与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空间,积极营造产业创新生态,促进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打造赣东北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新高地。

第一节“一核一廊”发展布局

(一)打造“一核”高端引擎

以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极,链接笔架山、马鞍山、信江产业新城、滨江商务中心和龙凤湖科教产业园等板块为发展核心区,联动信江河谷城镇群。重点聚焦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光学、北斗)和生物医药(干细胞)等产业,汇集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培育发展制造业新增长极,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或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提升创新、辐射和带动功能。鼓励和支持在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上(海)上(饶)合作工业园”,在信江产业新城等地设置“台资企业转移承接基地”,加快优势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协作融合发展,加速形成引领全市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开放合作先行区,高水平打造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江西北斗城和国际细胞谷。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1.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国家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绿色园区,聚焦建设以光伏新能源为首位产业、电子信息(光学)、汽车两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升级提质提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由传统园区模式加快向可持续发展产业社区创新转型,发力打造上饶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努力实现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江西北斗城、国际细胞谷“四城一谷”的产业发展目标。

光伏新能源产业要按照“纵向打造产业链、横向营造生态链”的思路,启动实施晶科能源“三年千亿计划”,巩固晶科能源组件效率及产能优势,推动海优威胶膜等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加快产能释放。支持江西晶科光伏材料、上饶捷泰新能源全速发展,形成产业上下游配套龙头集聚成势的发展格局,支持晶科能源拆分上市,捷泰新能源加速上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光学)产业要围绕凤凰光学、江西宏欣光学等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向智能化应用领域延伸。充分发挥光学技术优势,大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联合广信、信州等地的光学企业,共同搭建共性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发挥产业集聚协同效应,推动光学产业由镜片走向镜头模组、迈向物联网、实现光机电一体化。汽车产业要充分发挥长城汽车整车制造装备的龙头引领作用,培育汽车全产业链,提升本地配套能力,有效释放汽车整车产能。支持爱驰汽车打造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升量产能级,积极争取上市,稳妥化解汽车企业市场周期性风险。引导吉利汽车、博能商用车等企业加快智能化生产线扩能增效,推动江西安驰新能源、江西星盈科技、普瑞美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制造工艺、储能应用、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积极助力长城汽车、爱驰汽车、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博能客车开拓市场,辐射带动本地区汽车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2.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联动区:围绕“一核”高端引擎,链接信州、广丰、玉山、横峰、铅山与弋阳等地,依托信江河谷城镇群产业联动区建设,加快与核心区的“同城化”发展。立足产业自发集聚基础,大力发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汽车和机械制造,以特色产业园区为载体,推进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及高端机械制造附加值,提高自主科研创新实力和智能化生产制造水平。加强同上饶经开区的战略协作,推动信江河谷城镇群成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集聚区,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供强劲动能。发挥信州区作为上饶市数字经济产业核心区的作用,加快推进高铁经济试验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相关产业载体优势互补,吸引新兴产业领域的优质企业入驻,构建创新链、孵化链、产业链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圈。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高铁经济试验区:以上饶高铁站为重心,包括坑口西货站及其周边区域、信州区朝阳产业园和广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洋口片区。紧紧围绕“打造国家级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全省最大的游戏产业城、全省最大的呼叫产业城”的目标,以大数据产业为首位产业,积极发展5G融合创新、区块链、信息安全以及数字营销、数字文娱、数字金融、数字医疗、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等新兴业态,着力推进总部经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在上饶市集聚壮大,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高铁经济试验区。

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依托上饶市中心城区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两大板块建设,以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上饶国际精准医疗中心为主导,联动婺源、鄱阳、玉山等地的丰富旅游资源,利用德兴、弋阳、万年及婺源等地在中草药、原料药维生素生产等领域的产业基础优势,打造“生物医药研究+现代精准医疗+康养旅游度假”深度融合的产业基地,力争成为国家级康养产业示范区。

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以资源共享、协同配套、政策叠加、“组团打拼”为主线,以上饶、衢州两市为核心,联动玉山、江山、常山三县(市),建立区域产业合作新平台。集聚江西、浙江两省创新资源,在引进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资本、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长三角重点企业和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提升浙赣门户边界含金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重点围绕新兴产业、绿色制造业开展招大引强,辐射带动G320国道经济发展走廊和三清山、江郎山两大世界自然遗产生态经济走廊,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联合开展招商、提供营商便利、优化服务水平,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打造浙赣生态科技园、省际区域合作标杆,成为区域融合样板区、生态经济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绿色宜居新城区。

(二)贯通东中部产业深度合作“一廊”

推动鄱余万工业走廊的拓展延伸,贯彻落实江西省大南昌都市圈区域发展新战略,全力推动鄱阳、余干、万年三县,借助区位优势,“西进”加速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联动京九(江西)产业驱动轴,积极承接南昌市优势产业辐射带动,为推动滨湖板块崛起提供强大支撑。支持滨湖地区优化升级五金标准件、装备制造、纺织鞋服、食品加工等重点传统产业,协同推进产业绿色转型,重点在智能设备制造、紧固件转型提升上发力,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无人直升机配套、纺织新材料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打造若干个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积极谋求与南昌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开展技术成果共享互通,布局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中心等。探索集中行政许可权等改革试点,支持鄱、余、万开发区调区扩区和整合优化,积极创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或者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建立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第二节 重点发展若干特色片区

1.上饶经开区-鄱阳-余干-万年片区

定位为光伏新能源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依托上饶经开区晶科能源等光伏组件及应用技术优势,联动鄱阳、余干、万年等区域,大力发展“光伏+中草药”、“光伏+设施农业”、“光伏+渔业”等综合利用,不断扩大光伏新能源产业规模。布局推进锂电池结构件等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创新探索“光伏+制氢”模式,拓展新兴产业、临湖等光伏新能源创新应用场景,协同攻关光伏制氢相关电池、氢储存、氢运输等关键技术,构建起以光伏发电为牵引的从硅片到集成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一定光伏新能源产业世界核心竞争力地位。

2.上饶经开区-信州-广丰-广信-玉山-万年片区

定位为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产业优化转型创新区。主动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大南昌都市圈等先进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引入行业龙头及配套企业,强化重点领域的创新链价值链。上饶经开区围绕消费类电子产品、半导体芯片、北斗终端制造,信州区围绕消费类电子产品,广丰区围绕5G智能终端、新型电子元器件,玉山县围绕LED、手机配件,广信区围绕电子新材料、电子元器件,万年县围绕集成电路封装、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智能穿戴。以高铁经济试验区及信州区为引领,联动相关县(市、区),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成为引领上饶市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3.广丰-德兴-弋阳-玉山-万年-铅山片区

定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立足上饶丰富的黑滑石、石灰石、石英砂、瓷土、瓷石等特色资源,加强区域间协同攻关,突破关键工艺与专用装备制约,大力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支持建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机构,推进结构陶瓷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及中高档日用陶瓷、装饰陶瓷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开发,壮大广丰黑滑石、德兴钙粉、弋阳及玉山石灰石、万年石英砂、铅山瓷土、瓷石的产业规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选冶渣、矿山固废等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循环利用,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掌控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基地。

4.鄱阳-万年-婺源片区

定位为学生装(校服)特色产业生态优势区。围绕鄱阳县斯沃德学生装产业基地,联动万年、婺源等地纺织服装企业,聚焦制服装、运动装、学生内衣等学生装系列,延伸扩展到住校生寝室的床上用品等,加大新型舒适面料研发,发展面辅料化验检测、高端定制等环节,提升校服品质、丰富校服功能。布局推进“数字技术+”、“时尚创意+”试点,推广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化加工,不断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立足国内学生装市场需求,借势“一带一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适时通过举办学生装面料和服装设计大赛,挖掘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款新品,不断扩大学生装品牌的影响力。

5.上饶经开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德兴-婺源-弋阳-横峰片区

定位为中医药产业特色康养旅游示范区。依托以德兴市为核心的蕴藏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抓住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婺源、德兴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契机,支持弋阳推进康恩贝、佰康等医药企业产能提升,加速德兴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旅游康养城市”步伐,支持鄱阳依托济民可信等龙头项目建设中药材生产、精深加工为一体的中药材基地,推动横峰以“葛”为主的中医药全链条式产业做大做强。把握现代中医药康养新业态,加大对中医药上市企业和行业百强企业的招引力度,密切与国内外知名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医药科研院所、中医药企业和大型旅游集团战略合作,打造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基地和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

第五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工程

一是高位谋划招大引强。围绕重大项目,以园区和企业为主体,加强与境外大中型商(协)会、行业(产业)联盟、教育科研机构、国内驻外经商代表等渠道的交流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多元产业招商信息网络,力争实现境外企业在上饶落户的突破。着眼于招大商、招好商,深入融合江浙沪,全面对接长三角,加快推进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借助江西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等省级经贸活动平台,深入实施“三企入饶”“三请三回”“饶商回归”,推动邀请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来饶考察投资。推动主管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要素招商和驻点招商。要依托市投资促进中心,联动市县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立招商办事处,开展常年驻点招商。

二是持续强化工业投资。紧扣强化制造业主攻方向,结合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产业载体的特点,充分完善分地区、分规模、分行业、分状态的重大工业项目库,放大政策集成效应,统筹考虑和整体推进投资促进工作,以新增重大项目为引领,存量技术改造为动力,保持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提升。培育孵化新产业新动能,持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三新”产业,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研究制定市县(市、区)统筹的技术改造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升力度,引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的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集群化技术改造,扩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应用,建设一批技术改造标杆项目,全面提高企业制造能力和生产效率。

三是注重延链补链强链。聚焦上饶市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等主导产业,全面梳理明晰产业链缺失环节、制约瓶颈、基础短板。发挥相关部门组织协同作用,加快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扎实部署建设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打好“卡脖子”技术攻坚战,聚焦靶点实现突破。鼓励整机企业加大对本地国产配套产品的采购力度,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逐步向高端环节跃迁。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牵引,畅通产业链供需对接,完善产业创新和发展生态,全力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增强主导产业根植性和产业链韧性,保障产业安全。

第二节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一是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两光一车”支柱产业,在光伏、光学、汽车整车研究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大平台建设力度,提升产业研发实力。加快建成江西省阿里云大数据学院,积极推动国际细胞谷、北斗智能应用科技城、面向行业大数据的区域经济发展感知平台、上饶市治未病中医研发中心、上饶市道地药材创新研究院、轨道交通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建设;鼓励创新平台提档升级,择优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创新平台。

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政策性引导,持续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建立和健全企业研发机构或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引进技术领军人才和团队,增强开发和试验基础装备实力。大力推进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联合国内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加强产业基础导向研究、应用产品开发,构建起面向产业未来需求的企业创新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沿海发达地区或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直接利用海内外高端人才、先进科研条件等开展研发活动,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技术突破,持续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技术中心。

三是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以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相关企业,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高端技术。完善创新载体和孵化空间的功能,建设一批试验检测类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性及专业中试基地,强化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与转化,提升试验验证、检验认证、知识产权等“硬核服务”支撑能力。用好工业创新券政策,支持工业企业向非关联创新载体购买创新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创新需求。

第三节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一是做强主导产业领军企业。聚焦“2+4+N”的重点领域,建立科学遴选机制和领军企业培育库,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扶持作用,以制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企业家、实施一流管理,创造一流品牌为目标,做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实施“一企一策”,支持领军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实施优化整合,加速吸引人才、科技资源聚集,不断放大领军企业的聚集效应、溢出效应,铸就持续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航者”和主力军。以更大的力度推动优质企业尽快上市,进一步激发企业经济活力,掌握市场和行业话语权,一部分企业能跻身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前100强。

二是做优细分行业拔尖企业。围绕“2+4+N”的重点领域产业链主要环节,注重具有创新潜力的专业配套企业挖掘,通过差别化、梯度式培育,形成一批在产业细分领域创新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小企业群体。积极谋求高技术、新业态、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引育,结合独角兽、瞪羚企业的不同特性,建立分级培育储备库,研究制定认定奖励、金融扶持等惠企政策,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升级和价值提升。坚持培优企业和做大产业相结合,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内部管理能力,稳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地位作用,造就一批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新增一部分独角兽企业。

三是积极打造“上饶制造”品牌。引导企业深耕质量品牌建设,激发企业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增强内外资源整合能力,做专、做精、做大、做强细分行业,提升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推进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和产业集群区域品牌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具有上饶市特色的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扎实做好品牌营销,打造“上饶工业”APP,充分展示工业项目、产品,发布招商需求。持续深入开展“开拓市场万里行”活动,每年帮助企业新签订单达到一定数额,不断扩大“上饶制造”影响力。

第四节 实施特色载体建设工程

一是做大做强特色开发区。围绕上饶市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资源布局,以“开发区+主题产业园”建设模式,打造一批特定产业方向、特强产业生态、特优园区主体的开发区,全力创建省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发挥上饶经开区和各县(市、区)开发区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载体作用,把握各自定位,结合不同的区位特征、发展阶段、现状特点,深耕优势产业,强化政策协同,加快园区存量盘活和功能互融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品牌显示度。持续优化开发区功能,推进产城融合,推动开发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二是深化跨区域园区合作。围绕承接制造业产业链关键环节转移,加强与上海、浙江等地的合作,共建“飞地园区”,对接上海、浙江品牌园区运营商,输出园区专业化管理团队、品牌运营标准,以“园区联动、项目联动、产业联动、功能联动、管理联动”的新型园区合作模式,实现园区跨区域复制,促进技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人才共享。组织上饶各大开发区管理机构,学习借鉴深圳、江苏、浙江、成都等地特色园区经验,探索创新“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基金”运营模式,重点推进鄱余万工业走廊、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和信江产业新城等新工业平台建设,增强开发区活力。

三是创新产业生态体系。深化开发区的改革创新,推动园区资源与项目匹配,集聚一批领军企业及与主导产业相符的功能性平台和创新孵化生态,从规划、土地、金融、服务等环节提供政策支撑,促进大中小创新企业融通发展,助力主导产业生态圈加速形成。加快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千亿级、五百亿级和百亿级产业梯次发展格局,形成一批市场美誉度高、质量掌控力强的制造精品,打造产业生态良好、引领作用显著的特色产业高地。加大各类产业政策宣传,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帮助和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对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专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及独角兽企业的开发区给予奖励。

第五节 实施产业要素配置工程

一是促进金融服务创新。组建上饶市工业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聚焦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含光学、物联网)、非金属材料、汽车及零配件、机械制造、医药健康和数字产业等主导产业,通过股权投资推动重点项目引进、重点产业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密切市本级和县(市、区)紧密合作,切实提高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积极引进知名投资机构,支持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加快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深化落实“映山红行动”企业上市计划,抓好上市梯队培育、服务指导和政策扶持,推动符合产业趋势、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成长型企业挂牌上市,引导企业利用直接融资工具筹集发展资金。

二是完善产业用地政策。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效利用的原则,强化土地政策的灵活、有效、精准供给,促进园区内产业合理分布有效集聚,推动土地、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大力实施“节地增效”行动,探索多主体、多形式的“腾笼换鸟”,加大存量工业用地收储盘活力度,创新机制加快清理僵尸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导向,深入实施开发区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事前建立产业用地标准及项目准入评价体系,事中事后根据土地集约使用和投入产业强度,全面推广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加强标准厂房建设利用,鼓励产业区块内优质项目按需提高容积率,探索推行“零增地”改扩建,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参与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

三是优化专业人才供给。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编制和定期发布上饶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和前沿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合作,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和集聚。鼓励通过多种渠道吸纳上饶市急需的企业家、高级技术开发人才、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经理人落户,鼓励江西和上饶籍的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返乡创新创业,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依托上饶市职业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岗位培训,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第六节 实施数字全面赋能工程

一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赋能。顺应发展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型工业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现有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加快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非金属材料、汽车、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转型。聚焦柔性制造、共享制造、云制造等新制造模式,有系统、有步骤地开展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布局和参与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建设。深入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发挥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的引领效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及“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和融合应用标杆,释放数字技术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倍增作用。

二是力推产业智能化跃升。抓住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的历史机遇,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与产品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积极推进数字新技术与上饶现有网络深度融合,支持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深化标识应用,培育建立面向重点行业和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把握场景驱动的引导势能,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绿色食品重点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引入数字化产业服务提供商,不断催生上饶数字产业化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数字文娱、数字营销、数字金融、数字医疗、数字呼叫等产业,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三是加速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大力拓展跨界思维创新,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重点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检验、计量等服务,支持骨干企业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水平,探索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建设一批工业遗产项目。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创新金融服务,大力培育光伏产品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商,引进一批机电制造系统服务商、方案供应商。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设备、生产、管理等平台化改造,实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能力向平台迁移。

第七节 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工程

一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瞄准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提高制造业节能降耗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推动先进工艺与装备在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增强绿色精益制造能力。强化环境容量控制,建立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大幅降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使用能耗及限用物质含量,持续提高绿色低碳能源使用比率,探索开展各大开发区和企业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建设。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促进企业、园区、行业间链接共生、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建立绿色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项目。

二是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贯彻落实“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要求,坚持调整淘汰和转型发展并举,综合运用法律、标准、市场及政策手段,推进上饶市落后产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按照中央、省环保标准加强环保监管,重点加强对能源消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减排压力大的企业倒逼转型,取缔高耗低效产能。打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化工等行业中的低端、易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整治“散乱污”的企业,依法依规采取关停取缔、限期搬迁、停产整治等方式分类施治。加强开发区生态环保在线监控、雨污分流,实行全天候监控,鼓励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第三方管理。

三是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围绕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开展园区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民爆行业安全监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聚焦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五大环节,强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产品应用,建立面向安全生产的工业APP,推动关键设备上云上平台,推动企业在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时进行风险控制,提高安全生产监测分析效率。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制定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应急预案,督促企业依法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检查,建设起完善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第八节 实施区域产业联动工程

一是创新市、县产业联动机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以“链长制”为核心,建立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制造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沟通会,精准发力,及时解决瓶颈制约和发展难题。市级工业主管部门加强对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强化产业规划、市场拉动和政策导向,引导市、县之间企业建立垂直或水平的技术关联,实现内部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创新,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链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组织网络。发挥上饶经开区产业创新辐射作用,支持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和本地特色,集中优势培育首位产业和主导产业,县(市、区)中新增部分龙头企业,形成一批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构建市、县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打造对外开放合作平台。积极策应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立足上饶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优势,依托上饶市坑口新“无水港”、福州(宁德)港上饶码头建设,申报创建上饶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口岸开放格局。做实信江产业新城、浙赣边及合作(衢饶)示范区、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上饶国家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平台载体,以建设成为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为导向,主动融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生态圈,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转移,促进区域间人才、物资、资金、信息便捷有序流动,合力推动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现代化。

三是加速“上(海)上(饶)合作工业园”建设。把握东部先进制造业转移和调整的新趋势,深化赣沪两地产业合作,积极落实上饶市人民政府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加快“上(海)上(饶)合作工业园”的启动建设。充分利用上饶的资源、能源、区位、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重点产业链环节“上海研发、上饶制造”,围绕研发、制造、服务、应用场景等众多领域,支持上海产业有序梯度转移,进一步推动两地产业优势互补,不断提高上饶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产出质量。进一步夯实工作对接机制,共同服务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共同提高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加强重点产业链统筹领导。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总链长-总牵头单位-分链长-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链式发展,形成市政府统筹领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协同机制。二是持续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围绕“十四五”制造业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放宽产品和服务准入门槛,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围绕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精准发力,提升企业服务效能,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增强对产业创新活动的包容性,进一步推动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高效聚合。三是完善自主产品应用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制定整机与配套企业联动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整机企业为本土配套企业的产品提供产线验证,积极采用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装备、材料和软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

第二节 强化资金支持

一是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相关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上饶制造业的支持,用足用好上饶市工业引导基金,加大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进一步丰富工业引导基金投资方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产业投资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情况评比排位机制,营造金融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的导向。鼓励引导市、县(市、区)国有平台公司加大支持制造业发展力度。二是多渠道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对上饶制造业发展的导向性,帮助优质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的专项资金项目,以获得更多的创新扶持政策。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支持,放大上饶市级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担保贷款、设备融资租赁、直接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建立健全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结合的多元化扶持方式。三是增强政策叠加扶持力度。统筹各相关部门的惠企政策,围绕重点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创新活动进行扶持,借鉴参考苏州、深圳经验做法,贯穿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协同创新、高技术产业化、创新载体建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专项、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示范应用推广、品牌培育、市场准入认证、技术改造、国家/省级配套等产业创新全生命周期。

第三节 深化人才保障

一是密切与大院大所名校合作。积极寻求国内实力雄厚的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探索与上饶主导产业相匹配的多层次、多门类、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输送优秀科技人员开展定向培养或联合培养。贴合上饶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争取相关高校来饶设立分校、分院,提升上饶市学生本地高校就学率。二是深入开展饶籍人才回归工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饶籍高校毕业生和本地高校毕业生留饶比例。抢抓后疫情时代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深入开展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饶商名家培训计划、信江工匠培育计划。围绕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三是筹建企业创新型职业教育机构。联动工信、教育、人社等部门,促进重点企业、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健全多元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推动上饶制造业职业技能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完善先进制造业人才的支撑体系。

第七章 重点产业对接长三角区域企业名录

第一节 有色金属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微信图片_20220406121647.png

原标题:上饶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