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产业链涨价潮接连而至。(来源:微信公众号“OFweek太阳能光伏”ID:ofweeksolar)7月,新疆疫情、硅料生产事故等诸多因素导致硅片、电池、组件等其他制造环节的价格普涨。8月10日,SNEC2020光伏展刚刚结束之际,通威股份宣告电池片价格上涨近一成的公告,再度引发业内哗然。8月18日,受四川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光伏涨价接连而至 “夹心层”抵御价格卡脖 “垂直一体化”真的行得通吗?

2020-08-21 09:20 来源: OFweek太阳能光伏 作者: Yancey

近期,光伏产业链涨价潮接连而至。

(来源:微信公众号“OFweek太阳能光伏”ID:ofweeksolar)

7月,新疆疫情、硅料生产事故等诸多因素导致硅片、电池、组件等其他制造环节的价格普涨。

8月10日,SNEC 2020光伏展刚刚结束之际,通威股份宣告电池片价格上涨近一成的公告,再度引发业内哗然。

8月18日,受四川汛情影响,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的永祥多晶硅厂区按当地政府应急管理局要求,目前拥有2万吨多晶硅产能紧急停产。此消息一出,市场关于多晶硅继续涨价的担忧愈发加重。

而辅材端,价格也出现同步上涨:光伏玻璃价格由自年初以来最低24元/平米上调到26元/平米;电池核心辅料银浆价格涨幅超25%;有色金属涨价带动焊带涨价,光伏铝边框涨价等。此外,背板、封装胶膜、焊带等价格也较此前有提升。

处在产业链“夹心层”的厂商均苦不堪言,为抵御被“洗劫”的命运,业内对于垂直一体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01

谈及近期光伏产业链“涨价风波”,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发表了个人看法。

“涨价只是供需失衡影响下的短期波动。”钱晶表示,“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压力实现平衡,产品价格也会回落、恢复,甚至低于之前水平。”

针对此次组件商因涨价潮“卡脖子”的现象,钱晶建议头部组件商包括晶科能源会将战略重点移至提高自身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上来,以减低对上游依赖度。“寻求垂直一体化”道路,也将是晶科能源接下来的战略目标。

在光伏产业链上,除了硅料外,硅片环节可谓是该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环节之一。

2006年,隆基股份确立了单晶硅片生产商的战略定位,在硅片环节押注单晶技术路线,成为业内首个“吃螃蟹”的光伏制造公司。

隆基股份的“垂直一体化”是基于产品应用范围的扩大。该公司实现降本的主要途径包括:推广细线化应用、薄片化切割等先进工艺;提高生产环节的成品率和良品率;整合生产供应链,提升计划与物控能力;提高辅材国产化替代率。

业内认为,当遭遇光伏产业链价格波动时,“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就凸显出来。发挥垂直一体化优势,可以加强供应链合作促进降本增效。

随着硅料、硅片的涨价压力传导至下游,垂直一体化企业在组件环节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推动“垂直一体化”,形成全产业链布局,成为打开长期成长空间的必经之路。

对此,晶澳科技也深谙此道。

晶澳科技日前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表示,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迭代,有序扩张高效产能,并进一步发挥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强化质量与成本控制。

拉晶环节,新建曲靖2GW、包头2.6GW项目顺利投产;电池环节,公司宁晋三四车间3.6GW高效电池升级项目有序推进;组件环节,新建合肥1.5GW、扬州4GW项目陆续投产。

晶澳科技指出,上述项目投产后,能够有效提高高效产品的产能,满足市场对高效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和一体化盈利能力。受益于此,晶澳科技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84亿元,同比增长22.73%;归母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77.74%。


02

事实上,无论在何种行业,相信都存在着“专业化”和“一体化”两种道路的分野。

光伏行业中,由于硅片、电池、组件等环节的技术更新仍旧没有停止,全产业链承受的技术路线风险会大大高于专注于某一环节的专业化厂商,由此,不少光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走“专业化”道路。

针对近期光伏产业链涨价这一话题,有业内人士提问东方日升,“对这波价格调整怎么看?公司是否考虑进入上游相关产业?”

对此,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林海峰表示:直到今天,东方日升一直耕耘于自己擅长的领域,迟迟没有布局更宽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是不想做或者没实力做,而是聚焦主业、关注长期利益使然。坚持做自己擅长的,坚持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与协同发展,坚持让这个供应链上更多的中小从业者能发展起来。

一语中的,垂直一体化优势固然明显,却给中小从业者设置了较高了门槛。

首先,这一策略需要不菲的资本投资,垂直一体化企业必须自己承担发展技术实力的任务,也迫使公司依赖自己的厂内活动,而不是外部的供应源,这样所付出的代价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比外部价格更高。

其次,在平衡生产力环节也是一重考验,如果某一期间内部能力不足以供应,就需要从外部购买,而如果内部产能过剩,则又需为过剩的产能寻找客户。

可见,不同的企业是否适合走垂直一体化道路,需要通过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专业派”认为,垂直一体化走的是“以产定销”的路子,其最坏的结果是,一旦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将出现巨大库存。

在“专业派”看来,垂直一体化企业随着组件和电池产能的扩大已经逐渐威胁到下游客户的市场份额,其带来的危害性或许在单晶硅片紧缺时期尚不明显,而一旦需求低迷或供给过剩,将造成整个业态的失衡。

相比较而言,“以销定产”依据组件的产能和销售情况来建上游产能,由组件出货量决定上游产能的建设情况,不容易积压库存,如此最终形成一条完整通顺的链条。

那么,产业链企业最终应如何维护生态链平衡的定律,保障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林海峰强调,光伏产业链应坚守“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认为,如果上游疯狂布局下游,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下游一窝蜂挤进上游,一味追逐利润最大化。如此一来,到各家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四面开花时,产业链将会脱离于正常的发展规律,届时将面临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无休止的价格战。而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业内人士乐于见到的。


原标题:涨价接连而至 “夹心层”抵御价格卡脖 “垂直一体化”真的行得通吗?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