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关于双面发电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背面增益、发电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支架系统的叠加分析,而对于组串接线方式对背面失配的分析较少。
(来源:微信公众号“坎德拉学院”ID:pvmeng)
本文基于目前常见的两种组串接线方式,以青海格尔木为仿真地,对双面组件串联失配损失的一种计算方法及其缺陷进行了分析。
1 两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
组件串联的接线方式在工程项目上有一字型和C型,两种接线方式各有优缺点,一字型是单排组件相互连接形成一串,例如纵向双排安装的组件,上一排一串,下一排一串。
优点是当前排组件遮挡后一排组件时,下一排产生阴影,而对上一排组件不产生影响,缺点是组串的正负极在支架的首尾,还需要额外增加较长的电缆形成回路。
C型是上下两排组件形成一串,优点是正负极在同侧,电缆使用较少,缺点是当发生前后排阴影遮挡,上下排组件均会受到影响,失配损失较大。
另外对于背面而言,上一排和下一排的辐射接收量不同,接入同一串会造成串联失配。
C型接线方式还易增加组串的回路面积,不利于雷电防护。在相关标准例如Photovoltaic(PV)arrays-Designrequirements》(IEC 62548-2016)有明确说明。
2 C型接线方式的串联失配
组件的失配有多种原因,这里探讨的是不均匀性的入射光带来的失配。双面组件不同位置受到的辐照度不同,因此双面组件背面本身存在失配。
另外,和常规组件一样,如果将双面组件串联,同一串里面的组件背面失配不同,对整个组串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多排横向安装的组件串,若使用C型接线方式,位置较高的上一排组件,背面接收的入射光要大于位置较低的下一排组件的背面辐射量。因此两个不同位置的组件接入同一串将会产生串联失配损失。
3案例分析
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户外安装两组对照方阵,其中一组采用一字型,另一组采用C型。
行业内有提到用软件仿真的方法进行计算,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文献中有提到使用PVsyst软件进行模拟的方法,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尚存在一些不足,具体以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3.1 系统设置
PVsyst软件版本是7.0.4,以青海格尔木为仿真地点,光伏组件选用隆基单晶半片双面组件,额定功率为455W,组件长度2.094m,宽度1.038m。
以单个逆变器为仿真单元,组件数量一共360块,组件串联数未做优化计算,暂按20块一串,16串并联,接入华为组串式逆变器,逆变器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60kW,系统容配比1.02,场景反射率30%。
组件的安装倾角32°,组件横向双排安装,前后距离5.2m。
笔者曾尝试在Layout组件电气连接方式上进行变更,想得到两种接线方式的发电量对比,但是仿真结果显示发电量并无差异,所以这里再次尝试分解模拟的方法。
1)首先,建立如图1至图3所示三种仿真场景,设置直流线损率。
2)其次,在三维模型中将双面组件的正面全部100%遮挡,分别模拟双面组件背面的发电量。
3) 最后,将双面组件的正面遮挡物取消,重新进行模拟。


3.2线损设置
使用C字型接线方式时,组串到逆变器的回路平均长度为101.68米,使用一字型接线方式时,回路的平均长度为291.94米。可见使用一字型接线方式时的电缆使用量是C字型的两倍多。
使用PVsyst计算后,在不考虑正面发电的情况下,仅仅是背面发电,C字形的全年线缆损耗为0.13%,一字型是0.25%。
3.3 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一字型接线方式第1排组件的每千瓦全年发电量为284,第2排是305,采用C型接线方式单位千瓦的全年发电量为190。
由表1数据可计算得到C型接线方式的组串失配率,全年组串失配率达到了30%以上。
表1 两种接线方式时不同排双面组件背面的每kW全年发电量(单位:kWh/kW)

双面组件的发电量是正面和背面的综合,而背面所接收到的有效辐射只是正面的13%左右。
对于本案例,双面组件双排安装并采用C型接线方式串联时,背面失配对双面组件综合发电量的影响约为4.8%左右。如下图所示为各月的双面组件串联失配率。

3.5缺陷分析
上述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如下 :
1)将横向双排拆解为单排阵列进行模拟,在前后间距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方阵的安装方式发生了变化,入射到地面的直接辐射不同。
如下图所示,横向双排方式下入射到地面的直接辐射量为1020kWh/m2,而单排方式下为1473kWh/m2,两者相差30%。

2)组件背面所接收的辐射除了地面反射辐射以外,还来自大气的散射辐射和斜射。
对于横向双排而言,阵列的宽度为2.1m,而单排的阵列宽度为1.04m,阵列宽度不同,大气的散射辐射到达背面会受到阻挡的程度不同。
单排方式比双排方式,组件背面接收的散射辐射要高一些,可估算得到一字型横向双排安装方式的散射辐射比例为7.92%,比C型接线方式高1.2%。

4小结
较常规单面发电组件而言,双面组件由于背面辐射不均匀的影响,产生失配的影响较大。
本文对于工程上常见的两种组件接线方式进行了仿真,对双面发电组串失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面PVsyst分解模拟求解组串失配率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计算得到的失配损失偏大。在此,也欢迎业内人士一起来探讨下双面组件串联失配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