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V ——建筑光伏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V)的最早应用应该推演到卫星和国际空间站上,卫星上的光伏发电结构是光伏与结构一体化的最早雏形。
第二代BIPV技术源于航天科技太阳能发电技术。
勇气号于2003年6月10日发射后,机遇号于2003年7月7日,出发历经200多天,2004年1月25日机遇号降落在火星表面(勇气号拍摄)
2004年机遇号火星探测车上的太阳能发电板,采用了半片及串并联线路设计,典型的BIPV产品。勇气号火星探测器于2007年拍摄的机遇号运行了5250天后体检拍摄其太阳能发电板,仍正常工作。
由于火星大气极其稀薄,几乎没有保温作用,导致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剧烈的气压差,从而形成剧烈风暴,平均风速是地球10倍以上。
火星上工作三年远超地球30年所遭遇气候变化考验。足矣证明第二代BIPV技术的耐候性能。
1967年,日本MSK公司最早提出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
日本MSK是是全球最顶级的高科技材料公司。MSK将透明前后板加工成半柔性和轻量化光伏组件用于粘贴在屋顶和墙面上,是最早的BIPV技术商业应用概念的开拓者,也是轻量化光伏发电设备的鼻祖。
时至今日,全球晶硅技术的BIPV与40多年基本一样,即:第一代BIPV技术,源于传统组件串联电路高压直流。
在2004年,夏普就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地区开设工厂生产光伏组件,于2004年前后在美国建成当时最大的太阳能电池配装公司,并把自己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英国曼彻斯特的摩天大楼幕墙上,还斥资建立了自己的太阳能研究院。此时夏普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印刷型薄膜电池技术制造BIPV产品。
2016年该业务进入困境,出售给台湾的富士康母公司鸿海。
2009年台湾高雄世运会主场馆螺旋造型的BIPV屋顶落成,总装机容量1MW,屋顶面积21000平方米,共辐射8844片BIPV模组,由台湾纳米龙科技设计研发和制造。
2013年底,嘉盛光电提供光伏组件,保定英利投建的电谷锦江酒店BIPV示范项目落成,1.5MW各类BIPV产品安装在酒店屋顶和外墙,窗户等位置,该项目也是当时中国最大BIPV示范项目,应该也是至今可以看到公示报告的最大单体BIPV示范项目。
至此之后BIPV发展越来越成熟。
原标题:建筑光伏一体化产品(BIPV)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