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五年阵痛期后,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英利绿色能源”)债务重组事宜迎来曙光。6月10日,英利绿色能源发布公告,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其中国境内子公司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并指定管理人推进重整工作。这意味着备受业界关注的英利债务重组工作正式进入

首页 > 光伏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企业 > 正文

英利“渡劫”:司法重整后能否重生?

2020-06-11 15:14 来源: 能见Eknower 作者: 阁佬

在经历五年阵痛期后,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英利绿色能源”)债务重组事宜迎来曙光。

6月10日,英利绿色能源发布公告,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已正式受理其中国境内子公司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重整申请,并指定管理人推进重整工作。

这意味着备受业界关注的英利债务重组工作正式进入司法重整程序,预计将在未来3-5个月通过司法判决形成有约束力的重整执行方案。

对于此次英利绿色能源进入司法重整,外界有着诸多解读。其中一种解读是将司法重整和破产清算等同起来。

重整专家则表示,启动司法程序是形成一个对各方有约束力的重整方案的必要程序,有利于方案的有效执行。对英利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好的信号。

“我们是依据《企业破产法》相关法条进行目前工作,目的是完成既定的重组目标。”英利绿色能源首席财务官王亦逾接受「能见」采访时说。

重组完成后,英利的历史债务将能得到依法、公平解决,同时还有增量资金进入。而新增资金的注入主要是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包括是土地、厂房。

在完成债务重组后,英利有望逐步回到中国光伏行业的第一方阵。

英利能够涅槃重生吗?这或许是中国光伏产业界的共同疑问。

一波三折

6月10日早上5时许,英利绿色能源终于发布公告,宣告公司债务重组取得关键性进展,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这意味着,英利债务重组这场长达五年的长跑终于进入倒计时。

所谓司法重整,是指在《企业破产法》的框架内,在法院的监督、指导下,对有财务困难或已经发生资金链断裂等财务危机,又有挽救必要和挽救可能的企业,通过对债权人、债务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协调,进行债务清偿与营业、股权结构的调整,以使企业避免破产清算获得再生的诉讼活动和相关的制度安排。

专家认为,进入司法重整后,英利可以在法律保护下进行正常的生产运营。而依法推进以后所形成的商业决策也是受法律保护,具有约束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段时间提供劳务、供应原材料等,在法律上是共益债务,受法律保护。

据悉目前英利债务重组评估、审计、重整方案的制定和完善等预重整阶段各项工作已完成,债权人就重整方案基本达成一致意见。

即: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采取金融债务留债+债转股、经营债务合理分期偿还、第三方平台注入资金持股的方式实现。

在延宕数年之后,如何尽快解决英利的债务重组问题,是债权人急切关心的问题。据了解,对于上述重整方案,多数债权人表示支持。他们见证了这期间中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对该行业的前景抱有期望。

而英利的品牌积淀,技术积累和在困境中管理团队的稳定也是该公司债权人颇为看重的重要因素。

此外,方案中所涉及的新增资金注入亦是关键所在。

据悉根据相关部门的有关批示,最终会决定形成土地证合法转让收益,由政府平台公司依法依规以注册资本的形式注入到企业,充足企业净资产的数量,降低资产负债率,从而达到新增资金供企业发展的目的。

接下来,英利的债务重整方案最终是还须在债权人会议上投票依法取得通过。

事实上,英利债务重组过程一波三折。

英利债务重组虽然前后历时五年,但前两三年处于自救阶段。

在重整方案定版前,企业保持着与各相关方密切沟通,搜集跟重组各方有关的意见。对英利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方案一旦进入司法重整后,须最终能够在债权人大会上获得通过。

“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跟银行、政府、债权人代表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最终制定的方案能够通过。”王亦逾说,“前期宁可走得慢一些,也不能走弯路。”

而在寻找增量资金注入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或平台对英利债务状况的了解亦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

如今,对英利来说,此番进入司法重整程序或许是一个好的信号,债务重组一事终于能够有序推进。

能否重生?

事实上,英利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如果要盘点中国光伏产业近30年发展史,英利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即便是在世界光伏格局中,它也曾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英利成立于1987年,于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曾是中国最大的光伏公司之一,于2012-2013年连续登顶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的宝座。

该公司创始人苗连生更是曾被业内称为“光伏教父”,其创业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他治下的英利军团被认为是中国光伏行业内最具狼性的团队。

在2015年之前,英利一直是世界光伏产业的标杆企业,开创了多个先河。

例如,该公司是全球范围内首家赞助世界杯足球赛的可再生能源公司,更是首家将汉字刻在世界杯赛场上的中国公司。

不过时运不佳。始于2012年的欧美国家“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将中国光伏企业推入悬崖边,整个光伏行业风声鹤唳,如临大敌。

在“双反”重压下,行业霸主无锡尚德轰然倒下,于2013年3月宣布破产重组。另一巨头赛维LDK也深陷泥潭,其掌门人彭小峰黯然离场。

尽管针对这次“双反”调查英利强制应诉,但依然也打乱了经营节奏。

到了2015年,英利的债务危机浮现。当年10月,英利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笔超10亿元的债务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构成债务违约。

次年5月,天威英利发行总额14亿元的债券也宣告违约。在这笔债务违约两个月后,苗连生对外宣布退休。

此后五年,这家曾经极尽辉煌的光伏龙头陷入债务重组旋涡中。

这期间,受债务拖累,英利一直在实施自救,创始人苗连生甚至宣布拿出个人“全部身家”帮助公司度过难关。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这位光伏教父甚至向员工道歉:“没有任何人的责任,这是老苗的战略失误”。

尽管困难重重,但英利依旧努力维持正常运营。数据显示,2015-2019年,累计实现产销量11.3吉瓦,累计出口4.5吉瓦,创汇13.4亿美元,纳税9亿元。

而在研发方面,数据显示,2016-2019年期间,英利的年均研发支出仍在2亿元以上,占销售收入的3-5%。英利已经储备不少前沿技术,但由于没有足够资金,无法把这些技术的商业价值充分挖掘出来。

当英利忙于解决自身债务难题时,中国光伏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5年,中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为16.6吉瓦。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是204.3吉瓦,4年间增长12倍多。

从销售数据来看,中国光伏公司的出货量也从过去吉瓦个位数,飙升至10吉瓦量级。2019年,光伏巨头晶科能源拿下组件出货量全球冠军,出货量达到14.2吉瓦。

在外界看来,英利失去了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黄金期。

对此,王亦逾并不这么认为。“看短的话,五年很长,失去很多东西。但如果从整个光伏行业发展快30年来看,这五年其实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时间段。”他说。

在他看来,平价上网后才是光伏产业最好的发展时机。这个稳定发展的周期会比五年时间更长。

随着债务重组进入司法重整阶段,尽管业界对英利重生多数仍持疑问,但英利内部则期待着公司能够很快走出困难,重新回归。


原标题:英利“渡劫”:司法重整后能否重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