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自身实际条件来看,只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能指标,才能助推当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有效解决近年来频繁出现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只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地指标,才能让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助推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进而补齐产业链条的短板和弱项。
产业是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短板和薄弱环节。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助推西部地区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助推西部地区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当地特色资源型产业,更需要立足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布局的形势和要求,积极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
今年以来,我国工业虽遭受疫情严重影响,受到的冲击影响最大。但液晶显示产业链却受疫情冲击较小并能保持一定增长,原因就在于前几年通过东西产业转移形成了区域化集群,在此次疫情之中维持了较好稳定供给和配套。此次疫情虽然引发了各界对全球需求衰退和我国产业链外迁的高度担忧,但也为进一步推动东西产业转移、助推我国产业链条提质增效、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难得机遇。
从我近两年调研情况来看,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普遍面临着“能耗指标不足、用地指标不够”等两大现实问题制约。尤其是我国能源消耗总量是以各地经济总量为测算考核基础,这就造成经济越发达的东部地区能耗指标多,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能耗指标少。去年以来,不少西部地区省份已经向国家提出难以完成“十三五”能耗总量指标。由于缺少用地指标,中西部产业园区建设普遍受到影响;而转移企业也因此没能迅速出让东部地区原有土地,进而获得转移所需资金,再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换代,实现“在转移中转型”的良性发展循环。
当前及今后,我国既要继续实施能耗总量强度“双控”行动、坚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更要充分考虑东、西部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布局特点,实行区别对待和分类指导,对能耗、用地指标进行结构性调整、差别化管理。除了在国家层面继续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尤其是在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倾斜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给予西部地区开放平台产业发展用地单列计划指标之外,还应加快推进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在国家统筹管理下实现跨省域调剂。
这其中,既要对东部地区应适当减少能耗、用地指标,以此倒逼他们加快“腾笼换鸟”、实现全国引领发展;也要对发展整体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则适当增加能耗、土地指标,以此更好承接东部地区转移产业。从自身实际条件来看,只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能指标,才能助推当地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就地消纳,有效解决近年来频繁出现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只有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地指标,才能让有条件的西部地区就地加工转化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助推符合环保、能效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向西部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进而补齐产业链条的短板和弱项。
在新时代、新变局、新形势之下,通过适当增加西部地区用能、用地指标,有利于推动当地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我国产业链条区域调整和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倒逼东部地区加快培育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促进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广泛应用并与之深度融合,进而加快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