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光伏装机市场增长放缓,积极拼抢国际市场成为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必然选择。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207.8亿美元,同比增长29%,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均超过2018年,创历史新高。
然而,接连不断的国际贸易壁垒却让光伏企业的“走出去”布满荆棘。近期,法国、印度纷纷“发难”中国光伏。
法国:在光伏项目招标中,将碳足迹排放至列入竞标制度。
据悉,法国能源监管委员会(CRE)在具体计算碳足迹排放量时,并未考虑中国多晶硅、硅锭及硅片生产基地大多位于四川、云南等以水电为主的区域事实,而是统一按照中国煤电比例计算。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秘书长张森分析,这样对中国光伏企业核算的碳足迹排放值大大高于实际值,使得中国光伏产品在招标中丧失竞争力,基本被排斥在法国市场之外。
实际上,法国这项招标规则是从2011年遍开始实施的,但此前欧盟“双反”,我国光伏产品难以进入法国市场,因此该规则影响不大。然而,随着欧盟“双反”结束,该规则对我国光伏企业的影响将日益凸显。
雪上加霜的是,据张森透露,法国之外,欧盟多个国家正准备效仿法国制定光伏招标规则,这势必将对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冲击。
印度:“型号和制造商已认可清单”认证
2月初,印度财政部发布法案,从2020年2月2日开始,对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包括未封装的、封装的(制造嵌入组件中的)太阳能电池将基础性关税由0%增加至20%。
自2012年起,印度就频繁针对中国光伏电池组件和各种材料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贸易保护调查,并推出ALMM认证。2月6日,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要求,2020年3月31日后印度所有公共部门的太阳能电站(包含招标与电力采购来源)只能采用经过ALMM认证的太阳能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据悉,注册ALMM的成本很高,而且审核流程对于非本地企业复杂很多,甚至要求提供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可能会让企业难以接受。
随着法国、印度甚至欧盟等国家在光伏产品上贸易壁垒继续加高,将会大幅增加我国光伏出口企业负担和产能成本,这也让2020年中国光伏企业出口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