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纬37.22度、东经97.23度,逶迤东去的祁连山脚下,一场以光热发电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正在火热兴起。光热示范电站拔地而起,并网运行;全国光热技术研发中心成功落户、多种前沿技术孕育成熟;光热设备厂商蜂拥而至,本土制造优势渐显青海德令哈,因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诗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首页 > 光热发电 > 系统工程 > 市场 > 正文

青海德令哈市光热产业的“大优势”与“好氛围”

2016-09-01 10:46 来源: 中国电力报 作者: 赵坤

在北纬37.22度、东经97.23度,逶迤东去的祁连山脚下,一场以光热发电为核心的新能源革命正在火热兴起。

光热示范电站拔地而起,并网运行;全国光热技术研发中心成功落户、多种前沿技术孕育成熟;光热设备厂商蜂拥而至,本土制造优势渐显……

青海德令哈,因当代著名诗人海子的诗歌──《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而闻名国内;如今,凭借天时地利人和,这片拥有成熟产业链的“光热高地”正以崭新面貌走向世界。

大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目的的发电形式。

与大型光伏电站相同,光热发电项目同样需要充足的光照和土地。由于可以储存热能,光热发电的优势又是其他太阳能发电形式不可比拟的。

发展光热产业,阳光与土地一个都不能少。在德令哈,这些自然条件完全具备。

“德令哈地处青藏高原,具有巨大的自然优势。德令哈土地面积广阔,全市适合太阳能开发的土地达5000平方千米以上,且土地征用成本低,环境容量大。”德令哈市副市长张学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除了广阔的土地资源,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德令哈市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为3500小时以上,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7000兆焦/平方米,是全国第二高值区,

是著名的“阳光地带”,具有日光透过率高、日照时间长、云层遮蔽率低的显著特点,太阳能开发利用价值高。且在相同面积和容量条件下,光热发电比相邻地区可多发15%~25%的电量。

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德令哈有了发展光热产业的先天条件。但在海西州能源局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易代新看来,德令哈发展光热产业的优势还远不止于此。

“我们的光热项目都位于电网的核心区域,可以起到平衡电源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光照资源较好地区相比,德令哈水资源相对丰富,且水资源与电站项目的平均距离都在25千米以内。可以说,在德令哈发展光热产业的优势是明显的。”易代新说。

巨大的资源优势,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产业发展向心力。德令哈,这座在我国的能源版图中并不显眼的小城,成为了全国光热产业大步发展的高地。

从2009年起,便开始有企业进驻海西州,并选择了德令哈这块光热丰沛、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宝地。

易代新告诉记者,较早参与德令哈光热项目开发的有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公司、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他们在2009年就进入德令哈,开始光热电站的实体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海西州共有18家企业的18个项目将近1000兆瓦的装机纳入国家第一批光热示范电站目录。”

据了解,目前,在德令哈的各个光热项目中,浙江中控10兆瓦光热电站已建成并网发电;中广核50兆瓦光热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计划于明年8月建成并网;亚洲新能源、黄河上游水电公司、青海博昱等多个项目正在积极开展。

好氛围:多举措扶持光热企业

从德令哈市区沿着315国道一路向西,散乱的砂石与丛生的骆驼刺曾经是这片荒漠中唯一的景致。但此刻,行走于这片已被开辟为青海省光热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的土地,你会发现,光热产业已经在德令哈落地生根,并结出了丰硕果实。

在创新基地里,一座90多米高的吸热器犹如一座灯塔,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也吸引着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的目光。

这是在行业内极具知名度的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建设的中控太阳能德令哈项目一期10兆瓦光热示范电站。从项目建设伊始,这里的一举一动便牵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脉搏。

在中控10兆瓦光热示范电站现场,浙江中控副总裁徐能告诉记者,从他们进驻德令哈开始,当地政府便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从公司注册、可研、环评、安评,到前期手续代办,从水电路气接通,到后期的运行服务,当地政府给我们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让企业可以安心在这里扎根。”徐能说。

柴达木循环经济示范区德令哈园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局局长沈良告诉记者,对于进入德令哈的光热企业,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每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而为了吸引更多企业走进海西、走进德令哈,近年来,海西州、德令哈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今年6月,海西州《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出台,对域内从事新能源产品生产和服务的企业、科研院所、咨询中介服务等进行扶持。

张学创告诉记者,近年来,海西州共出台与光热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12则,德令哈市出台11则,这些政策涵盖了土地、税收、经营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保障了光热产业在德令哈的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我们的规划,德令哈要打造新能源发电和电力输出两大基地,我们欢迎新能源企业到德令哈投资,政府会给予企业全力的帮助。”张学创告诉记者。

新目标:“十三五”规划新增装机2吉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了这片金色世界。工地上人来人往,在忙碌中,德令哈的光热项目建设者们开启了新的一天。

这是这个夏天里普通的一天,但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让这座城市闪闪发光。

在光热项目纷纷落地,整个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格局之后,德令哈已找准方向。根据德令哈市政府确立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德令哈将在“十三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装备制造、特色生物、现代服务业六大新兴产业。

“以光热为主的新能源是我们重点发展的方向,我们将着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和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努力构建‘研发—装备制造—发电’的全产业链本地化发展格局。”张学创告诉记者。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德令哈市新能源规划总装机容量4吉瓦,其中光热项目2吉瓦,占据新能源新增装机的“半壁江山”。光热产业将在未来真正成为推动德令哈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除了电站项目,与光热产业相关的上下游项目也已经开始在德令哈落地生根。

青海爱能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高效复合熔盐、储热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储能新技术研发的企业。在该公司的施工现场,副总裁徐慧芬告诉记者,虽然生产车间还在建设中,但他们的产品已经是“不愁嫁的姑娘”了。

熔盐生产基地的建立,使企业贴近市场,更加方便服务客户。“海西州已经取得光热电站批文的电站装机有970兆瓦,共12个项目,预计熔盐需求60万吨。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海西州还将建3吉瓦的光热电站,熔盐需求将达180万吨。随着光热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对在德令哈的发展前景是有信心的。”徐慧芬说。

与此同时,一批如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青海博昱新能源有限公司这样的生产支架、镜面等设备的制造企业已经进驻这里,光热产业集群效应已在德令哈初具规模。

“我们将依托中控塔式光热发电项目和中广核光热发电试验中心,打造光热发电技术攻关平台和光热产业联盟,重点发展光热关键装备国产化、标准化,推动光热配套产业发展,降低光热项目投资成本,着力构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光热一体化产业集群,并依此打造国家光热等新能源设备检测中心。”张学创告诉记者。

原标题:能源革命光耀德令哈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