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
1、【政策原文】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适当降低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对光伏发电标杆电价,2016年一类、二类资源区分别降低10分钱、7分钱,三类资源区降低2分钱。
更多详情
2、福建大田县发改局关于报送2016年度光伏电站建设计划的请示
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因素综合作用影响,大田县境内能源资源丰富,辖区多处可开发光伏发电项目。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清洁、低碳能源,恳请三明市发改委对大田县优先安排2016年规模指标110MW。
更多详情
市场篇
1、光伏被央行列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5〕第39号公告,就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有关事宜进行说明。在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清洁能源项目被列入其中。
更多详情
2、江苏7家光伏企业被拖8亿补贴 业内呼吁去心病
有关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明年将迎来下调的预期在业内已经形成。江苏是光伏制造大省。记者采访发现,当地不少光伏企业对此反应较为平静,相比之下,反应敏感的则是光伏发电补贴发放延迟等问题。
更多详情
3、新能源企业有救了!拖欠的补贴有望近期解决
久拖未决的可再生能源补贴问题或将近期解决。国家发改委将上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或将上调至每千瓦时2分,甚至更高。
更多详情
4、欧盟“双反”延长 光伏企业仍要据理力争
短短几个月内,数家光伏企业陆续从MIP协议协议中被除名,对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不言而喻。业内预测,随着中欧MIP协议的延期,会有更多企业被除名或选择主动退出。
更多详情
5、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将由电网赔偿损失?
国家能源局日前下发《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该罚则规定的信息通过部分新媒体渠道大量传播,并引发了行业人士对可再生能源发电收购的新一轮探讨。那么,这则规定新不新?是否能起到较大作用呢?事实上,此项规定不过是对国家能源局对派出机构权力和责任的明确而已,与罚则的执行并无太大关联。
更多详情
企业篇
1、13家公司获2015年度光伏“领跑者”卓越企业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澳门)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共同举办2015年度中国光伏“领跑者”卓越企业评选活动,共有5家光伏组件企业、5家光伏逆变器企业、3家材料供应商获2015年度光伏“领跑者”卓越企业奖项。
更多详情
2、国电科环关闭光伏业务求转机 光伏寒冬仍未过去?
12月21日晚,国电电力的子公司国电科环发布公告,称公司需要计提约4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据记者了解,国电科环每年的利润也不过几个亿,而去年更是亏损3.93亿元,此次40亿元的计提损失对于公司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更多详情
3、通威股份并购重组获有条件通过
通威股份12月23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于12月23日收到中国证监会通知,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有条件通过。通威股份今年5月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斥资20.5亿元向相关方购买通威新能源100%股权和永祥股份99.9999%股权,并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以推进“渔光一体”、“农光互补”、“农户屋顶电站”等项目。
更多详情
4、台21家组件企业豁免欧盟太阳能反规避税
欧盟委员会于22日公布文件,宣布经调查后有21间台湾电池、组件厂可豁免于欧盟反规避税的限制。其余7家未获豁免或未填答问卷的厂商,需面临64.9%的反规避税。
更多详情
5、还在学SolarCity吗?它自己都有麻烦了
当绝大多数人想到SolarCity时,脑海中一定呈现的是他们如何如何创新,如何改变了能源行业。几乎每次提到SolarCity,记者总不忘加上一句:是他们,把能源的掌控权还给了人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小编今天就读到了BusinessInsider一篇不一样的报道,其中对SolarCity的模式提出了质疑。
相关新闻
评论篇
1、新能源有前景没“钱景”?
能源需要转型,资金问题是核心之一。实现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需资金数以万亿美元计,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对新能源的补贴等,投资者对达成目标尤为关键。就我国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新能源投资仍由政府主导,商业投资在新能源领域仍顾虑重重。
更多详情
2、红炜:光伏投融资市场需要四个改变
李克强总理10月16日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会上说: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已经成为削弱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光伏产业的投融资现状,既是金融需要改革的最好写照,又将是金融改革的一个引爆点。
更多详情
3、有关能源转型的思考 艰难何在?前路何方?
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主流议题的大背景下,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转型已成为很多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然而,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难以掩盖能源转型进程的艰难。
更多详情
4、谁更应该为清洁发展买单?
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最近宣判了一个案子,一审判决被告某化纤公司支付给原告某新能源公司(被告屋顶上的光伏电站的投资商)电费及逾期违约金10万余元。在这个据称是“全国首例分布式光伏屋顶电费纠纷案”的小小官司背后,却隐藏着清洁发展机制设计方面的大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清洁发展所需要的庞大资金,究竟该由谁来买单?
更多详情
5、能源局对弃风弃光现象下猛药 能否药到病除
能源局12月16日发布《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权力和责任清单(试行)》,重新提到对"未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规定。如果把能源局这一政策放在新电改及六大配套文件中看,这一政策则是新电改方案的执行的具体化,是为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保障可再生分布式能源优先发电上网的具体措施。而看似招药到病除的政策,效果如何依然值得推敲。
更多详情
人物篇
1、英雄迟暮:淡出海润 杨怀进是否告别光伏圈
坏消息接二连三。首先是12月10日传出海润光伏面临5亿—8亿元的高额赔偿,海润由此将可能导致连续第三年亏损,“退市几成定局”。17日,海润公告披露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的董事候选人名单,可作为董事长、总裁、首席执行官的杨怀进的名字却没有出现。海润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