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一个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想在秀洲区生根、发芽、成长,如同秀湖畔的800亩绿化,生机勃发。今年9月,由奥瑟亚(嘉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期2.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正式竣工,秀洲区首个由外商投资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秀洲高新区)投入使用。从国

首页 > 市场 > 正文

秀洲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光伏产业三年裂变

2015-11-25 17:09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丁珩 邵 坚

三年,一个光伏产业“五位一体”的创想在秀洲区生根、发芽、成长,如同秀湖畔的800亩绿化,生机勃发。

今年9月,由奥瑟亚(嘉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一期2.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正式竣工,秀洲区首个由外商投资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在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秀洲高新区”)投入使用。

从国内投资商到国外投资商,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背后,是秀洲“中国光伏科技城”品牌国际化的支撑。

自2012年浙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在秀洲区启动建设以来,秀洲探索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分布式光伏应用路径,以光伏应用促产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全国分布式光伏示范应用的标杆。

头顶全国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等重量级桂冠,手握破解分布式光伏发电难题的国内领先的“秀洲模式”,秀洲高新区成为国内外光伏巨头的必争之地,光伏产业集聚效应也随之凸显,一条覆盖从光伏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到光伏发电运营维护等的完整产业链正在秀洲崛起。

前三季度,秀洲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17.16亿元。以福莱特玻璃为代表的光伏新能源企业发展势头良好,1-10月秀洲高新区新能源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3.66%。

从应用模式创新,到产业集聚发展,秀洲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通过三年的努力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新起点,新征程。如今,秀洲的光伏产业创新之路又将随着即将打造的秀洲光伏小镇,进一步打开光伏产业发展与应用的全新空间。

根据初步规划,秀洲光伏小镇将围绕光伏应用示范样板、光伏特色智造中心、光伏技术前沿高地、新型城镇建设标杆的战略定位,通过三年建设,打造成一个“宜业、宜居、宜游,惠产、惠民、惠生”的特色光伏小镇,开启乐享“新城镇、新能源、新生活”的新篇章。

模式创新 探索集中连片开发洼地

截止到11月20日17时,当天发电量356度,总发电量260.06万度。自中节能(嘉兴)产业园屋顶1.9兆瓦项目并网发电以来,发电量与日俱增。据了解,该项目占用产业园厂房屋顶面积约1.7万平方米,年发电量约200万度,可节约标准煤792吨、减少碳粉尘排放598.4吨、二氧化碳排放2193.4吨、二氧化硫排放66吨、氮氧化物排放33吨。

而在即将开园的中节能(嘉兴)产业园二期现场,所有光伏设备及材料都已经达到工地,二期1.675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进入全力冲刺。“二期项目投资约1400万,预计12月中旬进行并网验收,年发电量可达170万度。”中节能(嘉兴)环保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艳说,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一期项目发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也与产业园的绿色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在全面掌握园区屋顶资源的基础上,今年,秀洲高新区继续挖存量、拓增量,在重点建设领域寻求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新突破。据了解,园区鼓励新建屋顶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的工商业和公共建筑,按照光伏建筑一体化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年综合能耗超过3000吨标准煤的工矿企业(项目),具备建设屋顶光伏发电条件的,都要求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年综合能耗超过3000吨标准煤的新建企业(项目)或屋顶面积达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工业企业,应按照同步设计、同步实施要求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

截至目前,秀洲高新区首批61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已并网发电51兆瓦,其余均在建设之中。2.5公里的太阳能LED路灯样板工程运行平稳,节电率75%以上。国家“863”沙家浜社区集中连片屋顶光伏太阳能项目已建成并网。

在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的背后,是秀洲高新区探索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光伏发电商业创新模式,建立起光伏发电标准化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管理的规范体系。“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秀洲高新区光伏办相关负责人说,由政府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推进服务、统一运营管理,破解了屋顶落实难、并网接入难、电费回收难等分布式光伏应用中的共性难题。

以示范应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的探索在秀洲高新区不断涌现。虽然正式开展工作只有6个多月,但是新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光伏云运维平台已经承接了不少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维工作。据了解,该光伏云运营平台定位于后电站时期的重点监控、全局运维、智能抢修、精确结算等全环节的第三方提供商,为电站利益相关方提供全环节第三方服务。“除了为用户提供电站监测、运维管理、结算辅助和资产管理等平台服务外,还可结合线下服务团队,为各种角色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智能运维服务。”公司首席研究顾问王晓雯介绍。

【数字扫描】

51兆瓦累计发电2548万度

从秀洲高新区首个分布式光伏并网示范项目——北科建创新园一期4号楼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以来,园区首批61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51兆瓦,其余均在建设,累计发电2548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原煤约9000吨,减少污染排放6800吨、二氧化碳排放24925吨、二氧化硫排放750吨、氮氧化物排放375吨。

外引内育 打造光伏产业集聚高地

10月15日,韩国奥瑟亚公司(OCI)、秀洲区政府、秀洲新区三方签约,标志着OCI新能源投资公司项目正式落户光伏高新区。

据悉,OCI新能源投资公司负责中国境内光伏电站的全部业务,包括投资、建设、运营和项目出售,一期总投资1亿美元,预计2016至2018年的三年内,投资公司通过自建、购买或参股或投资等多种方式,电站运营总规模达500MW至1GW。

今年以来,包括奥瑟亚新能源中国总部公司项目在内的众多光伏类重大项目纷纷入驻秀洲高新区。何以成为国内外光伏企业的抢滩之地?同样落户园区的嘉晟(浙江)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翁铭鸿的回答道出了其中真谛:“从2014年下半年起,经过我们专业团队多次审慎的考察,最终选定在秀洲落户。看中的就是秀洲对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前瞻眼光和完善的光伏发展产业链。”

自2012年启动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建设以来,秀洲高新区明确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重点,高端切入,错位发展,主攻光伏专用设备和光伏发电核心部件、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高效光伏电池与组件、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及光伏光热集成技术等三大重点领域,全力引进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中后端环节特别是装备制造等项目,一批产业层次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不断在园区集聚。

通过引进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的龙头企业,中后端的逆变器、智能电表、控制系统等企业不断集聚;通过引进具有较强实力、较强技术研发能力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支撑可持续发展;在重点突破光伏产业的同时,拓展LED、新一代环保高效储能系统等产业,打造整体层面的产业优势;通过引进光伏制造项目,带动研发设计、应用推广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

回顾三年来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落户的项目,实施产业链招商已成为秀洲高新区光伏招商的一条主线。园区坚持走“产业链垂直整合”、“产业培育、示范应用和技术创新协同推进”、“针对新一代太阳能发电技术实施组团式招商”的三条路劲,不断做精做优光伏产业链招商的深度文章。

先进的产业链招商理念带来了全新的专业招商机制。一张“产业地图”与“招商地图”,打破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视野局限,依托专业中介机构招商、专业人员招商、专业展会招商、专业化队伍招商等四大专业招商,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从“地图”变成现实。

在优质项目引进、集聚的同时,秀洲高新区内的一家家光伏产业制造型企业同样发展迅猛。在福莱特光伏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十多只机器手上下翻飞,将一片片光伏玻璃安放到位,按2014年的光伏玻璃原片及光伏深加工玻璃的销售收益计算,福莱特玻璃已成为全球及中国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商。

福莱特玻璃、上澎太阳能、兴羿光伏、盛泰光伏……目前,秀洲高新区在太阳能光伏及应用领域内,横向初步形成了众多光伏企业的光伏产业集群,纵向形成了从单晶硅炉生产、单(多)晶硅棒、硅片加工,到太阳能超白玻璃制造、太阳能电池片加工、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

【数字扫描】

引进项目总投资100多亿人民币

三年来,秀洲高新区已引进的光伏类项目总投资额折合人民币达100多亿元,韩国OCI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美国嘉晟智能玻璃项目、晶科家庭光伏、朗新˙新耀能源总部、浙江万马光伏工程、英美达光伏电缆、瑞翌金刚线、科力远储能、科瑞特照明等国内外光伏巨头相继入驻,中电科36所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要素支撑 构筑光伏产业创新基地

11月23日上午,虽然寒风凛冽,但是康和路边的嘉兴光伏科创园项目并没有放缓施工的步伐。抬头仰望25层高的光伏总部大楼,只见中间结构已经施工完毕,12层以下的外墙保温完成施工。

“现在光伏总部大楼已经进入13层以上的内外墙粉刷。”嘉兴市秀湖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4号科研孵化楼、5号科研孵化楼、6号科研楼都已完成竣工预验收,2号、3号楼厂房都已进入内墙涂料施工。据了解,嘉兴光伏科创园项目总投资5.8亿元,占地100亩。截至目前,该工程已完成94.18%的施工进度。

“光伏科创园发展的目标是建成国内一流的光伏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基地。”该负责人说,建成后的嘉兴光伏科创园将成为光伏产业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培育、产品展示推广等一体的创新创业园区,成为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园区的招商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中。

在强化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的同时,秀洲高新区将重点企业研究院作为推进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载体,并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推进光伏产业科研体制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

今年6月19日,新南威尔士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嘉兴)光伏产业联合创新研究院落户光伏高新区。据了解,该研究院计划在3年内集聚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家、技术专家和学者到研究院示范基地工作,初步形成一支光伏科技产业队伍,并完成3到5个光伏产业化项目孵化,远期规划则是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光伏产业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秀洲高新区已有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8家省级研发中心,共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项目4项,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重点企业研究院已成为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技术平台支撑。

重点企业研究院的到来,也让秀洲高新区成为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目前,国电通浙江省分布式光伏并网技术研究院拥有一个30多人的研发团队;浙江嘉科光伏装备与智能控制研究院签约了2名省青年科学家,拥有高工5名,工程师15名;浙江省云光伏产业技术研究院,则组建了一支16人的研发团队。

此外,秀洲高新区加快推进新能源建筑集成(光伏)研究中心、分布式光伏检测(认证)中心、分布式光伏碳交易资产金融管理中心、分布式光伏发电运维管理中心建设。目前,总投资8400万元的国字号检测机构成功入户,2个实验室将于今年9月正式运营。随着电腾云光伏、朗新˙新耀能源总部的加入,专业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运维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数字扫描】

要素支撑 构筑光伏产业创新基地

1至10月,秀洲高新区科技经费投入总额达3.18亿元,同比增长8.53%。累计申请专利数总量457件,其中发明专利95件,授权专利310件。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育“千人计划”专家29人;申报了32个“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有17个进入答辩。

原标题:秀洲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光伏产业三年裂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