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主流电力媒体报道,青海光伏并网发电量位居全国第一。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中国就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市场容量快速增长,青海作为日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自然成为光伏投资者最青睐的地区。伴随光伏产业技术进步,近年来投资成本持续下降,单位建设投资从过去两年的10-11元/瓦下降到目前7元/瓦左右,光伏设备、建材、工程成本已经十分透明,且成本下降趋势清晰可见。然而伴随土地成本增长,电站投资者的收益预期提升空间受到了限制。日前,国内某顶级新能源工程设计院就明确指出,土地是目前唯一不透明的成本。以往开发商在考察土地时,通常有着一套标准,第一要光照资源好,第二要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第三要有便利的并网或就地消纳条件,第四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条件。符合条件的优质土地资源理所当然十分紧缺,大多数电站的用地是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租金也就水涨船高,即便荒漠、滩涂等土地也不例外。虽说租金不会影响初始投资,但却会抬高运营成本,也就会直接影响到电站利润。未来的几年,能取得的优质土地数量很难预知,因而土地的储备能否满足投资规划目标将成为影响电站开发商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土地面积是有限的,电站开发商就要尽可能提高装机容量,因而在光伏组件的选择上就要选取高效率的光伏组件。目前国内主流的光伏组件长宽规格通常是1950mm×991mm,能够实现批量供应的高功率组件有多晶255W、单晶275W两种规格。同样安装1MW的组件阵列,所需要的单晶组件数量比多晶少7.8%,直接减少了7.8%的土地占用,同时节约了等比例的支架、电缆和施工费用,因而在保证同等投资成本的条件下,单晶275W组件比多晶255W组件有了0.1-0.15元的溢价空间。在未来土地资源更加紧缺的情况下,高效组件将具有更大的溢价优势,对于那些期望在有限屋顶面积上保证最大发电量的分布式项目,高效组件的优势也就更加明显。
也正因如此,各组件厂商开始不断强化高效组件的投入,以便在未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土地(屋顶)利用效率的要求。单晶组件选取无晶界、低杂质的完美硅晶片,功率上升空间显著高于多晶组件。据相关单位预计,到2015年底,国内可批量供应的多晶组件功率最大为260W,而单晶组件批量生产功率却可达到290W,单晶相对多晶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达11.8%,在两者价差不断缩小的趋势下,单晶将会被更多的选择,组件厂商扩大单晶供应能力就成为必然之选。阿特斯2015年设定的研发方向是使产品具有更高功率、更高的可靠性、更好的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2016将试产310W高效组件,并计划于2017年用于商业推广;晶澳在2015年将其P型单晶电池(PERCIUM)产能从2014年的80MW提高到400MW;乐叶光伏已经有能力向其客户规模化供应满足“领跑者计划”要求的光伏组件。国外市场方面,高效单晶的发展更是迅猛:LG电子斥资1.45亿美元大手笔扩产N型单晶电池和组件产量;SolarWorld过去1年单晶组件销量增长55%,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均取得不俗业绩;全球最大的薄膜电池厂商FirstSolar高效单晶组件生产线年内正式投产;马斯克筹划未来5年将单晶组件产能由1GW提升到20GW;随着日本光伏发电投资从大面积系统转向屋顶系统,松下2015财年将日本本土HIT电池产量计划由600MW提升至750MW;日本顶级多晶电池制造商京瓷也从2014年开始大幅提高单晶电池供应。
另一方面,我国产业政策从2013年开始就大力鼓励高效电池组件的生产与应用。在过去2年间,我国不断提高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标准,甚至对符合“领跑者计划”的高效组件应用不设规模限定,一方面来说是为了从技术角度保证我国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另外层面上看也是契合土地利用效率的必然要求。因而毋庸置疑,对电站投资者来说,选择高效组件,可以在同等单位投资成本下实现更多的安装容量,也就能实现最优的单位土地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