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
1、三部委联发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为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加强光伏产品和工程质量管理,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认监委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
更多详情
2、能源局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国发[2015]29号),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向纵深推进,国家能源局网站日前发布《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国能法改[2015]199号。
更多详情
3、山东省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工作,促进全省光伏发电健康有序发展,日前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光伏发电项目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更多详情
市场篇
1、欧盟对华光伏缘何再发难?
欧盟再次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规避调查。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调查只是此前欧美反倾销措施的延续,同时为日落复审做准备,希望中欧价格承诺能够继续。
更多详情
2、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或达540GW 中国有望领衔增长
2014年堪称可再生能源的基准年——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越核电。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累计太阳能安装量将至540吉瓦,而2014年则以40吉瓦的安装量刷新历史记录。中国有望“引领全球增长”。
更多详情
3、半年内遭多国双反制裁 我国光伏业需强身健体
美国对华光伏第二起“双反”案刚刚发布终裁结果,欧盟再次发起对我国光伏业“反规避立案调查”,澳大利亚对华光伏“双反”大棒又高高举起。面临众多“双反”,我国光伏产业进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重要发展时期。“减少贸易摩擦,首先要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更多详情
4、欧盟制裁多家中国光伏公司 出口欧洲成本剧增
欧委会上周末宣布,将对三家来自中国的光伏公司(阿特斯太阳能、中盛光电、昱辉阳光)征收高额关税,同时让对方退出最低价格承诺协议(下称“MIP”)。如果得以落实,三家企业将被征收47%的平均关税,出口欧洲的成本剧增。记者获悉,阿特斯太阳能将会继续申诉,昱辉阳光和中盛光电将不再从中国地区向欧洲输出光伏组件,取而代之的是使用OEM、其他地区产能来运货,最终抵达欧洲港口。
更多详情
5、2015年光伏逆变器市场展望
2015年逆变器市场将会出现三大趋势:亚洲生厂商享有的低成本将会持续上升;微逆变器和直流优化器挑战传统的中央化设计;新增光伏需求将主要来自三大国家:中国、日本和美国。
更多详情
6、【调查】家庭光伏电站为何难以“站”上屋顶
家庭光伏电站必须安装在自己拥有房屋产权或屋顶产权的区域。农村居民无问题,城市多为居民小区,电站建设需占用公共屋顶,须征得其他居民乃至业主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的同意,协调难度大。这成为限制城市居民建设家庭光伏电站的重要因素。
更多详情
评论篇
1、苹果入川:披着“绿衫”赚名声?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苹果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彻底告别了“做产品、卖产品”,而是迈入“投产品”的新阶段。4月中旬,苹果公司宣布,即将在四川建两座输出功率为20MW的光伏电站。5月11日,苹果公司又表示,其在中国的外包制造及物流基地所用电力,将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在“苹果涉水中国光伏”的消息刚刚发出时,一度引发了光伏圈乃至资本圈热情如火的大讨论,明显占据上风的观点是,苹果涉水中国光伏,只是其履行绿色能源生产的“噱头”。
更多详情
2、徐宁:BIPV在澳大利亚
大利亚光伏市场增长迅速,仅在2012年就安装了超过1G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不过,澳大利亚的太阳能市场是比较分散的,主要是小型太阳能产品的使用。澳大利亚也涌现出不少经典的BIPV项目。
更多详情
3、“水土不服”能帮中国光伏多久
中国光伏产业的当前盛世是建立在“水土不服”的保护之中的。这种保护是不会长久的,也是不利于中国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特别是,当境外企业对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的时候。
更多详情
4、解析光伏发电补贴政策
在对国家层面法律、政策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近期项目经验,对光伏电站申请电价补贴的流程、审核及补贴标准等问题进行梳理。
更多详情
5、光热发电为何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近年来获得了爆炸性的增长,主要原因是光伏系统的价格在过去的25年中下降了99%左右,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但与此同时,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另一种形式——太阳能光热发电技术则只能占据太阳能发电市场的很小一部分。
更多详情
企业篇
1、工信部公布第四批光伏准入企业名单 51家上榜(表)
2015年6月5日,工信部网站发布拟公告的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共51家企业上榜。
更多详情
2、光伏企业该如何讲“故事”
尽管国内一些光伏企业在近几年也不乏较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和努力。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可能是由于不会讲“故事”的缘故,结果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最后虽不至于落得两手空空,或也只能捡一些别人的“残羹冷炙”聊以自慰了。光伏企业讲“故事”能力的缺乏,在制造业环节也同样存在。
更多详情
3、联合光伏88亿元助海润脱困
记者从联合光伏获悉,其与海润光伏启动了全球最大单笔太阳能电站收购的交付。在此之前,两家公司已就此收购达成一致,联合光伏将以8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海润光伏位于新疆、河北、云南、山西、江苏等地的17个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930兆瓦。
更多详情
4、*ST集成前身遭证监会处罚 投资者将索赔
ST超日被上海市一中院判决破产后,选择与江苏协鑫重组救活。但有关投资者的历史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6月6日,*ST集成公告称,公司已收到证监会对破产重整前,原超日股份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介绍,其代理的30余名投资者将于6月8日向法院提交立案申请,就超日股份虚假陈述事宜向*ST集成发起索赔。
更多详情
5、晶澳私有化或为回A股铺路:中美光伏企业市值差异大
今年4月底,一家中概股公司的董事长曾向记者透露,现在很多在美上市的能源公司被中美投资者几乎抛弃了,反观中国A股市场,待遇天差地别。“这势必会导致在美上市的企业退市并回流。”而不久前,光伏企业——晶澳太阳能控股公司主席兼CEO靳保芳提出了私有化意向,斥资额约在4.14亿美元。尽管晶澳并未公布退市后的规划,但多位分析人士称,其有望杀入A股。
更多详情
人物篇
1、光伏枭雄彭小峰杀入互联网 史玉柱“背书”
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从柳新、赛维到SPI,这已是彭小峰的第三次出发,也可以说是“屡败屡战”。这次,彭小峰还一口气杀入光伏互联网行业,并借鉴余额宝的概念,在光伏行业设计并推出一个基于互联网交易和互联网金融的分布式光伏网络交易和金融支持系统——“绿能宝”。彭小峰的SPI绿能宝在2014年还连续完成5轮融资,总金额达到3亿多美元,SPI股东中既有国企、也有类似史玉柱、许家印这类势力雄厚的企业家为彭小峰及其创业企业“背书”。
更多详情
2、吕锦标:光伏“走出去”打破双反围堵
6月3日,加拿大边境服务署(CBSA)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组件和晶片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光伏双反,中国企业应该更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在海外投资设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