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全球光伏市场的转移趋势非常明显,市场呈现出新的格局。中国、日本、美国驱动欧洲以外地区光伏需求快速增加。然而新兴市场虽大,融资难题却如同拦路虎横在前方。
当广阔的光伏电站市场遇到资金的桎梏,我们不禁要问:钱都到哪儿去了?6月27日,中盛新能源总裁佘海峰在“第三次世界光伏产业峰会”上给出了答案:区域政策不稳定,传统光伏项目投资机构越来越谨慎;电站投资从传统的FiT驱动转为平价上网驱动;主流银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欧美金融机构出于对新兴市场政策及政局的担心而不愿意“走出去”;新兴市场的金融界缺乏对光伏项目的深入了解,不愿轻易放贷。
中盛新能源总裁佘海峰在“第三次世界光伏产业峰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光伏电站融资遭遇周期性下降,这其中也有“投资级”电站资源匮乏的因素——投资人难以寻觅到合适的高质项目。佘海峰表示,目前大部分电站开发商并不具备好的项目设计和规划能力,以致电站效益并没有做到最大化。“传统项目开发只包括三个环节——获取土地使用权益、取得并网条件、通过政府审批,而要提升电站投资收益,还需考虑如初始最优化电站产出、完整的资本解决方案、动态的电站综合成本优化,以及注电站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及系统效率提升等因素。佘海峰将其定义为“智能化项目开发”,这也是中盛光电正在做的事儿。
中盛在国外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诸多成功案例,可谓“享誉海外”,但面对广阔而有特殊国情的中国电站市场,如何在国内完美着陆?对此,佘海峰告诉SOLARZOOM记者,在中国的光伏项目或其他产业项目中,央企是投资主角,民企如何如若分羹,可考虑与央企进行深层次的合作,比如合资、联盟等方式。中盛在国内市场也将尝试这样的做法。
2011年开始,随着北美和亚太主要市场的兴起,欧洲地区在全球光伏需求中的占比逐渐减少,2013年仅占28%。2013年中国装机达到12.9GW,占比33%,超越欧洲成为世界最大光伏市场。日本引领的亚太市场发展迅速,占比接近欧洲。
中盛新能源总裁佘海峰指出,德国、意大利引领欧洲光伏市场需求整体下滑,英国等国需求增加。中小商业屋顶占比在德意两国大幅减少,其他类型装机因不同国别市场消长而相对稳定。未来欧洲市场将以受政策影响更小的中小商业屋顶项目为主。
与此同时,全球电力价格持续攀升,而光伏系统装机成本大幅下滑。“以德国为例,2013年大型地面项目的装机成本跌至1.6美元/瓦,较2009年减少79%。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应用正步入平价上网时代,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预计将带动总计13万亿美元以上的投资。”
市场的巨变对光伏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冲击,光伏制造业的整合趋势还将持续,佘海峰表示,未来组件品牌企业不会超过10家。“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应重新思考自己的战略定位和核心竞争力,这至关重要。”
原标题:中盛新能源佘海峰:光伏电站融资,钱都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