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篇
1.光伏电站市场冰火两重天:地面电站热捧 分布式遇冷
“我们在西北地区圈了很多地,储备了不少项目,都准备建设大型地面电站。”一位国有新能源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大型开发商还是盯着地面电站,地面电站规模大,投资大,管理方便;但同时也面临并网难、政策不清晰的难题;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国家支持的发展方向,但执行中同样并不顺利。
更多详情
2.梁志鹏:企业认为分布式光伏0.42元补贴偏低 但不可能上调
4月17日,2014光伏电站投资与金融峰会上,对于业内最为关注的分布式电站政策调整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目前有一部分企业认为分布式项目0.42元/Kwh的补贴偏低,希望增加,但这是不可能的。”
更多详情
3.国家主导政策已明确 2014年分布式光伏8GW目标可完成
在2014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上,国家能源局已敲定2014年国内光伏电站新增装机14GW。14GW的分配比例是:分布式光伏占比60%,为8GW左右,地面光伏电站6GW左右。
时至4月,许多业内企业及媒体则纷纷发声:2014分布式光伏的装机“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与此相反,光伏行业媒体经过研究,则表达了不同的声音:“2014年中国分布式光伏8GW,经过努力是可以完成的!”
更多详情
4.“西部硅谷”乐山千亿光伏产业规划残局
有着中国“西部硅谷”之称的四川乐山,在国内多晶硅产业刚起步时,该地区就已是一片繁华景象。当地政府在2008年初启动了以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的“一号工程”,欲用4~5年时间,把其打造成千亿支柱产业。
不过,随着多晶硅这一产业核心的陨落,乐山原计划建设的三条产业链也随之断裂,当初美好的设想最终未能成行。现在,寻找出路仍是摆在乐山地方政府和多晶硅企业面前的难题。
更多详情
5.光伏国内外市场均存“变数”
从2013年开始,日本的市场占据了我们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差不多50%左右,日本市场是相当封闭的一个市场,我担心我们的企业蜂拥而去,把人家的企业给冲跨了,最后的结果就很可能出现欧盟、美国那样的双反情况。”在近日召开的IntersolarChina2014研讨会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峰表示。
而就国内市场部分,李俊峰则认为,由于存在盈利、融资等多种问题,今年确定的8GW分布式目标能否完成,也存在疑问。
更多详情
企业篇
1.“中国摩根”来了:民企扎堆成其股东 或将出手光伏
与民生银行相比,中民投定位于股权投资的资本运作平台,完全不存在障碍。目前,身处泥沼的光伏、船舶、钢铁等板块都极有可能成为中民投“出手”的行业。鉴于董文标的号召力,中民投的空间十分广阔,一些观察人士甚至提到了其成长为“中国摩根”的可能性。
更多详情
2.光伏产业观察:活下来的光伏企业
截至3月中旬,已有20家A股光伏业上市公司披露了2013年业绩快报,其中业绩增长的公司达到14家,业绩下滑的公司为6家。14家业绩增长公司中,业绩扭亏为盈的9家,业绩续增的3家,依然亏损但同比减少的为2家。而在业绩下滑的6家公司当中,仅有海润光伏一家公司业绩亏损。
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也逐渐甩掉“亏损”帽子。晶科能源(JKS)2013财年财报显示,公司总营收70.8亿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净利润1.88亿元,而去年同期亏损达15.4亿元。晶科能源也成为行业寒冬过后,首家实现全年扭亏为盈的中国光伏企业。
更多详情
3.纺织企业跨界光伏缩影:孚日光伏梦断 心有不甘或卷土重来
曾几何时,“光伏”是让众多纺织企业眼前一亮的词,2007年前后纺织企业掀起一股进军光伏业的热潮,中国最大的家纺企业孚日集团也是其中一员。
作为纺织企业,孚日进入光伏领域的时间其实并不算晚,但时至今日,当张萌再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仍流露出一些遗憾。他说:“因为项目投资比较大、难度大,投产时间晚了一些,到2008、2009年才陆续产出,而2011年整个产业就开始向下走了,多晶硅市场供大于求,降的速度太快了。”
更多详情
4.光电股份年报未出 业绩剧变暴涨2550%变亏1.66亿
上市公司光电股份的情况却很“奇葩”,截至4月17日,光电股份虽然仍未发布年报,但公司的年报预告却已经修改多次。
2013年10月30日,光电股份在三季报中已经对整个2013年度的业绩作出了预测,但后来在2014年1月30日和3月28日先后两次对年度业绩进行了说明,而公司3月28日发布的预告更正公告让人大跌眼镜,曾经的巨额预增,变成了巨额预亏。
更多详情
5.中天科技:分布式光伏“闯入者”
从2011年起,中天科技就开始了向新能源领域拓展转型的准备和布局,已经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背板、储能锂电池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中天立足于通信光缆、电力传输两大稳固的产业链,将新能源产业确定为公司的又一重要领域进行转型升级。”薛驰表示,中天是一家扎扎实实做实业的制造业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在任何领域都坚持科技创新。在战略选择上,中天科技的做法是未雨绸缪,即在当前业务还处于蒸蒸日上之时就“主动”选择战略转型的新领域。从建材水泥领域到光纤光缆是如此,从光纤光缆到电力传输也是如此。
更多详情
评论篇
1.“超日”这一年
:如果不是一次开创中国债市历史的违约,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从2003年成立至今,超日太阳能在媒体上活跃度远低于尚德、赛维等同类企业。但2013年年初,“业绩大跌”“银行催贷”和“老板跑路”接连爆出,让这家原本整体生产经营规模中等偏小,且生产制造能力仅限于电池片、组件等下游环节的太阳能企业,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按理说,船小好调头。与诸多家大业大以至于禁锢在市场难以动弹的企业相比,超日太阳能具备易转型的好条件,但它的流动性危机为何难以缓解?原因在于转错路、卖错时、挪错地。
更多详情
2.分布式光伏补贴上调无望:0.42元到底够不够?
去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了全国范围内分布式光伏补贴标准为0.42元/千瓦时,这一标准较征求意见稿中的0.35元/千瓦时的补贴标准提高了20%。一时间,很多企业开始跑马圈地,在各地掀起建电站的热潮,更屡次传达出“屋顶难寻”的讯息。同时,各地政府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到本地投资建电站,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加快脚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政策落地不代表万事大吉。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实际问题,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更多详情
3.光伏分布式发展 政策落地才是王道
当前光伏产业的一大现象值得注意:政策力度无与伦比,市场效果仍非所愿。个中原因值得深思。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100米”问题已是老生常谈,让光伏政策落地、开花、结果才是王道。
笔者眼中政策不落地的两个表现:一个是光伏分布式发展短期内难有理想结果。这是政策热、市场冷的最集中表现。从2013年中期开始修正布局,到2014年确立14GW的终端市场建设目标中60%以上为分布式,国家鼓励光伏发电向负载中心转移的战略意图明确,政策频出。但在现实中,对于这一既符合经济规律,又符合成熟国家经验发展方向的建设结果,业内普遍难以看好。一个是金融市场的不给力。光伏产业充满了金融市场机会,但在现实中,一方面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有竞争力光伏企业的最大问题,一方面你却看不到金融机构应有的积极,手段匮乏、市场不振。
更多详情
4.请把无竞争力光伏企业加速送进“火葬场”
2011年开始的全球光伏产业整合,在市场环境成熟的国家已经基本完成,在我国远未完成,不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这严重影响着有竞争力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三年来,那些无竞争力光伏企业就像过了期的狗皮膏药不但挥之不去,甚至伴随14GW建设目标的提出又死灰复燃,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帮助下生命力甚为顽强,难以清除。
清除这种现象不力,是因为市场之手失灵。加速清除这种现象,要么等待市场之手的自身恢复,要么借助非市场之手来修复市场之手。这个非市场之手就是:国家建立更加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不给无竞争力企业任何竞争机会,把他们加速送进“火葬场”。在非完全市场化产业,这种做法是成立的,也是必须的。
更多详情
5.国内光伏产业新一轮洗牌即将上演
上一轮的洗牌主要针对部分龙头企业和多数中小企业,非自愿退出的企业占据多数,而此次洗牌潮则针对所有光伏企业,企业是否退出主要取决于公司的整体实力,非自愿或者自愿都不能帮助企业扭亏为盈,市场行情即便有所好转大部分企业也无法实现盈利。光伏项目的交易价格会大幅下滑,上市公司迫于舆论压力和经营困境会甩卖光伏项目,之前所有的投资都有可能打水漂,这一次将重点针对光伏业产能过剩的上中游,下游光伏电站环节所受冲击不会太大。而抄底时机并未到来,非光伏业从业者切不可盲目进场抄底。
更多详情
人物篇
1.彭小峰的两场“豪赌”
赛维创始人彭小峰职业生涯和投资机构打交道的次数众多,但双方的两次交锋是赛维乃至彭小峰个人生涯的重要节点。在这两场类似“对赌式”的交锋中,彭小峰赢得了前者,赛维成功登陆纽交所;但他输掉了后一场“赌局”,现在被机构送上了个人破产边缘。
如果彭小峰在2007年不筹备耗资上百亿元的多晶硅项目,如果美国次贷危机不发生、如果欧洲光伏市场不萎缩的话,赛维很可能是现在活得最好的一家光伏公司。
彭小峰曾有过宏伟的光伏梦想,但梦想并非总能照进现实。
更多详情
2. 李克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推动改善环境质量
李克强说,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求关系深刻变化,能源仍是国际政治、金融、安全博弈的焦点。能源供应和安全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立足当前、深谋远虑、积极有为,针对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能源结构不合理的基本国情和“软肋”,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提高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水平,实施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加强生态环保的节能减排措施,促进改善大气质量,走出一条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之路,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更多详情
3.一位5家光伏代工厂管理者的从业经历和心得
记者采访的主人公张涵(化名)目前在印度工作,管理着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在当地的几个代工厂。
在张涵看来,目前光伏企业的重心在降本,而不是提高效率。“在较落后和发展中国家没有大批量使用光伏产品前,产能是过剩的。如果不降低成本,企业的利润依然不是很乐观。除非突然有一天,发展中国家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提倡大量使用光伏产品。这样,需求会大大增加,产品之间的竞争也会加强,就要求我们多从提高效率方面考虑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