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发展太阳能及其新能源产业,曾给予每户安装太阳能产品的住户以及研发太阳能技术的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然而,金融风暴之后,欧盟国家相关部门不但将补贴力度下降了30%,部分国家甚至还调高了国外太阳能企业的税率,这使很多面向欧盟市场的太阳能企业压力增大。面对太阳能行业的持续“寒冬”,今年年初,在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举行的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涂济民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太阳能产业将改变投资方向,“弃欧盟下南洋”,将主要精力用于拓展“家门口”的东盟市场,壮大&ld

首页 > 市场 > 正文

云南太阳能企业弃欧盟光伏市场入东盟

2014-03-17 10:23 来源: 昆明日报 

欧洲为发展太阳能及其新能源产业,曾给予每户安装太阳能产品的住户以及研发太阳能技术的企业一定的资金补贴。然而,金融风暴之后,欧盟国家相关部门不但将补贴力度下降了30%,部分国家甚至还调高了国外太阳能企业的税率,这使很多面向欧盟市场的太阳能企业压力增大。

面对太阳能行业的持续“寒冬”,今年年初,在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举行的工作会议上,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涂济民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太阳能产业将改变投资方向,“弃欧盟下南洋”,将主要精力用于拓展“家门口”的东盟市场,壮大“阳光”产业。

东盟市场 相对欧盟更具潜力

长期以来,云南省生产太阳能企业的主要市场方向都是欧洲。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副秘书长李承金表示:“大部分欧盟国家给予购买太阳能产品住户补贴在300欧元左右,会给予国内研发太阳能产品企业资金和政策支持,再加上当地商业环境良好,物流体系成熟,吸引了十多家实力雄厚的云南企业跨国投资,许多中小型企业也纷纷布局进入欧盟市场。”

随着国外企业数量的增多,在欧盟的滇企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增大。特别是金融危机后,英、法、德等国对此行业企业的补贴力度大幅降低,且调高了太阳能企业税率,许多企业处境艰难,已有不少企业选择撤资。李承金说:“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老挝等东盟国家经济正在崛起,市场购买力增强。经过一段时间考察,我认为,凭借云南太阳能设备市场认可度高等优势,目前是云南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的最佳时机。”

李承金表示,相对于欧盟国家,东盟国家市场前景更广阔。首先,东盟国家太阳能技术相对于云南落后,由于多次合作,对云南省太阳能产品认可度高。其次,随着各国经济突飞猛进,当地人购买力大幅提升,市场潜力大。第三,双方距离近,商户可以在一天内往返两地,遇到事情处理起来更加方便。第四,相对于欧洲国家温带气候,东盟大部分国家日照时间长,云南的太阳能产品在当地十分适用,企业投入研发新产品的人力物力减少。再者,近年来东盟国家吸引外资力度加大,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家制订了减免生产税、关税、增值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企业,从数额上看,扶持力度并不比欧盟国家小。

云南聚诚科技有限公司较早进入东盟市场,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说,2009年前该公司在英国、法国投资设厂,每年利润在1000万元人民币左右。金融海啸过后,公司将重心转向东盟和国内市场,“目前我们企业销售年收入有2/5左右来自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国家,大概盈利在3000万元左右。”

涂济民认为:“从当前情况看,欧盟太阳能产业低迷态势还将持续,而东盟国家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商业环境也在渐渐变好,特别是云南与东盟距离近,有着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地缘优势。应当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将投资重心从欧盟转移至东盟南亚国家,开拓新市场。”

走出国门 了解市场“对口”研发

云南部分太阳能产品出口东盟国家时会遭遇退货,对此,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云南省太阳能产品质量方面一般没有太大问题,遭遇退货多是由于质检方面出现纰漏。建议企业在做产品检验时去权威的检验所,并附上检验报告及详细的中英文说明书。”

有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太阳能产业如果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出口产品基础上,还应该积极“走出去”,到东盟国家投资设厂,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有针对性地研发符合当地人口需求的产品,增强云南太阳能产业整体竞争力。他表示:“目前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对太阳能蓄电池、逆变器等高端产品需求迫切,然而云南与当地合作项目还多停留在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中低端产品上,这就是因为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到位所导致的。”企业“走出去”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有效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等问题,赢得社会各界良好口碑,有助于快速打响品牌知名度。

云南省太阳能企业如果想成功扎根东盟国家,还应配备专业安装队伍,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许多云南企业进入东盟,往往因为售后服务人员有限,且售后点分散,有时服务不到位,为此常被顾客投诉。李承金说:“客源流失不但对企业有损失,还会影响整个云南太阳能产业的信誉。企业应当招募更多售后人员,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一有问题马上解决,对有需求的客户采取市区内上门维修等服务,尽一切努力维护企业信誉,才能为后续合作赢得机会。”

据了解,云南太阳能产业与南亚地区合作相对较少。李承金介绍:“据我所知,目前除出口一些设备到印度、孟加拉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展开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南亚地区人口相对于东盟国家只多不少,现在该地区市场开发还处起步阶段,是企业拓展新市场最佳时机。李承金说:“6月份举行的第二届南博会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届时我们会组织专家团队和企业人士与来昆参展的南亚展团进行洽谈,为企业搭桥牵线,共同寻求合作机会。”

云南产品 已有一批固定消费群

其实,云南与东盟国家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太阳能领域的合作。李承金说,目前云南省太阳能产品在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比较畅销,上述国家部分地区LED灯、太阳能热水器、光伏抽水机大多印有“Made In YUNNAN”的字样。云南企业“走出去”成果十分显著。

以泰国为例,目前清迈、芭提雅、暖武里府以及曼谷部分地区很多用户用的都是云南的电热水器。在昆经商的泰国人韩思行说:“虽然泰国很热,夏天可以冲冷水澡,但到了冬天,有的地区温度会下降到5—10℃,这时候就得洗热水澡。而且,泰国电价偏高,且供电不稳定,偏远地区时常停电,如果有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就算停电也能洗上热水澡。”他说,以前泰国人偏爱选购产自日本、美国的太阳能热水器,近年来随着云南企业在当地投资数量增多,再加上产品坚固耐用、售后服务完善,已逐渐有了一批固定消费群体。

在韩思行的故乡普吉岛一带,部分知名景区里随处可见产自云南的LED显示屏,市区许多重要路段安装的也都是云南太阳能路灯。韩思行说:“即便在三四月份雨季时,云南产品也能保持良好运转,而且电量相对稳定,故障率低,因此被当地交通部门青睐。”李承金补充说:“泰国部分地区目前经济欠发达,还存在看得到水喝不到水的现象。近期云南科研机构研发的光伏抽水系统在泰北地区得到广泛使用,因为钻探深度更深,抽吸力更强,极大提升当地地下水资源开采能力,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生活、工业用水匮乏的难题。”

近年来,云南省企业或相关机构与东盟国家还开拓了技术入股的合作方式。李承金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前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常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加入东盟本土太阳能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对方出原料,我们提供技术,每有盈利还将参与分红,这种形式比单纯出口产品附加值要高得多,相信不久就会成为云南与东盟国家的主要合作模式之一。”

此外,云南省太阳能产业联盟、昆明太阳能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也常不定期举办行业论坛,促进智库间交流,共同寻求新的合作项目。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不定期地举办新型太阳能应用技术国际培训班,不但扩大了我省太阳能产业影响力,同时为云南省太阳能技术、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政策优惠 双方政府力促产业合作

我省非常注重与东盟国家合作。2012年,云南省政府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开发利用,做强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广泛深入开展与东南亚、南亚的合作。

东盟国家与云南省合作的愿望同样十分强烈。许多东盟国家正在积极引进国外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能源产业企业,共同解决部分地区能源短缺问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和劲松研究员说,以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为例,从2006年至今,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成为两国鼓励引进产品之一。相关部门对跨国投资的新能源企业给予了十分优惠的政策。“最初只是单纯减免一定年限税负,后来在手续方面也给予‘一站式’快捷服务。从去年开始,新能源企业将获得优先选地的‘特权’。”

有企业负责人介绍,双方给予的优惠政策为云南太阳能企业“走出去”解除了资金、政策方面的后顾之忧。“目前云南太阳能企业到大部分东盟国家投资,昆明相关部门会给予为期一年的租金补贴,再加上对象国给予免税政策,基本上可以一分钱不花地‘试营业’一年。等企业在当地站稳脚跟,还有后续的项目补助。例如:与东盟国家达成一项合作项目,双方相关部门就会给予一定数额资金补助。而且,因为是‘鼓励引进产品’,在原料进出口方面报关也能获得极大便利,一系列的措施有效促进了滇企投资东盟国家的热情。”

生物能源 合作前景同样可观

除太阳能产品外,云南与东盟国家在新能源领域能够开展的合作项目还有很多,其中最具前景的要数“沼气”。据了解,目前泰国、缅甸、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经济来源以农业为主,农村地区对沼气池系列配套设施的需求量很大。李承金举例说,东盟国家一户3—5口的农村家庭,如果能建造一个6—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只要原料充足,一年可提供9—11个月的做饭和点灯的燃料,余下的沼液还可以做农药、肥料、饲料等。

相对于东盟国家,云南在沼气综合利用、户用沼气、沼气发电等技术领域要先进许多。特别是户用沼气,李承金介绍:“云南可以与泰国、老挝、孟加拉、巴基斯坦、尼泊尔等东盟南亚国家,在这方面开展合作。”

李承金谈到,无论是太阳能、沼气或是其他新型能源开发利用,随着云南与东盟国家合作的加深,对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据了解,目前除了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设立了新能源专业外,其他昆明高校较少开设这门专业。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工作人员建议,相关部门应帮助更多高校开设新能源专业,并积极为校企合作搭桥牵线,让企业为学生提供优质实习机会,共同促进新能源领域人才培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