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1日,格尔木,这座青藏高原上除西宁、拉萨之外的第三大城市,清晨明晃的蓝色光伏板正点亮着这一片黄沙掩盖的荒凉沙漠。这天,集团公司的格尔木三期20兆瓦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也意味着三峡新能源在格尔木地区的光伏发电装机已经达到了50兆瓦。
两年多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风沙肆虐、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一点儿也不像三毛眼中的撒哈拉,充满着各种奇遇,充盈着爱情的滋味。但这里,对三峡新能源人来说,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三峡集团迈出了“阳光三峡”的第一步。
荣获三峡集团2013年度十大红旗班组的格尔木生产运行部
沙漠中的一弯“新月”
2011年8月,三峡新能源的格尔木公司生产运行部开始组建,准备进驻这片得天独厚的太阳能富矿地。但往往越接近阳光的地方总是离天空的距离也越近,这座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以东的戈壁荒漠,海拔近3000米,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也许你不曾到过格尔木,但熟悉的拉萨冬季含氧量也有63%。
那是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年轻团队,如同沙漠中的一弯“新月”,清透而有希望,他们踌躇满志、淘沙掘水,但高原缺氧干燥的环境不断煎熬着这些年轻人的消化系统和睡眠,而那种终年看不见绿色的荒凉和孤独给人心理带来的冲击更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这里,常年为伴的只有五六个同事,那句时常被人挂在嘴边的“缺氧不缺精神”笑语在他们心中已经变成冲锋的号角,这段艰苦的岁月让他们结下了战友般的情谊。
在举目无亲的戈壁,他们相互依存,早已密不可分。但在2013年,格尔木项目公司面临锡铁山风电场、格尔木光伏三期、无电区供电三个项目的建设任务,项目公司工程管理部仅有3人,远无法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就在这紧迫关头,公司紧急调配两名运行部人员加入工程建设。本就单薄的集体突然又分散了,而这时的运行部又要全程实施格尔木三期光伏项目的现场管理。
可是,这弯“新月”并没有让人失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人员不足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他们顽强拼搏,没有任何的抱怨和懈怠,既全力以赴抓发电,又争分夺秒搞建设,最终,格尔木三期成了青海海西地区首个并网的项目,并且取得了提前4个月的好成绩。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新月”精神,清丽却活力十足,始终默默工作,以期最终成长为那如盘的圆月。
精心“护理” 安全第一记心头
三峡新能源格尔木光伏电站是海西电网确定的两家光伏标准化电站之一,2012年6月,光伏电站又在青海省43个光伏电站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电力行业协会组织的并网安全性评价,并且多次受到青海省电力公司的公开表扬。梅香扑鼻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番“寒彻骨”呢?
长达一百多公顷的荒漠中,每天两次的巡检是他们的“规定动作”,而往往日常要超出这个次数。满天黄沙的尘土中,每次的巡检后基本就如同“变色龙”与沙漠化为了一体,尤其是炎炎夏日,灼热的阳光如同午后那隐藏在树梢中的黄蜂战队,将人的身体炙烤的同时刺痛着人的神经,几个月下来,那双记录问题、解决故障的手如同枯槁的老树皮,搓起来都有“沙沙”的响声。
但不要以为白天劳累后可以换取晚上充裕的休息时间。晚间,城市里的华灯初上之际,没有阳光的沙漠,正是对不发电的设备进行维护的“黄金时刻”, 顶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他们还在忙着钻电缆沟、打着手电检查设备安全,常人睡意正酣时,他们才返回自己的宿舍。
为了进一步强化每位员工的专业技能,运行部定期还开展“设备事故预想”大比武活动,未雨绸缪,在真正遇到事故的时候,能有足够的反应力和应对力。运行部的主要负责人还先后同周边16家光伏电站开展交流活动,探讨缩短设备常规备件故障排除经验。
据了解,自2009年开始,青海省大力培育和发展光伏产业。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地区光伏发电企业现有18家,截至今年8月底,青海省已建成大型集中并网光伏电站80座,总装机容量达到203万千瓦,占据全国半壁江山,并率先打造了国内国际最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因此,这种交流能让我们更省时省力地解决设备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也能有效避免其他电站曾发生过的事故。
“精于操作、细于安全”,这是运行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理念,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早已成为一种习惯扎根于他们的心中。光伏一期项目在运维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年利用小时数达1861小时,比设计值高处228小时,更是本地区光伏企业最高值。而且电站自投运以来,设备可利用率更是一直维持在98%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全厂的安全生产。
光伏人才的“氧气输送站”
2月26日,2月26日,国家工信部、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发布《关于组织推荐2014年光伏产业重点项目的通知》,建立支持光伏产业重点项目发展的合作机制,推动光伏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的发展如同日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的那样,自2008年的一轮恶性破产后,光伏行业重新洗牌,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又将成为行业的“香饽饽”。
在这样利好的大环境下,三峡新能源公司的光伏项目也迅速发展,遍地开花,这也意味着电站对成熟化运行人员的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而格尔木光伏电站以其特有的时间和环境机遇,以及集固定、斜单轴、双轴、低倍聚光等多种光伏试验项目于一身的特有特点奠定了培训工作基础。
作为集团公司首个光伏项目,格尔木光伏电站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培训基地,从2012年至今,运行部为各兄弟单位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光伏运行人员,进一步为建设”阳光三峡“目标贡献了人才力量。不仅于此,运行部人员在2013年电网公司持续限电7个月的困难情况下,积极开展电力营销工作,超额完成既定任务,这些“夹缝中求生”经验也成了运行部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随着成长步伐的加快,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将分赴不同地域的光伏电站继续驻扎,用他们在格尔木学会的一技之长服务于“阳光三峡”的每个角落。三毛曾说过“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 尝过了寂寞沙洲冷的他们,经历了无数磨练的他们,也最终会迎来属于他们自己的无限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