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损害。这次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局(ITA)决定展开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始于今年1月23日。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主动向美国政府递交调查申请成为事件的导火索。这并非中国光伏的首次“劫难”。2011年美国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和2013年欧盟对华光伏产业施加高额反倾销税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不断遭遇内忧外患的双面夹击。“双反”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光伏觅路:第三代聚光光伏CPV市场

2014-02-28 14:44 来源: 产业新闻网 

2月14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初裁,初步认定美国国内产业因进口中国晶体硅光伏产品而遭受实质损害。这次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局(ITA)决定展开针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和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调查始于今年1月23日。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在美国的子公司主动向美国政府递交调查申请成为事件的导火索。

这并非中国光伏的首次“劫难”。2011年美国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和2013年欧盟对华光伏产业施加高额反倾销税后,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不断遭遇内忧外患的双面夹击。

“双反”真意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双反”调查的目的在于,美国方面希望把以往中国大陆公司的避税途径全面堵住,不让中国大陆公司在中国台湾地区加工成电池及组件后,再出口到美国市场。

该分析人士认为,自2013年5月份以来,中美双方就妥善解决光伏领域的贸易摩擦进行了多轮磋商谈判。尽管谈判进展较为艰难,但中方以开放、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通过对话和磋商解决贸易争端的立场始终没有改变,展示了巨大的诚意并为此进行着不懈地努力。就在谈判过程中,美方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第二轮“双反”调查,此举无疑加剧了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也给磋商解决该摩擦制造了障碍。

今年以来,全球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双反”调查和贸易争端接二连三,不仅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不断加高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呈上涨态势。仅1月份前10天,商务部就连续发布14条贸易预警。

似乎是为了应对各国不断加吗的对华贸易壁垒,2月17日,商务部发布了对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四氯乙烯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决定,认为原产于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四氯乙烯存在倾销,国内四氯乙烯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商务部研究院综合战略研究部副主任张莉指出,在未来经济下行周期里,部分发达国家很有可能会采取更多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来针对中国。由于现在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多样化和隐形化,因此,2014年面临的贸易摩擦预计还会继续增加,中国仍会是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国内传统市场现状

追溯太阳能光电转化的历史源头,首先看到的是来自其最大的欧洲成熟市场——德国和意大利。自2007年以来德国和意大利第一代和第二代光伏系统的年安装率已在2012年实现10倍的增长,分别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7%和20%,共37吉瓦。

然而,华然咨询最新的市场预测却分析显示,至2016年光伏产业在美国和亚洲地区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带来全球范围内近60吉瓦的年安装率,届时欧洲光伏产业40%的下降率会更加凸显出亚洲地区和美国为整个行业带来的巨大贡献。其中,中国市场因其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优势和相关政府支持政策受到了格外重视。

可再生能源的现实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与其他能源相竞争,光电转化率及其所需成本的高低几乎决定了光伏产业未来的潜在市场规模和利润。在过去的18个月,由于看好利润较丰的多晶硅而大量涌入自由市场的PV供应商和投资方激增了光伏组件的新一轮价格战。虽然激烈的竞争引发了产业对其组件成本如何进一步降低的密切关注,事实却表明,传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光伏组件的技术成本降低幅度(50%)远远不能减轻生产商、供应商们对边际利润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担忧和压力。传统太阳能发电依旧面临光电转化效率低和高成本只能通过规模化降低的问题。

进一步说,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相关补助资金和政策,比如政府保护性分类电价制度【Feed-in Tariffs (FiT)】和税收减免制度。在中国,第12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累计装机容量15000兆瓦和2020年50000兆瓦的发展目标。此外,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相关政策包括制定全国范围内人民币1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

政策性的支持大力鼓舞了企业和民间投资者的热情,但近几年光伏组件价格急速下降和光伏产业内产生的较预期期望更高的投资回报却促使政府逐渐减少给予光伏产业的优惠政策。中国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中转站”和制造商(而非消费方)也始终面临着本国技术不够完善成熟、利润空间相对发达国家低薄的尴尬局面。

寻路新技术

传统太阳能光伏市场近期内面临的技术和成本问题,不得不让人们把光伏产业的希望寄托在走得比同类更远的光电转化的新科技上,也就是第三代聚光光伏CPV市场。

CPV是聚光光伏太阳能,它利用透镜或反射镜等光学元件,将太阳光汇聚在太阳能电池芯片上,再将汇聚后的太阳光通过高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直接转化为电能。与传统的第一和第二代硅晶电池和薄膜电池相比,CPV 通过聚光的方式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的使用量。

CPV在技术上的突出优势表现为几乎提高了一倍的电转换效率和冷却、聚光系统的成本降低。根据华然咨询的研究报告,由于CPV采用双轴太阳能追踪系统,可不断调整角度以保证持续垂直照射,此项技术使得CPV拥有在太阳光垂直入射条件下系统光电转换的最大效率。CPV电池是以砷化镓GaAs为代表的耐高温III-V族化合物组建而成,所以在低温及高温环境下衰减很低,电池成本因此降低。

并且,CPV技术特点存在着可复制优势。由于CPV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少,规模化能力高,单位土地面积上可以实现更高的发电功率,从而使得聚光光伏产业减少土地的占用面积。以2米高支柱支撑的CPV主体面板促使面板下方土地仍然可以作为畜牧、庄稼等农业用地而继续使用。事实上,CPV的平均部署仅需1.6 —2.0公顷/兆瓦 (4-5英亩)。

同时,CPV技术相对传统光伏也更加低碳环保,因为在其整个发电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水,所以非常适用于中国日照强度大的缺水地区。出于技术研发等考虑,目前CPV全球生产基地主要在美国等发达市场。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CPV的批量生产将会逐步转移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与其他太阳能技术相比,CPV在高直接光照地区有着已经可见的成本优势。国外先进CPV技术开发商和安装商已经开始逐渐积极寻觅中方合作伙伴,因此,有理由相信,中国光伏市场经过短暂的低迷,未来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