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技术是近30年来在国际上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改性高新技术。这项高新表面处理技术的优越性、实用性及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部门和单位所赏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应的也对离子注入技术及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太阳能光伏而言,离子注入技术的好坏能影响到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的优劣。
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应用材料公司早在1984年就在中国开始业务并且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半导体生产设备供应商,并于1997年正式在中国注册独资公司。随后,进入太阳能面板的生产设备领域,曾经推出的Solion光伏离子注入系统,在业界引起很大反响。
但是,近两年由于行业整体景气度的低迷,几乎所有光伏厂商的经营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分析指出,2012年全球光伏设备商的收入或骤降六成,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产能扩张停滞,设备类公司2013年上半年鲜有新增订单,同时原有订单出现延期或取消情况。在这种被动的大环境下,应用材料公司再推出新一代应用材料Solion XP离子注入系统,能否延续辉煌?“城门失火”,是否“殃及池鱼”呢?
旁观者疑虑,当事人却胸有成竹。“公司制定了清晰、稳健的盈利增长战略,致力于在我们所服务的各个行业确立竞争优势,”应用材料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底气十足的表示,“公司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太阳能市场的长期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新品升级 确保优势
维利安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2011年宣布在中国推出了Solion光伏离子注入系统,该系统首次突破了技术限制,被应用到太阳能光伏领域,并在中国多家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而维利安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于2011年11月被应用材料公司收购,目前属于应用材料公司的一部分。应用材料公司与Solion光伏离子注入系统的缘分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此次新推出的Solion XP离子注入系统相比之前的Solion又有什么不同呢?应用材料公司负责人表示:“新一代应用材料Solion XP离子注入系统采用全新架构,有效提高了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营成本,而其独特的精密扫描架构和可扩展设计支持每小时加工3,000 多片硅片,运行时间和可靠度均达到了新高,大幅降低了电池片的生产成本。”
不仅如此,据了解,Solion XP系统通过减少工艺步骤,在有效提高电池生产效率、电池分档密度和成品率的同时,将硅片单位成本降低至0.05美元,而原先的Solion离子注入系统的单位成本为0.10美元。此外,Solion XP的系统占用空间更低,其处理能力较Solion平台高出 3倍以上。
公司人员还透露Solion XP 是一个专为满足下一代3种类型太阳能电池需求而设计的技术平台,适用于PERC太阳能电池、N型PERL电池,直至最终的N型IBC电池。“Solion XP为唯一应用于光伏市场量产的离子注入机平台,其具备的原位图形化功能,是制造这些先进电池架构的关键。”应用材料公司负责人介绍道。
至于新一代应用材料Solion XP离子注入系统是否能再次赢得行业追捧,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乱市”当前 顺势而为
回看这一年,应用材料公司似乎并不平静。今年8月,应用材料CEO进行了罕见的易位,是十年内首次高管重大变动,此时公司又在离子注入方面推出新的设备,不得不令人好奇是不是公司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有了全新的布局。对此,公司负责人解释道:“管理层交接是应用材料公司有序接班计划中的一部分。公司制定了清晰、稳健的盈利增长战略,致力于在我们所服务的各个行业确立竞争优势。”至于在中国市场方面的,应用材料只表示仍对太阳能产业充满信心,“因为太阳能产业正以逐年降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技术,而全球太阳能组件需求仍在继续上升。”
士气冲天,信心满满,可惜遭遇“乱市”。近两年由于行业整体景气度的低迷,几乎所有光伏厂商的经营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分析指出,2012年全球光伏设备商的收入或骤降六成,而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产能扩张停滞,设备类公司2013年上半年鲜有新增订单,同时原有订单出现延期或取消情况。这种大环境下,不少企业愁眉苦脸,也令不少小企业无奈关门。对于这种被动,应用材料却看得很理性。“过去十年来,太阳能产业已迅速发展为一个成熟与具有利润的全球性产业,产值逾数十亿美元。由于太阳能每瓦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中国和印度等能源紧缺的新兴市场需求量日益上升,加之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行可再生能源政策,近年来太阳能产业实现了强劲的增长。”公司负责人表示。
在他看来,现在的太阳能行业,与其它波动性较大的新兴产业一样,正在经历一段成熟和发展中的“阵痛期”,而随着过剩的制造产能逐渐被终端市场吸收,这种供过于求的现象最终将得到改善,届时光伏企业有望恢复盈利。而且他认为,最终盈利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整个光伏价值链的发展,包括材料、制造、安装以及光伏面板并网运行后的实际发电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帮助其解决设备性能方面的挑战,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如此看来,应用材料早已做足了准备。
“城门失火 逃出生天”
只不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受制于大环境的制约,企业发展自然也受到影响。从应用材料公司2013年8月中旬发布的2013财年Q3财务报告数据来看,能源与环境解决方案产品事业部的订单额为1900万美元,环比下降了51%。
“应用材料公司持续地密切关注太阳能市场走势。尽管我们预计终端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未来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我们对该业务进行了适当调整。”负责人透露公司的应对策略说道。
中国一直是应用材料公司非常重视的市场。早在1984年应用材料就在中国开始业务并且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半导体生产设备供应商,并于1997年正式在中国注册独资公司。
今年8月初,应用材料公司公布了第五次太阳能年度调查结果,此项调查旨在了解消费者对太阳能产业的理解和误解。该项调查今年是第二年在美国以外加入了在太阳能发展上具有关键角色并发展快速的国家,包括日本、中国和印度。经过调查发现,这四个市场的消费者对太阳能的未来都很乐观。但是很多人对当前太阳能技术的成本和普及率看法不一,凸显了太阳能普及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即消费者缺乏对太阳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的认识。身为发起者,应用材料公司是如何看待这四个太阳能市场的?对中国市场持什么态度,又有怎样的期望呢?
对此,公司负责人回应:“应用材料公司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太阳能市场的长期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平价电网,这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并表示应用材料公司将继续与客户密切合作,通过研发先进的电池结构,降低每瓦单位成本,为提升整体太阳能发电效率作出贡献。
尽管如今的光伏行业回不到从前,但众多研究机构仍普遍认为,全球光伏行业即将回暖。就中国而言,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光伏产业扶持政策来扶持,让业界看到希望、满怀期待。也难怪应用材料会中国太阳能市场的长期增长前景充满信心。
“根据中国政府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国预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之一。”应用材料对此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太阳能光伏市场前景光明。
关于那些“谣言”
一方面是新产品火热推出,而另一方面却“谣言”缠身。最近一段时间,应用材料中国光伏部门被爆出售后难的问题,且传言公司西安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已名存实亡,只剩下少数人“坐镇”,并不具备研发功能力,业内开始质疑应用材料是否要再次退出光伏市场。被问及此事,公司负责人澄清道:“由于市场低迷的时间比我们此前预期的还要长,因此,应用材料公司近期减少在西安太阳能技术研发中心(STC)的部分资产规模,重新部署部分技术人员使其更加贴近客户,集中解决客户的高价值问题(HVP)。这些举措与本公司之前表明的目标一致,即减少能源与环境解决方案事业部(EES)的运营开支直至供需出现平衡。”他表示,公司全力支持中国政府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且是在2006年就已经选定西安作为在中国的重点城市了。
负责人还透露,应用材料公司正在积极帮助西安建立一个包含全球采购项目在内的半导体产业链,通过将国际标准和规范引入中国,加速本地相关企业在品质与专业水平与国际接轨,带动上下游半导体配套企业,推进产业的发展。“应用材料西安的全球开发中心设有12英寸(300毫米)半导体技术培训中心和8英寸(200毫米)半导体演示和开发实验室。”公司负责人否认退出光伏市场,并表明了公司的战略布局及发展规划。
事实上,2005年,应用材料公司收入就达70亿美元并连续14年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独占鳌头。
2005年6月初,应用材料公司在上海宣布成立应用材料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以进一步拓展业务,巩固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同时,公司还在西安成立了一个全球开发中心,,为应用材料遍布于世界各地的业务提供技术和软件的支持。应用材料公司的设备被广泛使用于芯片生产和检测的每一步,公司的产品覆盖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刻蚀,快速热处理,离子注入,外延, 测量与检测,清洗等步骤,不一而足。公司下属子公司AKT占平板显示器市场份额超过80%,是全球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产领域的领头羊。
公司实力雄厚,规划清晰,我们有理由相信应用材料的发展明天会更好,就算有短暂的波折也无妨,任何一个规划都需要时间去证实,更何况是一个企业的发展。
[“离子注入”介绍]
当真空中有一束离子束射向一块固体材料时,离子束把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撞出固体材料表面,这个现象叫做溅射;而当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时,从固体材料表面弹了回来,或者穿出固体材料而去,这些现象叫做散射;另外有一种现象是,离子束射到固体材料以后,受到固体材料的抵抗而速度慢慢减低下来,并最终停留在固体材料中,这一现象就叫做离子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