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此举给已处于回缓态势的光伏行业更多曙光。一直以来,融资难问题困扰着光伏行业的发展,许多光伏企业因资金问题陷入困境。
“时至今日,国内几乎所有倒闭的企业,原因都是资金链断裂,这足见流动性资金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袁全表示。
他说:“中国的光伏发电企业掌握着全球领先的电池及组件的制造技术,其组件出口总量同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其产业本身具有"劳动力相对密集、资本绝对密集"的固有特点,需要充裕的流动性资金。”
不少企业曾深陷资金缺乏的泥潭。今年5月底,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进出口银行一笔1.4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到期,6月1日,该企业宣告贷款逾期。据报道,在天威四川硅业之前,江西赛维、无锡尚德、超日等光伏龙头的资金链也曾出现断裂的风险。
光伏企业无法偿还银行贷款,也让许多银行“措手不及”。《中国证券报》此前报道称,有银行业内人士分析称,短期而言,光伏企业信贷危机将对部分银行资产质量造成较大压力,但大规模、集中性爆发风险可能性较小。
晶科能源全球品牌总监钱晶告诉记者,应充分考虑到光伏电站建设耗资巨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银行贷款政策需做出适当调整。
“中国只有少数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长期贷款,一般的商业银行最长只有5年,这与光伏电站25年的运营期限不符。”对此,钱晶建议,商业银行应适当延长光伏发电企业等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的贷款期限,增设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业务;针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贷款政策还需要作出调整,例如规定四大银行贷款资金中有一定比率必须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
此外,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普遍反映,银行贷款利率普遍较高,且贷款门槛也高,光伏企业在建设电站申请银行贷款时,除了要准备资本金外,还需提供额外等额担保,这样苛刻的条件让部分实力薄弱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贷款。
对此,钱晶表示,光伏行业属于新兴产业,需要《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待产业逐步成熟起来以后,再逐渐减少对政策的依赖。
“国家在光伏融资利率方面,能否特事特办,降低贷款利率,特别是降低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降低企业开发新项目的资金压力。”钱晶建议,“企业可以把电站的收益权或者电站资产本身做抵押,道理跟房屋按揭差不多,既保障了银行的利益,也降低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