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扩容,与之配合发展的储能设备市场发展势头迅猛。储能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下一个热点,同时也将反哺新能源设备市场。
“可再生能源发展到今天,下一步的技术重点是找到一种既可以实现电场级储能又可以实现成本可控的技术。随着廉价大功率的储能技术出现,将储能设备与风、光设备相配合,可能会成为更为经济的、更好的方式。”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刘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储能技术是新能源产业革命的核心。储能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可以实现新能源发电的平滑输出,能有效调节新能源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频率及相位的变化,使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扩容,与之配合发展的储能设备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据国内一家投资机构负责人介绍,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元基金已在储能及储能相关产业驻扎。储能正成为新能源领域投资的下一个热点,同时也将反哺新能源设备市场。
储能的必要性
首先,储能技术是实现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关键技术。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性。发出的电力波动较大,可调节性差。当电网接入的风电发电容量过多时,电网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电网接入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配套大规模高效储能装置,可以解决发电与用电的时差矛盾及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冲击,调节电能品质。同时,储能技术在离网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其次,储能技术是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智能电网技术是提高电力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电力质量的重要技术,被奥巴马政府列为经济刺激方案的重要内容。储能技术作为提高智能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兼容量的重要手段和实现智能电网能量双向互动的中枢和纽带,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第三,高效储能系统用于高耗能企业和国家重要部门的备用电源。电解、电镀及冶金等行业,电车、轻轨和地铁等交通部门,都是集中用电大户。使用储能电池用“谷电”对储能系统充电,在高峰期应用于生产、运营,电能的利用效率高,不仅可以减轻电网负担,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高效储能系统的另外一个重要应用是用作政府、医院、军事指挥部等重要部门的备用电站。在非常时期保证稳定、及时的应急电力供应。
技术路线多样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产业起步略显稍晚,但生活中却从不缺乏储能的身影。如传统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已被广泛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的应用中,储能行业却任重而道远。如何将更多的新能源电力稳定纳入电网,成为当前新能源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有行业专家表示:“解决能源问题最终是要解决储能问题。”
“相对光伏产业单一的应用,整个储能行业的情况复杂很多。由于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电力的输发配、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各个领域,储能的技术路线也相对分散,难以形成如光伏晶硅为主流的较为单一的技术路线。”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储能专委会会长俞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储能领域还没有一种通用技术可以满足全部的需求。”
至今为止,已经开发了多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两个大类。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导磁储能。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液流储能电池、二次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根据各种应用场合对储能功率和储能容量要求的不同,各种储能技术都有其适宜的应用领域。适合于大规模储能的技术主要有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铅酸电池、抽水和压缩空气储能。近几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也逐步向用于分散储能及规模储能领域渗透。
经济性仍是掣肘
“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廉价储能的道路,既能大规模应用又具有经济性的储能设备,是未来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刘石表示。
近年来,我国现有的储能装置处于示范阶段,还未走上商业化道路。归根结底,是其经济性问题。根据中国电科院关于张北风光储输示范项目的测算,20兆瓦的储能电池的设计投入额就达到4亿元,如果我国现有风电装机全部配备储能设备则需要一次性投入2000亿元,这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因弃风造成的近百亿元经济损失。
这种巨额投入,设备厂商显然无力承受。但随着新能源发电的不断加码,其并未放弃探索低成本储能设备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储能技术呈现多种路线。据不完全统计,储能根据不同领域需要已有10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然而我国与储能相关的企业铅酸电池厂商、锂电池厂商、控制逆变厂商以及一些关键材料厂商相对较成熟,除此之外其他的储能设备厂商并没有形成规模。
中国电科院电工所所长来小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降低储能成本,则首先要破解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技术难题。这些技术的突破是储能实现产业化的前提。国内的电池企业大多从贴牌生产做起,即便储能规模上升也很难真正获益。要打开储能下游空间,需沿着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方向加大研发投入。
市场潜力巨大
储能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中强调储能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的依托技术。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已开始酝酿储能领域的多项政策,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
政策信号的释放,为储能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从市场方面来说,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构建中存在着确定性的投资机会,不同储能技术在技术成熟度、应用领域、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的市场机会集中在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方面。据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介绍,预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达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