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94家光伏配额企业名单(官方中文版)
日前,欧委会发布了中国94家光伏配额企业名单(英文),针对当前网上流传的94家光伏企业(中文),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编辑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甚至误导了一些受众。为此参照欧委会官网,特重新整理出了中国94家光伏配额企业名单(中文)。
更多详情
2、欧洲光伏“配额”英利称雄独享10%(0.7GW)
公开数据显示,欧盟一直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金额约为204亿美元。2012年,虽然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金额出现剧降,但出口额仍然超过100亿美元,欧盟仍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中国企业向欧盟出口占比达46.1%。
今年,虽然受欧盟“双反”可能落地的影响,我国光伏向欧盟出口量进一步下降,但是由于今年7月下旬中欧光伏价格承诺的达成,我国每年可以0.56欧元/瓦的价格向欧盟出口7吉瓦光伏产品,据业内人士估算,这应能保住我国光伏界在欧盟近6成的市场份额。
更多详情
3、欧洲客户嫌“0.56欧元/瓦”太高取消订单
部分光伏企业业务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客户不愿意接受0.56欧元/瓦(中欧双方达成的协议价)的这一价格,电站项目和组件订单都撤消了。
正在德国出差的辉伦太阳能一位负责人昨天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来,他们公司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数量大幅下降。
由于现在部分客户并不愿意接受0.56欧元/瓦的最低价(中欧双方达成的协议价,所有产品不能低于此价格销售),因此一些客户原本计划的光伏电站项目也中途取消。“这是意料中的事情。我们现在还在等国家分配的输欧配额细节。”上述辉伦太阳能负责人表示。
更多详情
4、7GW输欧光伏配额分配 第二轮方案即将落定
继第一轮输欧光伏配额分配完毕之后,第二轮分配方案将于近期出炉,而剩下10%的配额分配仍在激烈讨论中。
9月26日,中盛光电CEO佘海峰称,第二轮分配方案近日出炉,现在各家正在上报自家诉求情况,“如果不出意外,这几天结果就会落定”。
根据7月底结束的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方案,从2013年8月6日起,94家中国光伏企业按价格承诺协议可享受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条件是中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更多详情
5、《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遭江浙大量中小企业强烈反对
“国内前十大光伏制造企业的总负债已经高达上千亿,行业普遍负债率在70%以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对上证报记者表示。
上述数据是按照去年的债务统计的,这上千亿中,昔日光伏巨头尚德电力和赛维LDK占据了较大比例。
“尽管随着光伏政策出台、内需市场启动,现在运营状况有所好转,但相关企业仍然无法偿还巨额债务。”孟宪淦表示,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爱莫能助,企业前路注定充满艰难险阻,也许在未来的行业兼并重组大潮中仅能保留下一个招牌。
更多详情
6、国家能源局发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为规范光伏电站项目管理,保障光伏电站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光伏电站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3〕329号,以下简称《办法》),从2013年8月29日起实施。
《办法》适用于作为公共电源建设及运行管理的光伏电站项目,光伏电站项目管理内容包括规划指导和规模管理、项目备案管理、电网接入与运行、产业监测与市场监督等环节的行政管理、技术质置管理和安全监菅。PV-Tech每日光伏新闻将其中要点总结如下。
更多详情
7、“新电价”能否让光伏业柳暗花明?
欧美国家“双反”制裁、国内市场不振、企业亏损破产……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进入最为艰难的时期。新的上网电价似乎成了“救命稻草”,让业界苦苦期盼。
日前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光资源区,分别执行每千瓦时0.9元、0.95元、1元的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实行每千瓦时0.42元的电价补贴标准。
更多详情
8、市场准入倒逼光伏整合 多晶硅首当其冲
工信部17日出台的《光伏制造业规范条件》,与本月初的《征求意见稿》无大差别。其中,针对光伏硅片、电池组件等制造业各环节在生产规模、电池效率、能耗以及使用寿命等方面均进行了明确规定,未来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新建或改扩建光伏制造业项目将受到严控。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此文件对于推动光伏制造业告别过去无序盲目扩张、避免产能过剩加重意义重大,通过引入“市场准入”机制,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而且,“市场准入”只是开始,政策后续更大的意图则在于引导光伏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在产业规模增量控制的基础上推进存量的深度整合。
更多详情
9、美国提出光伏争端“荒谬”方案 国内多晶硅整合最后博弈
近日,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提出了一项中美太阳能贸易争端解决新方案,内容包括撤销中国光伏产品的进口关税,取而代之,中国企业自主成立的基金将协助美国太阳能从业者。
对此,行业下游企业表现不一,晶澳内部人士表示这一方案非常荒谬,中国企业不可能接受。而英利和阿特斯的内部人士则认为,可以考虑。
方案提出中国企业资助成立一项基金,直接用于帮助美国太阳能制造商拓展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该基金主要来源于由中国厂商用原本支付给第三国的部分额外费用。
更多详情
10、尚德“雪上加霜”:现金流告急估值或将下调
曾因GSF反担保事件而被“摆了一道”的尚德,一步步被迫走上了核心子公司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的道路,然而,正当无锡尚德外部迎着国家利好政策频出、行业复苏苗头显现,加上内部解决可转债危机和与战略投资者频频“眉目传情”的双重利好之时,其控股88%的GSF又给尚德惹下了大麻烦。
此前,遭冻结又解冻的尚德GSF旗下在意大利37个太阳能电站遭意大利法院无情查封,并且法院同时下令冻结由这些电站获得的上网电价补贴和投资收益。而由此牵引出的现金流告急难题正在考验着掌舵者周卫平以及其身后的无锡政府,更为遗憾的是,此事发生在与投资者谈判的关键时刻。
更多详情
11、资产负债率上升至102% 赛维LDK债券遭下调至“垃圾级”
上海新世纪9月11日披露的赛维《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报告》显示,该公司已出现迟付利息记录。
此外,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赛维从各家银行获得的授信用信总额仅0.15亿元,相对于百亿负债规模,公司新增融资基本被切断。
“赛维日常经营受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大,导致公司持续巨额亏损,并且2013年6月末其已资不抵债。”基于此,近日,上海新世纪决定将赛维主体和赛维MTN1的债项信用等级均由BBB+级调降为B+级,评级展望维持为负面。
更多详情
12、靳保芳:硅片线切钢线五微米的较量
今年上半年,面对光伏市场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晶龙集团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努力开拓市场,经营业绩明显好转,1至6月份,晶龙集团共实现营业收入83.1亿元。除去晶澳公司,集团公司和控股公司实现净利润8930万元。晶澳公司亏损面也大幅缩减,是上市光伏企业中亏损最低的企业之一,并且毛利率由去年第四季度-4.6%到今年一季度转为6%,第二季度转为8.1%。
近日,随着国内外光伏产业利好接踵而来,萧条两年之久的国内光伏行业,终于开始嗅到春天的气息。
更多详情
13、谁是光伏电站理想的投资者?
投资光伏电站真正合算的应该是拥有较多闲置资金的投资者或者是工商业用电大户,而非目前以上游制造业企业及五大发电集团等为主的“圈内人”。
在业界的期待中,国家发改委近日终于公布了光伏电站补贴标准,大型地面电站依据资源条件将分别享受每千瓦时0.9元,0.95元和1元的补贴,而分布式电站的补贴标准为每千瓦时0.42元。
这一超出业界此前根据《意见稿》预估的补贴标准,对光伏行业可谓实质性利好。但是,如果指望其能够“一针见效”,或就有些过于乐观了。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