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组件到小型离网发电系统再到高端光伏屋顶,创办时间不长的杭州唐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不但没有像很多行业人士预言的那般,在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阴霾中消失,反而因为其灵活多变的战术,撕开了一个新的突破口。谈及未来,其掌门人邵宏政始终坚信光伏的黎明就要到来。
重新返场
如果从2003年观察光伏产业算起,邵宏政也算是光伏行业的“老人”了。虽然经历了这些年光伏产业的跌宕起伏,他依然对这个行业充满感情。“传统能源枯竭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太阳能行业的前途也是毋庸置疑的。”邵宏政告诉记者,当初从光伏企业索拉贝特离职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股东中出现了不少放弃的声音,“但我认为这是个值得坚守的行业。”
在光伏产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众资本蜂拥,产能迅速膨胀。而在光伏产业销量惨淡、库存积压的时候,一些中小光伏企业不得不暂停生产线,甚至通过变卖设备来换取资金。
唐能现在的组件产能大约为30MW。“生产线是租的,节省不少成本。”邵宏政告诉记者,虽然对光伏产业的未来有着坚定的信心,但毕竟是处于行业大洗牌的微妙时刻,所以他选择了以租赁设备的方式低成本返场,“轻资产型的光伏企业才更容易在这轮企业洗牌中存活下来。”
不仅是租用生产线,唐能要求其他生产的各个环节也以“精细化”管理为原则严格控制生产成本。“组件的生产和其他制造业其实并无不同,因此只有精细化操作才可以将成本降到最低。”邵宏政说。
锁定两极
有人担心,在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欧美“双反”阴霾中,最先洗牌出局的会是像唐能这样新入行的小型光伏企业。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仅运营半年的唐能目前的营业额已接近2000万元,且平均毛利润率保持在20%左右,与整个光伏行业的微利营运状态有着天壤之别。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在通过建设电站或者分布式发电系统,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但唐能现在的能力和实力都不具备去和他们竞争。”邵宏政告诉记者,在当前配额制和限价制的基础上,单纯卖组件去欧美国家,同样也不现实,“价格和品牌都没有优势。”
怎么办?邵宏政决定从“细分市场”寻找突破。“我现在主要做两类人的生意,一是穷人,一是富人。”邵宏政说,“简单地说,就是没电地区的人和有钱不注重投资回报率的人。”
基于这样的理论,唐能将主要的业务范围锁定在非洲等缺电地区,10W至200W的小型离网发电系统成为主打产品。“一个200W的小型离网发电系统,基本可以满足一个非洲家庭的日常用电需求。”邵宏政告诉记者,因为产品对路,价格和可操作性与接入电网相比都要实际得多,因此这些产品目前的销售情况非常好。而且因为当地缺少这类产品的供应,保持利润自然也不是难事。邵宏政透露,由于现在产品竞争越来越倾向于服务竞争,因此他正在试图建立更好的售后服务系统。
唐能另外一类服务对象是那些阔绰的客户。“他们不会太关注投资回报率,环保理念已渗透他们的生活。比如,他们特别喜欢在自家屋顶实现光伏发电。”邵宏政表示,目前唐能在瑞士等地做了很多高端客户的别墅光伏屋顶项目。因为充分考虑到与别墅屋顶的匹配度、美观性,因此颇受欢迎。“这类产品虽然要受到组件价格的限制,但是全套设备销售的利润也还不错。”他说。
”小型离网发电和光伏屋顶项目,都主打唐能自己的品牌。但是这不代表我就不做代加工。”邵宏政坦言,现在唐能的业务发展虽然不错,但还处于“保命”状态。他强调,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现在我手头也有一些代加工的单子,先活下来再说。”
直面调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在邵宏政看来,眼下用这句话套在中国光伏产业身上再贴切不过:一方面,受益于相关扶持政策,中国未来3年每年新增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久久未落地的分布式上网电价也出来了。可以预想在城镇化大潮中会陆续有更多光伏业利好政策出台。”邵宏政说。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业又面临空前的困难。欧盟对华“双反”落地后,限价和配额制的出台都表明出口市场结构面临巨大调整。加上之前一些金融机构对于光伏产业的“忌讳”,令大部分光伏企业的资金链相当紧张,恢复元气尚待时日。但有一种现象令邵宏政有些隐隐担心。“我和很多业内朋友交流过,认为要消耗掉现有产能过剩问题,时间应该还有2至3年。但现在的情况是,仿佛一夜之间好像过去所有阻碍国内市场开发的问题都解决了似的。我觉得,这其实并不利于产能过剩的调整。”邵宏政说的是,启动内需的大口号,虽然能让不少光伏企业赢得暂时的喘息,包括通过建立电站等消耗现有库存,但是产品价格走高,也势必会让那些原来“开关式”的小生产线重新运作起来,过剩问题恐怕还会卷土重来。
前不久,工信部组织起草《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但在邵宏政看来,这些办法或许能有效抑制增量,但对于消纳存量并无太大帮助。而且,如果国内市场完全由大规模大容量的项目组成,无疑帮助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央企形成政策壁垒;壁垒内的企业因为不差钱,很可能会导致新的低价恶性竞争。“若不遵循市场的机制,光伏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未来两年内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缓解。”邵宏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