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惊呼:中欧光伏谈判关键时候北京突然让步了
北京为解决与欧洲的光伏争端,在谈判中提出对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设置最低价格,并限制出口总量。《世界报》说,上述信息是中国发改委的研究员王斯成(Wang Sicheng)周五向世界报透露的,上海证券报(Shanghai securities new)也报道了这个消息。王斯成表示,中国为阻止欧洲进一步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增加关税,提出今后出口欧洲光伏板不会再有每瓦不到0.5欧元的超低价格,并且全年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总量不会超过10GW。
更多详情
2、“郑建明来了”:向国内光伏巨头叫阵“被收购”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顺风光电,正是“资本大鳄”郑建明意欲打造的“光伏航母”。如今,在入主顺风光电,收购安徽赛维,入股江西赛维后,郑建明又以逾40亿元大单向海润光伏抛出“橄榄枝”。隐约间,其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似乎已逐渐成军。
更多详情
3、欧洲最大光伏企业“暴亡”
康能总部位于德国汉堡,曾是欧洲最大太阳能集团,此番申请破产主要源于其10%的现有债权人反对吸纳新战略投资商的计划。在康能之前,德国的各大太阳能企业,如Q-cells、博世太阳能、Sovello、Odersun等,已先后宣布破产或退出光伏业务。
更多详情
4、详解印尼、泰国、印度、南非、巴西等国光伏市场
今年6月,美联储暗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资本迁徙,热钱呼啸着从新兴市场回流美国,而那些经常项目恶化的新兴市场国家,很可能面临釜底抽薪的风险:随着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外汇储备的蒸发将带走其最后一块“挡箭牌”。
更多详情
5、江西能源局公布第一批万家屋顶光伏供应商目录(表)
记者获悉,2013年7月2日江西省能源局发布《第一批万家屋顶光伏发电示范工程供应商目录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列入供应商目录的供应商以自产产品为主,并可提供成套产品型号和规格、保修期限,联系方式等。企业作为供货商可在江西省各地设立代理商,并能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力,代理商由各市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同时,由于代理商质量不高企业要及时取消更换。
更多详情
6、四家企业支撑不住 或致我国多晶硅行业不保
尽管持续近两年的光伏行业危机在上半年出现回暖迹象,但处于危机“重灾区”的多晶硅环节仍命悬一线。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研报披露,目前国内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4家勉强维持开工,且这4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不到30%,国内多晶硅价格上半年也继续呈下跌态势。
更多详情
7、全球十大光伏组件供应商排名(表)
据德国商报报道,日前IHS公布了全球十大光伏组件供应商排名。在这份最新组件供应商排行榜中,中国光伏组件公司的垄断地位下降。中国英利绿色能源公司位居排行榜首位,紧随其后的是美国薄膜制造商FirstSolar和中国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更多详情
8、“金太阳”骗补猖獗主因是提前预支70%
“金太阳示范工程”带着“推动中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重任应运而生。
对于当时银行不疼、投资不爱的光伏企业来说,“金太阳”的补贴政策无疑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
但太容易到口的肥肉,勾起了部分企业更大的胃口,从而开启了一场名为“骗补”的饕餮之宴。
更多详情
9、李克强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 张高丽任副主任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调整国家能源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根据该《通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任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
《通知》指出,根据国务院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和工作需要,国务院决定对国家能源委员会组成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整。
更多详情
10、晶龙向员工非法集资上亿 不交不让上班
为偿还银行贷款,晶龙集团正在以10%的年息向员工集资。
“集资是强制性的,不交就不让上班。根据员工级别不同要求的集资金额也不同,最少2万元,上不封顶。”一位张姓晶龙集团员工告诉记者。
更多详情
11、专业光伏逆变器厂商将面临“生死存亡”之战
GTMResearch新发布的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未来三年中,领先的光伏逆变器供应商将受到全球需求转变、向低价格市场转移以及地区不断波动的挤压。这种变化将推动光伏逆变器的价格不断下降,从2012年全球平均0.22美元/瓦降至2016年的仅0.14美元/瓦——每年平均下降百分之十。
更多详情
12、阿特斯事件“牵出”美国证监会与中国证监会博弈
根据路透社7月8日在纽约发布的报道,美国证监会和中国证监会之间在监管权方面有严重争端。美国证监会要求对在美上市公司的审计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实施全面监管,包括调看所有审计底稿。而中国证监会认为这涉及到国家主权,信息安全和国家机密,不同意美方的要求。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