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产品调整、联合部分欧洲光伏企业共同抵制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另外一个策略便是在海外建厂来规避高额税率。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内部将就欧委会对华光伏征税建议案投票表决。12天后,欧盟将正式公布初裁结果。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欧盟此次初裁的税率高达37%—68%,平均税率为47.6%。在此税率下,中国的光伏企业将完全丧失竞争优势。此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派出谈判工作组与欧方商谈,但欧方直接回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谈判方案。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宣告破裂。联合抗议5月23日,以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

首页 > 光伏组件 > 其他 > 企业 > 正文

应对欧盟“双反” 国内光伏企业各显神通

2013-05-27 09:3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除了产品调整、联合部分欧洲光伏企业共同抵制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另外一个策略便是在海外建厂来规避高额税率。

5月24日,欧盟成员国内部将就欧委会对华光伏征税建议案投票表决。12天后,欧盟将正式公布初裁结果。

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欧盟此次初裁的税率高达37%—68%,平均税率为47.6%。在此税率下,中国的光伏企业将完全丧失竞争优势。

此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派出谈判工作组与欧方商谈,但欧方直接回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谈判方案。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宣告破裂。

联合抗议

5月23日,以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阳光电力为首的中国光伏企业代表在京发表联合声明,强烈反对欧盟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双反”征税。

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崛起,2012年底光伏产量超过25吉瓦,跃居全球首位。目前中国超过80%的光伏产品销往欧美,为其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2012年7月,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反倾销立案申请。欧盟委员会于2012年9月6日、11月8日分别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对欧盟出口金额高达210亿欧元。欧盟委员会将于5月24日对“双反”进行投票表决,并在6月初宣布初裁结果。

欧盟的“双反”调查遭到中国光伏企业的一致反对。联合声明指出,以中国为基地的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企业通过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并与来自欧洲、美国的设备及原材料领先企业紧密合作,协同遍布全球的安装商和合作伙伴,把太阳能应用到全世界的住宅、商业屋顶和大型太阳能电站项目,为世界各地不断提供着清洁的太阳能能源及解决方案,为人类能源格局的转型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

联合声明说,自由贸易、公平竞争、开放合作,是全球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任何水平的惩罚性关税,在对中国光伏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都将成为欧洲光伏应用发展的障碍,对欧盟实体经济与就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我们希望欧委会正视这些影响,不要一意孤行。贸易保护措施,只会造成对欧盟光伏产业链的损害。

见招拆招

“为了应对欧盟双反和行业低谷,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就已开始调整经营方向。”晶澳太阳能COO谢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表示,公司调整的目的是不再追求规模,减少亏损,在减少低毛利业务的同时增大开发新兴市场的力度。在2011年,晶澳太阳能扩张迅猛,电池领域曾以2.8吉瓦的产能超越尚德电力,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电池生产商。

而据谢健透露,该公司正在减少产量,2012年该公司出货量为1.7吉瓦,2013年估计会在1.7吉瓦至1.9吉瓦之间。

“2013年以来,公司至少淘汰了300兆瓦的产能,基本上都是2005年和2006年的老设备,另外,一些手工车间也关掉了,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谢健表示,正是因为晶澳太阳能的谨慎和提前转型,让公司的亏损降到了最低程度,所以能从容地还上2013年5月15日到期的总价值1.19亿美元的可转债。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锡尚德就是因为5.75亿美元可转债到期而无能力偿还,被迫进入了破产重整,施正荣的首富神话就此破灭。而今,另一巨头赛维LDK目前也因数笔到期的可转债无力偿还而深陷破产传闻中。

除了收缩战线之外,光伏企业还在产品战略上做出了调整。

Manz亚洲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国平则对媒体表示,欧盟“双反”针对的仅是晶硅类光伏产品,但薄膜类电池不在其中,因此这也是中国薄膜电池生产商的一个机会。“我们今年除了在中国市场推出晶硅电池完整集成解决方案之外,还重点推出了铜铟镓硒薄膜生产线,薄膜电池的低成本和逐渐提升的转化率与晶硅电池相比,已有不小的竞争力。”

“之前,行业普遍预计中国今年装机容量有10吉瓦,最少能达到七八吉瓦,如果能按期完成这个目标,就能减少因欧盟"双反"所带来的损失。”陈国平说。

他表示,因为对中国市场的看好,该公司此前在苏州投资建设了新工厂,有近2万平方米的生产场地。

“对中小企业而言可谓"船小好调头"。”湖南利德电子浆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文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光伏业务目前占据70%左右的比例,以后将逐步减少到50%。而如果光伏市场再继续不景气,他们公司的生产线可以全部生产非光伏类浆料,以求应对危机。

在欧盟“双反”的压力之下,众多企业寄希望于国内市场,但因目前上网电价拖欠和价格战因素,国内市场依然步履蹒跚,前景未明。

谢健表示,3年前光伏行业的毛利率还有30%,现在大部分企业却只有3%至5%的毛利率。

“一方面是因为电站的上网电价补贴被严重拖欠,很多企业从2011年下半年就没能领过上网补贴,很多投资者因此不敢投资光伏业。比如电站采购企业组件后,付款都要拖欠一两年,企业自然拖不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序的价格战已经让企业的利润降到底线,这也是很多企业陷入亏损的根源所在。”

内需难题

“中国的光伏市场陷入了价格战,而轻视了产品的质量,这带来很多隐患。”杜邦中国一位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有些企业为了获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降低成本,必然意味着以牺牲质量为前提。“我们的产品使用寿命可以保证超过30年,但一些只成立了四五年的企业都自称产品的寿命能达到30年,这显然可信度很低。”

“现在情况正在好转,很多开发商已经开始关注质量问题。”TUV 南德意志大中华集团(以下简称TUV SUD)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irk von Wahl对媒体表示,目前虽然中国并没有对光伏产品进行强制认证,但是很多企业即便在国内进行销售,也会来该公司做质量、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认证,以增强竞争力。

在过去一年,包括晶澳、昱辉、晶科等光伏企业都选择做了TUV SUD相关认证,5月中旬,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也选择了与TUV SUD进行战略合作,该公司将为航天机电(600151,股吧)提供检测、认证、审核、电站验收等技术服务。

宁文敏则表示,要解决国内市场难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律,避免价格战,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重视拖欠补贴的行为,快速给企业发放补贴资金。同时,光伏企业呼吁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在融资上进行支持。

海外建厂

除了产品调整、联合部分欧洲光伏企业共同抵制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另外一个策略便是在海外建厂来规避高额税率。

英利首席战略官王亦逾5月2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设厂是中国光伏企业应对欧盟“双反”调查的唯一有效途径。

为此,英利已经开始着手挑选厂地。王亦逾透露,英利不会去墨西哥、非洲等地区设厂,原因是这些地区要么不稳定,要么距离太远。

在经过筛选后,英利将海外设厂的地点聚焦在东南亚地区。“东南亚会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国家人工成本不高,也相对稳定,当地政府也比较欢迎来投资。比如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都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王亦逾说。

据了解,英利海外设厂的首站或将落户于泰国。目前,英利正在关注6月6日欧盟初裁的税率,届时将决定是否正式在海外建厂。

除了英利,天合、尚德、阿特斯等中国光伏大佬均在考虑在海外建厂来规避欧盟“双反”高税率。

接近天合高层的人士称,该公司早就开始考虑海外设厂的问题,目标也可能是东南亚。但最终是否会做出这个决策,取决于欧盟初裁公布的税率。

阿特斯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总监张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外建厂是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需要考虑供应链的问题,衡量成本增量等。

“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在本土扎根十年。海外建厂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需要上下游配套。这的确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但实现起来非常难。”张谦说。

事实上,早在美国“双反”调查时,中国的光伏巨头也曾酝酿过在海外建厂来规避税率风险。当时,有消息称中国光伏企业计划在美国及墨西哥投资建厂。

去年10月8日,发改委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涉及能源、金融、通信、基建等领域。其中包括三个光伏海外直接投资项目。

但最终,光伏巨头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作为应对美国光伏“双反”的举措,多数光伏巨头均绕道台湾,成功规避了被征收高税率的风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