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前,有关欧盟5月24日进行“对华太阳能电池板(特指单晶硅、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投票结果的风声,仍然没有丝毫走漏。对此,参与过德国太阳能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曾任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主任之职的陈颉博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欧委会一定会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因此,在6月5日初裁结果公布前,我们是不可能获知投票结果的”。同样,英利法务总监樊振华也表示,按照流程,此次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投票结果并不会很快公布在欧盟公开刊物上,“初裁结果只有在6月5日或是6日发布,目前

首页 > 光伏组件 > 太阳能电池 > 国际 > 正文

欧盟“双反”阴谋大揭底:提高晶硅电池价格 曲线扶持薄膜技术

2013-05-27 09:05 来源: 证券日报 

截至发稿前,有关欧盟5月24日进行“对华太阳能电池板(特指单晶硅、多晶硅)征收反倾销税”投票结果的风声,仍然没有丝毫走漏。

对此,参与过德国太阳能国家发展战略制定,曾任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纳米器件研究室主任之职的陈颉博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欧委会一定会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因此,在6月5日初裁结果公布前,我们是不可能获知投票结果的”。

同样,英利法务总监樊振华也表示,按照流程,此次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投票结果并不会很快公布在欧盟公开刊物上,“初裁结果只有在6月5日或是6日发布,目前我们也多是通过媒体报道来了解进程”。

不过,现为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的陈颉向记者透露,“据我了解的情况,虽然此次欧盟对华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关税的结果恐怕已无法逆转,但这一政策的执行期或许不会很长”。

最为关键的是,陈颉向记者揭示,在欧盟一意孤行对华“双反”的背后,还隐匿着其欲借力扶持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阴谋”。

欧洲光伏补贴一点不少

财政投入多以科研为名

事实上,作为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产业之一,中国光伏先后受到美、欧责难一事,已得到了我国政府高层的密切关注。

根据新华社报道,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瑞士经济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发表题为《携手迈向中瑞务实合作的新未来》的演讲时曾指出,“最近欧盟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方对此高度关注。对这两类产品和设备实行"双反",不仅会严重损害中国相关产业、企业和就业,也会损害欧洲用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损人而不利己,更会给保护主义提供市场,所以我们坚决反对”。

“来自于中国政府高层的"反对"声当然会触动欧盟。所以就"双反"的后续进展,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双方(中欧)会经历一段较长的谈判过程;另一方面,即便实施征税,迫于各方压力,这一政策的执行期也不会太长。”一位熟知欧盟行事风格,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所谓各方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几位光伏界人士看来,其主要来自于欧盟相关企业,以及我国政府背后,愈发强大的中国国家综合实力。

陈颉向记者介绍,“在德国,支持欧盟"双反"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而那些电池制造设备供应商则集体反对欧盟对华采取的贸易政策”。据了解,光伏业,德国在欧盟的话语权最重,而在德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外,其余欧盟国家在这一领域的话语权几乎为零。

人们不难理解这一博弈格局的形成,受制于中国光伏业,尤其是中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物美价廉,来自于欧洲的“同行”已无利可图,前途堪忧;而与此同时,那些依靠向中国出售电池生产设备而生存的欧洲企业,则不愿看到中国市场因欧盟“双反”而衰败的结局,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实际上,不论在世界各国,太阳能行业都属于政策导向型,没有政府补贴尚无法生存。同样,在德国,那些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也都享受着高额的政府补贴。“目前在德国仅有一家此类企业不享受免税政策,原因是它已享受这一优惠超过五年。而由于技术、市场都相对成熟,那些电池生产设备供应商则均被课以重税。”陈颉向记者介绍,“在补贴方面,德国较我国做得更为隐秘的是,财政资金多以支持科研的形式拨付给企业”。

在上述背景下,欧盟向中国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征收关税,推高其价格,表面看似是为欧洲同类企业争取了“利益”,但实质上,这一做法并未增强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它为另一太阳能发电技术路线薄膜太阳能电池参与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欧洲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商,最终也将成为欧盟对华“双反”的“牺牲品”。

借“双反”提高晶硅电池价格

曲线扶持新兴薄膜技术

“在德国,目前置身于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的总人数超不过200人,更多人力物力则是侧重于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目前主要包括非晶硅、碲化镉、铜铟镓硒等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陈颉向记者介绍。

这隐约令人感到,在“欧盟对华太阳能电池"双反"仅局限于单晶硅、多晶硅”背后的潜台词是:面对更大的利益,一个从业者不足200人,相对小众的利益集团是可以被牺牲的。

陈颉向记者肯定了这一点,据他了解,“德国乃至欧盟都希望通过推高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为薄膜赢得足够的市场空间。毕竟,相较单晶硅、多晶硅电池,尤其是我国生产的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目前德国薄膜电池的生产成本,令其尚无市场竞争力可言”。

这里有必要介绍的是,在全球范围内,以硅材料为主导的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目前仍为光伏主流技术。而薄膜太阳能电池则由于自身在“光电转化率”上暂时的相对劣势,屈居第二。

“公允地说,单晶硅、多晶硅和薄膜在应用上各具优劣。比如从地面电站建设角度来看,在相等的装机容量要求下,单晶硅、多晶硅不需要更多的土地;而薄膜则由于光电转化率低,需要更大的面积。”陈颉向记者介绍,“但由于薄膜电池,特别是铜铟镓硒电池具有更好的弱光性(光照不足时,仍可发电)、温度不敏感性(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温度提高时,电池效能下降较小)。所以,在实际发电量上,薄膜优势则更为突出”。

为证明这一点,陈颉向记者透露了他们在意大利的实验数据:在单晶硅的电池效率为18%、非晶硅和铜铟镓硒(均属薄膜类)分别为7%、12.5%的基础上,进行同环境、同规模,为期一年的实验所得数据显示,单晶硅年发电为1.05度/瓦、非晶硅1.21度/瓦、铜铟镓硒则为1.37度/瓦。

这意味着,在弱光性、温度不敏感性的作用下,薄膜(非晶硅、铜铟镓硒)电池尽管效率远低于单晶硅,却获得了更高的发电量,而其中,铜铟镓硒尤为突出。

“简而言之,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上,目前选择单晶硅、多晶硅电池更为有利;而在我国提出的"分布式"发展模式、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方面,则薄膜更具潜力。”陈颉向记者补充道。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