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市场将逾700亿美元
张建设:有分析认为,全球太阳能市场将在2013年翻番,预计达到700亿美元的规模,甚至有人预测将超过1000亿美元。你对未来太阳能光伏市场的走势有什么判断?
孙建江:新能源是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包括了太阳能、核能、水电、风电以及生物能源等。在这些新能源中,太阳能毫无疑问是今后主流的新能源,在我们可以看得到的若干年以后,太阳能发电会替代相当大一部分火电发电。我认为,700亿美元也好,1000亿美元也好,只是给业界一个信心。单就中国太阳能光伏市场来讲,到底有多大,谁也不好说。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都很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所以全球太阳能市场在2013年突破700亿美元的可能性非常大。
张建设:孙总对太阳能光伏产业很有信心,对太阳能光伏市场也非常乐观。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太阳能等新能源问题。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你如何评价最近几年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我们如何理性看待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投资情况?
孙建江: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不算晚,2002年就已经有不少成规模的光伏企业出现。2005年到2008年,新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太阳能相关领域的企业参与度非常高。
我们知道,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是靠民营企业推动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其实没有门槛或者说门槛很低。加之过去几年欧洲市场的推动,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不断涌现。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我国在制造上应该说有一定基础。在“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太阳能产业,国家现在开始关注和支持太阳能产业,我认为正是时候。
两种技术各有千秋
张建设:薄膜太阳能电池近期发展很快,你怎么看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发展?
孙建江:我认为,这两种技术谁也替代不了谁。薄膜太阳能和多晶硅太阳能有各自的优势。
当前市场主流技术为多晶硅技术,多晶硅技术现在已经相对成熟,产业链完备,其最高18%的光电转换效率较薄膜技术有较大优势,但其生产成本较高。薄膜技术较多,技术发展也比较快。简单来讲,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高,成本高;薄膜电池转换效率相对较低,但成本也较多晶硅电池低。
现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占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的8%左右,随着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所占比重一定会增加,至于增加到30%还是50%,就要看其技术的发展情况。
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发展时间还很短,虽然实验室技术转换效率比较高,但离产业化还很远。另外,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领域也值得推敲,其应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同时,由于薄膜太阳能技术发展很快,对投资来讲不是很有利。而多晶硅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而且每道工序都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关于未来产业的发展,我觉得这要看国家对产业的支持力度。如果有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机构对薄膜太阳能技术进行研究,我相信3-5年后会有非常好的薄膜技术出现。薄膜技术也分为非晶薄膜和晶硅薄膜等多种技术,低成本和弱光发电能力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优势所在。目前来看,薄膜太阳能技术与多晶硅技术相比,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但产业的发展也不是就只能走多晶硅一条路。
建议建立国家级研究机构
张建设:一些省市将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来抓,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据说,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望近期出台。你如何评价目前国家出台的各种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日前“敦煌1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国投电力和天威英利母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组成的竞标联合体,报出了0.69元/千瓦时的超低投标价,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孙建江:这次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这对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信号,是对光伏企业一个很大的鼓舞。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欧洲光伏市场大幅萎缩,我国大量光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许多企业停产,甚至倒闭。这是市场不好造成的一种现象。如果市场好了,这些停产的企业还会恢复生产。虽然“太阳能屋顶计划”对光伏产业来说,所占比重并不大,但使业界看到了希望。
我相信未来国家还会陆续出台更进一步的政策,现在出台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确实需要慎重。我认为,政策到最后都要落实到两个点上:一个是上网电价,一个是装机容量的补贴。在日前“敦煌1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有报出0.69元/千瓦时的超低投标价,毋庸置疑这样的上网电价对于目前中国大多数光伏企业还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以至于引来业界一片哗然,并广受质疑。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内光伏企业已经看到,我国大规模推进光伏并网发电已是必然趋势。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在国际上排名是比较靠前的,如何把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呵护好、管理好,这是管理层和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所以,电价也好,补贴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政策的两个落脚点。
但是,这个产业要健康发展,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在管理上。首先是制度的设置,一定要设置“门槛”,也就是标准,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用到大规模发电上,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用到屋顶上,屋顶的面积小,需要比较高的转换效率。所以,要在政策的细节上规范行业的发展,一定要设置标准,要有一个相对权威的机构来对转换效率进行检测。
其次,我们要看到,我国现在只是光伏产业的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在光伏技术上相当大一部分还受制于欧美,如果在我国出台的一些政策中,纳入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这才是中国光伏产业由大到强必须要走的路。现在这种研究机构看起来每个企业都有,像精功科技每年都有匹配的研究费用,但这种研究仅限于企业层面。如果我国要从光伏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要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问题,就需要非常尖端、庞大的研究机构。国家要有更大的支持力度,支持光伏技术的研究,组建国家级的联合研发平台,国家、企业共同投资,使资源共享。
上网电价以及装机容量的补贴,只是对现有企业和现有市场的补贴和促进,只是把企业送进“急诊室”,下一步要给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疗和调理”,就要从技术方面入手。所以,建立国家级的技术研究机构非常必要。
精功科技迎来发展机遇期
张建设:现在有一种说法,国际金融危机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的企业,精功科技是否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企业如何应对这次危机?
孙建江: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精功科技来讲,是“机”大于“危”。精功科技是一家主要从事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专用设备、建筑建材专用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精功科技在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装备制造业务代表产品主要有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及相关装备等。
装备制造特别是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不仅仅是简单的设备制造,还要涉及更重要的工艺技术研究。现在的光伏制造产业,装备制造商在提供设备的同时,一定要提供工艺技术,包括如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整个工艺制造技术都需要由设备制造商提供。所以成功的设备企业一定是对工艺技术研究深入的企业,如果工艺技术研究不深入,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
精功科技有一个30多人的研究所,专门搞工艺研究,一方面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另一方面,要对客户进行培训,应用新的工艺就要不断对客户进行培训。今年我们打算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太阳能光伏铸锭、切片方面的工艺技术人员培训。对精功科技来讲,要尽可能地为行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前,有很多企业购买了设备,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难以提高,还在走中国轻工产品的老路。产品品质不高,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所以一定要进行工艺技术培训,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精功科技来说,可以说遇到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好机会,当然,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精功科技要做百年企业,但做什么?我们选择了新能源,选择了太阳能光伏设备,设备是新能源产业的基础。2005年,我们就已开始对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进行了研发,同年我们就上马了1条太阳能铸锭切片试验生产线,对设备进行研发。那时做太阳能光伏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而精功科技已经开始关注这一新能源产业。所以,我认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相信,再过一两年,精功科技之前做的一些准备会有收获。
张建设:越来越多的国产装备日益成熟,大大降低了我国光伏企业的投资成本。你如何评价国产设备在发展我国光伏产业方面的作用?目前,国产装备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表现在哪些方面?设备的国产化是不是有利于整个价格的降低?你如何看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和国际化竞争?
孙建江:前几年,国内光伏生产企业的核心设备一直依赖进口,进口设备价格高昂、交货周期长、工艺调试繁杂,这些弊端在很大程度上牵绊了国内光伏企业扩大产能的步伐,为光伏企业所诟病。因此,这些企业一直期望光伏核心设备能真正实现国内生产。
实现核心设备的国产化不仅意味着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产能扩张、降低成本、增强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意味着他们在设备更替和工艺改进上不再受制于国外,使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能摆脱国外企业的生产模式,创新自己的工艺和生产。
我国太阳能产业“三头在外”(“三头”指除了市场,还有材料和核心设备等)的局面,让产业尴尬,精功科技多晶硅铸锭炉的国产化意味着光伏技术发展的一些核心技术已经被我国所掌握,其意义在于我国光伏企业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意味着我国拥有了最先进的制备技术。
就光伏设备来说,我们与国外产品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艺方面,制造是硬件,而工艺是软件。在工艺方面国外起步比我们早,投资比我们大,这点要承认。
对于国产化问题,我认为能国产化的当然要尽量国产化。但国产化要有前提,一定要与国际先进水平来比。如果单纯强调国产化,技术水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很多,这样的设备是没有市场的。现在的产品都是处在国际化的竞争状态下,国际化比国产化的概念更宽泛一些。精功科技的多晶硅铸锭炉虽然各项指标具备优势,但毕竟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我相信用不了两年,精功科技的产品一定会被更多的客户接受。目前,国内的设备制造商基本上已经做到全球采购,精功科技设备的设计是我们的,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但零配件是全球采购的,我们选择最好的零配件来满足设计要求,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一流的产品。
用耐力啃“硬骨头”
张建设:多晶硅铸锭炉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关键设备之一,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精功科技的多晶硅铸锭炉已进入批量生产及供货阶段,是什么原因使公司决定着手研发国产新型多晶硅铸锭炉?
孙建江:用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其瓶颈之一是多晶硅的铸锭和切片。关于铸锭和切片设备,目前全球也只有两三家企业可以供应,也就是说,铸锭和切片设备被两三家企业垄断。
铸锭是决定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高低的因素,精功科技是专用装备生产行业的老企业,有40年的历史,40年来,精功科技一直在啃“难啃的骨头”。选择研制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的核心设备,也有我们的基础,我们有技术条件。更重要的是,精功科技把能源装备研制作为自己做百年企业的发展方向,激励着我们的技术人员进行能源的核心设备钻研,这也是我们选择做多晶硅铸锭炉、并将其拿到国际上竞争的原因。做能源的核心设备,这也是精功科技未来的奋斗目标。
张建设:你刚才也提到,铸锭和切片等关键设备在国际上被两三家企业所垄断,那么,国内企业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在哪里?精功科技的优势在哪里?
孙建江:精功科技在工艺上完全走了自己的路。2008年,精功科技在240公斤级多晶硅铸锭炉——JJL240型基础上,独创性地研制成功了世界领先的新一代大型500公斤多晶硅铸锭炉——JJL500型多晶硅铸锭炉,这也是目前世界领先的多晶硅铸锭炉。其中,JJL240型多晶硅铸锭炉已通过了省级新产品科技成果鉴定,并申报了多项专利,其中1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已获授权,另有4项发明专利已获受理。
精功科技具有得天独厚的研发条件,因为精功科技所有的设备开发都必须经历中试阶段,在研发初期用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来铸一个锭,需要投放每公斤400美元的硅275公斤,光投料就要79.2万元左右,所以许多研究机构不具备中试条件。而精功科技旗下的精功绍兴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多晶硅生长和硅片生产的企业,掌握了太阳能多晶硅长晶及切片的核心生产工艺,可以确保精功科技今后太阳能光伏装备系列产品的试验和中试。精功科技今后新研制的太阳能多晶硅剖锭机以及太阳能多晶硅铸锭炉系列产品,均将在精功绍兴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进行试验和样机测试。
张建设:精功科技拥有40年的装备制造的经验,除了多晶硅铸锭炉,下一步的产品研发方向是什么?
孙建江:下一步公司将在多晶硅剖锭机方面进行开发,多晶硅剖锭设备的生产制造难度非常大,精度非常高。目前多晶硅剖锭机样机已经出来了,精功科技将在目前样机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产业化工作,我对我们的多晶硅剖锭机是非常有信心的。
精功科技正在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制造商,我们的目标是在5年内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装备供应商。在未来3年内,公司仍将集中精力研制高性能光伏专用装备,实现硅片生产线系统方案的解决能力。公司将在现有产品基础上独立开发更新型的多晶硅铸锭设备和下道工序关键装备,如多晶硅剖锭机等。多晶硅剖锭机系列产品也是精功科技未来的产品研发方向之一。
张建设:40年来,精功科技从一个地方企业成为一个在国内值得骄傲的企业,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地方企业总“啃硬骨头”?
孙建江:“精于技术,功于品质”这8个字是精功科技发展的理念。精功科技历任主要负责人都是技术出身,40年走过来,都是靠“啃硬骨头”过来的。现在,我们也是在努力把我们好的产品推向市场,为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采访札记
产品是企业基本面
张建设
这次采访孙建江董事长,不是在高档写字楼,也不是在星级酒店,而是在中国电子报社简陋的会议室。尽管是初次见面,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客套和寒暄,没有一问一答式的机械采访,也不见老道的鸿篇大论,而是直入主题。孙总以技术专家的沉稳和朴实,将自己对光伏产业前景的判断、企业技术路线的选择娓娓道来。更让人难忘的是,对于我们讨论的每一个话题,孙总都认认真真地罗列在稿纸上。
精功科技的历任领导人都是技术出身,“精于技术,功于品质”天然成为精功科技人的理念,孙总本人也不例外。他擅长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制造和新领域的拓展,先后带领公司技术人员研制成功了40多种包括太阳能光伏专用装备,建筑、建材机械专用设备,工程机械和轻纺专用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近年来,从多晶硅铸锭炉的研发,到铸锭切片试验生产线的投产,再到500公斤铸锭炉的问世,正是孙总等精功科技人对技术的执著追求以及对新能源核心设备的专注,让精功科技站在了光伏专用装备制造行业的高点。
面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孙总却把它当作精功科技发展史上百年不遇的好机会,当作精功科技做百年企业的重要机遇。孙总坚信,在世界各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在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全球太阳能市场有望在2013年突破700亿美元的规模。为迎接这一机遇期,精功科技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精功科技充分认识到工艺技术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的重要意义。精功科技有一个30多人的研究所,专门搞工艺技术研究,还将举办全国性的太阳能光伏铸锭、切片等工艺技术人员培训。孙总说:“再过一两年,精功科技之前做的一些准备会有收获。”
短暂的采访之后,孙总匆匆赶往了机场,没有专车接送,没有前呼后拥,只有简单的随身行李。这是一个资深技术专家的形象,这是一个务实企业家的代表。他让记者开始怀疑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创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40年来,精功科技人专注于能源核心设备的制造,致力于工艺技术等的创新,没有标准制定者的光环,没有品牌创造者的喧嚣。但是,精功科技集聚了技术人才,积淀了核心技术,创造了高品质产品。那么,此轮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我们的企业能否回归到人才、技术、产品等基本面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