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危情
《机构投资》选取了一家正在IPO的光伏企业(浚鑫科技),以及两家投资光伏的PE(罗斯柴尔德和东方富海)进行调查,尝试厘清中国光伏产业链是如何一步步整体沉沦到这场行业危机中……
罗斯柴尔德家族标志
罗斯柴尔德家族兵败光伏
文│机构投资Institution Investment陈浩初
“今年海外市场订单大幅下滑。”2012年10月12日晚间,拒绝记者访问数日之后,容岗首度开口。
容岗是上海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聚恒”)的总经理。聚恒太阳能是一间专注于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开发及系统集成的公司,高倍聚光技术被认为是继晶硅电池和薄膜电池之后的第三代太阳能发电技术。
除高倍聚光技术的光环,聚恒还因其背后的投资人——罗斯柴尔德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而声名鹊起。
罗斯柴尔德家族
2011年10月17日,罗斯柴尔德中国宣布向聚恒投资千万美金。在那之前或之后,是德同,是麦顿,是红杉中国,是一连串业内闻名遐迩的海外投资人。
在光伏产业陷入寒冬、尚无任何迎春迹象的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群最聪明的人在最不合适的时机干了最错误的事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做了这样的决策?时隔一年之后,《机构投资》找到了聚恒的投资人——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合伙人陈末翎女士,试图解开这背后的投资逻辑。
订单急剧减少
2012年10月11日15点多,《机构投资》驱车赶到于万荣路上的上海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偌大的办公楼里,有两三个空旷的大会议,会议室里并没有人。
《机构投资》试图到公司的办公区域看看员工的工作状况,宽宽的走廊,两边的办公室都被百叶窗挡住,看不清办公室内部的情况,走廊里不时有工作人员来来去去,他们都在为手上仅有的订单忙碌着。
利用光学元件,将太阳能通过聚光的方式汇聚在一个狭小的区域(焦斑),再利用光伏效应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技术被称为“聚光光伏”。
“聚光光伏”标榜具有光电转化率高(聚恒对外号称32%,晶硅和薄膜均不足20%)、占地面积少、未来成本下降空间巨大等优点,但其技术门槛较高,要求多系统协同一致,包括光学系统、太阳跟踪系统、机械系统、电子系统、散热系统等需要完美的集成。
此外,由于商用规模较小,聚光光伏目前成本居高不下也限制了其继续商推。
聚恒总经理容岗早前向媒体承认,按多晶硅料现货20美元/公斤计算,晶硅太阳能组件的成本是是0.61美元/瓦;而高倍聚光光伏的组件成本是1.2美元/瓦。
“如果聚光光伏企业的产能能够在今天的基础上扩大10-20倍的话,其从电池到组件所增加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我们预计能降到现在的1/5或1/4。”容岗说。
但说易行难。目前全球聚光光伏的累积装机量只有几百MW。
也有人怀疑聚光光伏的技术路线。因为聚光光伏的成功太需要各种系统的集成,因而只要一个环节出错,则全盘皆输。
以光学系统为例。聚恒宣称自己的光学透镜是玻璃,但常州旭王新能源有限公司宣称只有它才能做出真正玻璃压铸的菲尼尔透镜,聚恒只是用硅胶压铸的,而目前已知的抗紫外线时间最长的能量产的光学硅胶寿命只有6年。
业内一位曾调研过聚恒的投资公司研究员说,聚恒太阳能公司在新技术上,并没有取得爆发式的突破,海外市场业务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公司目前的状况是勉强存活着。
聚恒内部的一位员工向《机构投资》透露,聚恒自2011年开始拓展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意大利,2012年初已经完工的意大利南部城市莱切900KW的电站项目——就是去年的订单,这也是去年最大的一笔订单,去年另外的订单,都是一些很小订单,只有几十KW。
该内部人士透露,2012年以来,公司订单急剧减少,目前为止,只收到了三到四个订单,包括国内国外的客户,全部是几十KW的小订单,最大订单也不超过100KW。
聚恒曾在2011年对外称实现收入2000万,2012年目标5亿元。而这或许正是吸引投资人的最大理由。
罗斯柴尔德的解释
2011年10月,罗斯柴尔德联合大地银鼎向聚恒注入千万美金。投资双方没有对外披露聚恒的估值。
彼时,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管理合伙人陈末翎对外说:“聚恒太阳能是迄今为止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投资的唯一一家刚刚进入快速成长期的公司,这不仅表明罗斯柴尔德大力促进清洁技术发展的决心,更是说明对聚恒太阳能的技术、产品及市场能力充满信心。”
话音刚落。这间被寄予厚望、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突然戛然而止。
聚恒总经理容岗回应记者质疑时,起初坚持订单仍然在增加。当记者抛出数据之后才无奈承认,2012年公司订单大幅减少,业绩急剧下滑。
2012年10月9日下午,《机构投资》找到了陈末翎。
她的解释充满了外交辞令。
“任何市场行情,都会有高有低,PE投资也不同于买股票、期货,选择投资上海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看重的是聚恒太阳能公司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技术路线,现在很多光伏产业企业的老板,都是从纺织行业转行的。而多晶硅受经济周期影响非常大,多晶硅的生产需要很大的工厂,需要超级的资金,才能满足满负荷的运转,并且国内的多晶硅现有的生产技术没有很大的未来。”
“不一样的技术路线”,这是陈末翎一再强调的理由。
《机构投资》了解到,聚光光伏在获得罗斯柴尔德投资之前,曾多处路演。一位曾接触过聚恒、早前曾投资无锡尚德的知名投资人向《机构投资》称:“光伏产业的盈利模式目前仍然依靠政府补贴,目前全球经济自身难以为继,覆巢之下焉有光伏完卵?即便聚光光伏技术独到,那光伏全行业覆巢之下,又岂有聚光的完卵?”
何况聚光光伏技术,需要很多的限定:对光照的要求、地理条件对设备的要求、技术路线是否稳定等,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从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层这三个维度,我看不出要投聚恒的理由。”上述投资人对罗斯柴尔德投资聚恒表示不解。
光伏衰败的外资背影
另一位著名投资集团的创始人也表示,从自上而下分析,在去年的当口,不应该对任何光伏企业投资。
“这是整个光伏产业的盈利模式决定的。”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光环令人眩晕。罗斯柴尔德家族基金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19世纪初,出身德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先在法兰克福、伦敦、巴黎和维也纳、那不勒斯建立了自己的银行产业链,而后伴随着支援威灵顿的军队资金、淘金、开发苏伊士运河、资助铁路、开发石油等,家族不断兴盛,并影响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
这家拥有250年悠久历史的家族基金,为何会在中国光伏产业的寒冬、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形下,投资了聚恒。
聚恒目前的财务状况如何,罗斯柴尔德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何时能成功实现IPO退出?面对这些投资人最为关心的问题,陈末翎只能用“无可奉告”、“我为什么要告诉你”等生硬的字眼来回答。
在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投资聚恒之前或之后,是一批又一批光彩照人的面孔。如今,他们留下了一连串的背影,或者步履蹒跚,或者跌落悬崖。
他们之中,有:
麦顿投资于2010年7月斥巨资1200万美金的南京冠亚电源设备有限公司;
德同资本去年下半年投资近1亿元人民币的江苏山亿新能源;
青云创投于2011年10月领投5000万美金的上澎太阳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红杉中国于今年初领投1亿元的深圳格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纪源资本于2009年底投资的重庆大全新能源;
……
这是一组有趣的数据。无论是南京冠亚、江苏山亿还是格瑞特,都致力于光伏逆变器的生产。2011年下半年之前,这曾经是一个非常火红的产业。
但据本刊记者了解,麦顿投资的冠亚现在困难重重,这家成立于2001年的老牌逆变器公司,目前不仅落后于已上市的安徽阳光电源(300274,股吧)(300274.sz),甚至还受到从传统UPS转行的科士达(002518,股吧)(002518.sz)、荣信股份(002123,股吧)(002123.sz)及行业后起之秀山亿、爱索等的强烈挑战。
而德同于2011年下半年斥1亿元人民币巨资的山亿新能源也被残酷的市场斩于马下。据透露,山亿曾对外声称其2011年实现净利润过亿,但最终不足两千万。
德同管理合伙人邵俊此前还在媒体上为山亿鼓与呼。不过,邵没有对外披露山亿去年预测和实际利润之间的惊天差距。
如你所知,没有人愿意承认其投资逻辑的失败。即便这样的失败就这样发生在你的眼前,发生在你曾经的投资故事里面。
这暗合了哲人黑格尔的名句“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我们从没在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