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我国光伏制造大省之一,70%的产品出口欧盟。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河北大部分光伏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然而,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国内光伏企业是重重一击,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员工失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一些企业也将被迫海外设厂,可能造成国内实体经济外流。--骨干企业经营困难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光伏产品国际终端市场需求低迷,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河北大部分光伏企业开工率不足,相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若欧盟反倾销成立,这些企业很可能失去竞争优势,被迫退出欧盟市场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河北光伏业遭欧盟反倾销调查或重创 亟须应对

2012-09-07 09:07 来源: 新华08网 

河北是我国光伏制造大省之一,70%的产品出口欧盟。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河北大部分光伏企业已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然而,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又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业内人士认为,这对国内光伏企业是重重一击,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员工失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一些企业也将被迫海外设厂,可能造成国内实体经济外流。

--骨干企业经营困难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光伏产品国际终端市场需求低迷,产品价格大幅下降,河北大部分光伏企业开工率不足,相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若欧盟反倾销成立,这些企业很可能失去竞争优势,被迫退出欧盟市场。河北省发改委高新技术处处长丁进军表示,目前,河北有50多家光伏企业,美国的“双反”政策已对河北的光伏企业带来冲击。同时,欧债危机又造成欧洲市场低迷,光伏企业的市场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大部分企业生存困难。

英利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河北保定市,员工大约26000人。目前,英利的开工率已不足70%。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说:“今年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英利的平均利润为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上半年企业亏损了8.2亿人民币,汇率损失3300万美元。”

英利集团销售总经理赵泽林告诉记者:“2011年欧洲市场占英利总市场的72%,如果欧盟征收高额关税,英利的产品将失去竞争力,进而失去欧洲市场,而短时间内又没有替代市场。市场的大幅度萎缩可能最终使企业无法生存。”

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国内拥有全产业链的光伏企业之一。“去年年初,电池组件价格15元/瓦,如今组件价格已降到4.7元/瓦。截止到上半年,我们已经亏损了1.49亿元。”晶龙集团副总经理张培建说,企业部分工序被迫停工,其中拉锭车间开工率为50%,电池车间开工率为80%。

“利润已降到最低,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将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河北光为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计友强说,当前,太阳能组件价格下降的幅度高于成本下降的幅度,光伏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压力。“与我们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因成本过高,有的已倒闭,有的缩减产能以求自保。”

--企业无奈裁员减薪 可能被迫海外设厂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出通知,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生产商涉嫌倾销一事展开调查。范围包括晶体硅光伏组件、电池片和硅片,薄膜、电子级多晶硅不在反倾销范围之列。

记者采访了解到,欧盟在立案调查后,如果做出反倾销裁定,河北光伏企业的产能无处释放,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员工失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同时,一些企业将被迫海外设厂,造成国内实体经济外流。

“光伏行业被制裁的根源是国内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河北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会贤说,2007年以前,政府在这个行业向企业投资一年就能收回成本。在高利润刺激下,政府盲目扶持当地企业,并没有考虑全行业产能的过剩。而企业破产以后的恶果还是要政府和银行来吞食。因为一些企业投资光伏行业时,自身出资没有超过20%,大部分都用政府和银行的钱。

河北光为绿色新能源有限公司大约有1800名员工,首席运营官计友强说:“如果形势持续恶化,也就是对外销售这方面持续走低的话,我们会让一部分人员带薪休假。如果再恶劣的话,肯定会采取裁员等措施。”

据知情人士透露,因开工率不足,河北已有企业开始给员工放假,只发基本工资,保障其日常生活。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裁员是必须的。

晶龙集团拥有员工近3万人,员工以80后为主。晶龙集团副总经理安增现说:“80后员工生活比较优越,且都处于结婚、买房、买车阶段,维持生活的经济压力较大。他们一旦失业生活压力会骤增,可能带来社会的不安定。”

业内人士分析,世界多数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发展先机的战略产业。欧美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确保欧美在未来战略性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

英利集团一位高管对记者表示:“如果欧盟做出反倾销裁定,中国光伏企业将被迫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外流。我国通过十年培育起来的领先行业优势可能难保。”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了化解欧盟反倾销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英利集团、晶龙集团等河北大型光伏企业,已开始谋划在欧洲或东南亚等地建厂。

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说:“为了有效应对欧洲即将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选择在欧美投资建厂,不然企业就得死掉。我们正在积极考察和摸索一部分其他国家的市场规律,包括就业情况、劳动力成本和产业配套情况等。”

--对外积极应对磋商 对内启动国内市场

业内人士建议,在欧盟做出最终裁决之前,一方面,应积极出面与欧盟交涉,可适当

选择涉及欧洲大众、农民利益的事项进行反制裁。另一方面,要尽快启动国内市场,将新能源规划落到项目中去,给国内企业以缓冲时间。

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6日已表示,目前,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限制中国光伏电池产品,不仅伤害中欧双方产业的利益,也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和清洁能源的健康发展。中方呼吁欧方能从中欧经贸合作的大局出发,认真考虑中方的立场和建议,通过磋商合作解决光伏产品贸易摩擦。

根据欧盟相关法规,欧盟将在9个月内采取临时反倾销措施,15个月内对此案作出最终裁决。计友强表示,这一期间,我国相关部门还可适当选择与欧洲民众生活相关的行业进行反制裁,呼吁欧盟委员会停止对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组织国内企业开展集体海外营销。如在进行对外援助时,可将光伏产品列为重要援助物资,间接帮助企业打开新市场。

国内市场方面,梁田表示,“国家已制定了太阳能发展利用规划。我们希望尽快启动国内市场,把这些规划变成项目。让规划尽快落地,给企业一些缓冲的时间。”

另外,“光伏行业无序发展,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的后果已开始显现。”王会贤建议,要提高国内光伏行业准入门槛,合理规划光伏行业的发展。张培建则建议,对有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实行提供融资扶持、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让企业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