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上,分析经济形势,部署近期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23日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这是国家今年首次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给出明确指导。目前风电、光伏均处于行业整合期;尤其是光伏行业,受到欧洲补贴下调、美国光伏双反影响,行业处于过度悲观状态。国家的指导意见有望给光伏产业发展的信心注入一剂强心剂。何为“自给式”太阳能?自给式太阳能从字面意思,总体上有两种解释方

首页 > 分布式光伏 > 工商业光伏 > 企业 > 正文

国家电网改革慢 光伏“分布式发电”破局难

2012-08-03 11:43 来源: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近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在上,分析经济形势,部署近期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23日晚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其中明确提出了“支持自给式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这是国家今年首次对新能源的发展方向给出明确指导。

目前风电、光伏均处于行业整合期;尤其是光伏行业,受到欧洲补贴下调、美国光伏双反影响,行业处于过度悲观状态。国家的指导意见有望给光伏产业发展的信心注入一剂强心剂。

何为“自给式”太阳能?

自给式太阳能从字面意思,总体上有两种解释方法,一种是指家庭太阳能热利用,即太阳能热水器,另一种解释指离网式或者“就地消费、自发自用”光伏发电。笔者在此只讨论第二种。目前我国离网式或者“自发自用”式光伏系统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来进行市场推广。所谓“离网式”或者“自发自用”式光伏系统,是指加大对偏远地区离网式光伏电站以及屋顶光伏电站“就地消费”的扶持。

对于自给式太阳能发电的两种形式,无论是离网式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还是“就地消费,自发自用”的光伏发电系统,都是光伏发电系统的独特应用形式。它们共同的技术特点是分散式、小型化、无需电网系统协调配合,最契合光伏发电的技术特点,相对其它能源具有很大优势。从经济特点上看,光伏发电系统的这两种应用基本不涉及到并网问题,节约了电网建设的投资与电能输运的费用,因此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这也是得到国家大力支持的重要原因。

笔者分析在未来几年内,光伏产业的发展前途不在西部的荒漠,而在东部的屋顶与电网输电困难地区,东部地区是传统的电荒区,企业电力需求量大而电价却相对昂贵。这次国家出台的政策短期内对中国光伏市场的需求影响并不大,因为目前离网系统的占比非常小,大约2%左右。屋顶光伏系统的占比也不大,去年“金太阳”工程装机量约为690MW,仅占总装机量的20%左右,受政策刺激,预测今年金太阳工程装机量为1600MW左右。由于两者在国内总市场的占比均较小,短期内对总市场的提振作用较小。但是长期来看,这次出台的国家政策体现了光伏产业转型期的特点,准确的指出了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产业的长期发展十分有利。而国内也将在2013年迎来峰值电价的平价,这将使得国内的自给式光伏系统需求出现爆发。

“金太阳”示范效应乏力 呼唤“分布式发电”模式

今年5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等三部委确定的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总规模为1709MW(1MW=1000kW),是去年600MW的2.85倍。不过,在光伏企业看来,金太阳示范工程不足以为光伏企业创造足够的内需市场,推动电力体制改革,才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出路。

目前关于光伏发电讨论最大的话题,就是国家电网电力体制改革的迟缓让外界难以接受,特别是现有格局使改革缺乏动力。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控制了近100%的国内输配电市场。目前,大型光伏发电站项目要实现并网,首先要经过电网公司核准方可获批,否则就无法享受上网电价,这也严重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国内光伏企业希望突破这一制度框架。

近日,山东首富张士平掌舵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自建发电厂,不但为集团旗下企业供电,同时也通过自建电网向其他企业供电。这一案例就是在现有体制下寻求自发自用的突破。

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董事长瞿晓铧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光伏可持续发展联盟是希望政府允许太阳能企业发电后自发自用,同时也准许其平价上网。联盟成立的关键目标是促进政府制定符合光伏发电的政策。”

这种被专业人士称为“分布式发电”的模式通常是指发电功率在几千瓦至数百兆瓦(也有的建议限制在30~50兆瓦以下)的小型模块化、分散式、布置在用户附近的高效、可靠的发电单元。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今年4月《分布式发电管理办法》和《并网管理办法》草案出台,明确鼓励各类法人以及个人投资分布式发电,采取自发自用、多余电力上网、全部上网三种方式解决并网问题。

专家观点:“分布式”扩张或成国内光伏扩张主动力

国内光伏市场大幅启动在即,业内专家指出,从风电产业发展至今所遭遇的瓶颈以及目前国内光伏发电所面临的现状来看,未来国内光伏发电加速扩容的主动力不在大型地面电站的全面兴建上,而须依靠以屋顶电及离网独立发电系统上。

目前,国内风电场大规模窝电造就了“弃风”现象泛滥,而这一现象有可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身上再次重演。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所长白建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太阳能发电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冲击比风电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预示着太阳能并网难问题将更突出。同时,由于目前国内建成的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无法向外输送更是一大难题。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在欧洲和美国采用分布式发电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政府可以让消费者与发电生产商直接交易,发电企业就可以和消费者签订长期合同。这将促进资本对于该行业的投资热情。”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此前曾表示,目前全国有近1/3的光伏装机未上网,而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大部分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仍未开工,众多项目所遭遇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无法及时拿到并网许可证。李俊峰表示,从国际市场经验来看,分布式发电同样可以缓解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矛盾。此前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现在乃至未来应该逐渐向分布式光伏发电过渡,自发自用,缓解并网难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峻指出,“自发自用”模式是新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的基本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势。如果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广屋顶光伏系统等分布式电站项目,可免除大型电站发电并网难之患。

国内光伏电站某投资商:目前在中国西部投资建设大型光伏地面电站,尽管设备供应充足,价格逐渐走低,且固定上网电价补贴也比较明确,但电站建成后并网的不确定性仍让他们无法预知电站投资的回报周期和收益率。而投资屋顶电站,则可以少于地面站一半以上的投入获得比其高出数倍的投资回报率,且回报周期不用以“年”来计算。

根据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被确定为到2015年达1000万千瓦,到2020年达5000万千瓦。值得注意的是,到2015年,屋顶光伏电站规模为300万千瓦,到2020年则达2500万千瓦。这也预示着,未来10年内,以光伏屋顶电站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主流。

反思:太阳能分享政策盛宴拒绝一拥而上

在近期出台的诸多政策利好之下,太阳能相关产业必将获得大量的商业机遇,太阳能“生产大国”向“使用大国”的转变正式拉开序幕。业内专家指出,太阳能产业在迎来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必然会给相关制造商、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实上,太阳能相关产业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已有一段时间,但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建筑一体化程度偏低、推广乏力。对此,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任宋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国家对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很大,但必须避免产业的粗放发展,以及一拥而上不切实际的大规模应用。

宋凌透露,绿色节能建筑的星级评价补贴细则正在酝酿之中,但是不能不分情况就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否安装太阳能产品一定要考察当地的日照条件、气候和建筑本身的设计构造。

事实上,最近几年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太阳能产品“强装令”,例如从今年3月起,北京市新建住宅必须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新近下发的《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对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也做了单独的规定。“好东西要做好,避免为做而做,要达到同步设计的标准,否则既造成资源浪费,又破坏了城市的边际景观。”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十所副所长樊则森从建筑设计角度对太阳能与住宅一体化给出了他的意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